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杨百万:一个富翁的消费经

2021-06-15 13: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袁念琪 上海人家AB面

杨怀定,生于1950年。人称“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自称“散户工会小组长”。原上海铁合金厂职工,现为专职股民。

在改革开放十年时,他买卖国库券赚取了第一桶金;1990年进入股票市场,遂成上海滩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在1998年,评为“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风云人物”。到了今天,当年的大户,只剩下杨百万一人还活跃于证券市场。出书、巡回讲座、开博客、卖软件在线、办网站和决策系统研讨会等。忙得是不亦乐乎。

投身证券三十多年来,杨百万创下不少的第一:第一个从事大宗国库券异地交易,第一个个人聘请保安公司保镖,第一个主动到税务部门咨询交税政策,第一个与证券公司对簿公堂,第一个被聘为大学教授的个人投资者……同时,也体验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代股民的酸甜苦辣。

倘若你炒股,请记住他的一句话,“在中国炒股票,要听党和政府的话,跟着党和政府走。”如不做证券,那就看看他的消费经吧。

图说:炒股的,听他的炒股经;不炒股的。就听他的消费经。

这个上海富翁是有名气的,名气大到人们对他是不呼其姓不称其名,而是用了一个能够表示他财富“立升”的一个数量单位:杨百万。

杨百万的本姓杨、本名叫怀定,他之所以在上海人、尤其是上海的炒股者中有名气,可以用两个“早”来概括:一个是他参加革命早,做股票是在1988年,属于新中国证券市场的最早参与者;当然也是实践者和见证者。

图说:杨怀定是新中国证券市场的最早参与者。

第二个是有身价早,而且那么多年来是金身不破。与老杨同时出道,并且是同时拥有身价的;有被灭的、有退出江湖的、有泥牛入海无消息的。而惟有杨百万还是青松屹立,搏击股市,摘金夺银。

对于富人,特别是对于从穷人走向富人的;人们不仅是感兴趣他们是如何发家致富,对他们的日常消费也怀有一样的兴趣。

富翁们的消费,看似与发家致富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从我们常说的挥金如土、坐吃山空和入不敷出等一些词语中,还是道出了消费与其财富的关系,看得出它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

富翁的消费经,则是观照他的另一面镜子。

图说:杨怀定(中)在《财富人生》节目。

在杨百万的消费经里,消费就是实用第一;换句话说,就是看重夹里是要大于讲面子。

他用的手机只有550元,虽说是最新式的,但是专给中学生用的。杨百万说,“手机的功能就是打电话。因为我有钱了就不在乎面子,你看我出去没项链没戒指。”

这就是上海人讲的实惠,外省人也有同样的观念表达,叫做“包子有肉不在折上”。

与其相反。有的人是人无三两肉,却是穿金戴银,浑身上下披挂的叮叮当当。还有的,到现在还在玩这样的老游戏——天天不回去吃饭,表示自己有饭局有面子。

图说:袁念琪《中国富翁这些年》,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

第二,消费要考虑升值。

购买有用的商品,就是买能够让你发家致富的商品;这并不是指的是做商品的买卖。杨百万居住的,是个一般的小区,不是别墅也不是高档住宅。他家里的电脑倒是买了好几台,因为是炒股的需要。更令人有些惊讶的是,他还在工厂工作的时候,就象一个知识分子那样,订了26种报纸。

老杨订报的动机很单纯,就是一个——为了致富:“一般家里是不会订那么多种。我急于富啊。我想,哪天从报纸上看到一条发财的路就够了。”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躺在床上的他,读到这样的一条新闻:1988年4月21日开放国债交易。他意识到,这就是财富伸过来的一只手:“我想,尽管是社会主义的证券市场,但全国各地的青菜萝卜都有高低。那么,肯定债券的价格不一样。所以,第二天,我就到国债市场去了。”

第一笔国债交易,他就赚了800多块。那时,杨怀定一年的退职工资才720元。接着,他又开始异地交易,两天里赚了6000块。国债交易,使杨百万捞到了第一桶金。

图说:太热了,冷饮少不了。

第三,分段消费。

这就象做股票,要实行分段吃进和抛出。最典型的要数老杨买电视机了,始终是买便宜的,但永远是用最新的。

一台29寸的乐华彩电,只花了1300元。而他的几个朋友,却是一买就是最好的,当初花20000元,只有12个频道,用到现在都舍不得丢掉更新。

你再看老杨。他基本上是两年换一台,截止到2003年时,已经换了9台,总投资也没超过20000元。

第四,消费的一个原则是快乐和舒适,消费不能让人太累。

在上海股民中,最早买车的杨百万,则已经把车卖了,也不打算再买车。

老杨说古人讲的有道理:无马想马,有马想车,有车盖房,有房怕偷。这样的消费,比较吃力,而不是享受。

图说:富翁的消费经,则是观照他的另一面镜子。

说到底,富翁们基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在他们未成为富人的时候已是定局,有了个基本的模样。

在大卖场,刘永行花400元买了11件衬衫,说是喜欢它的舒服和宽松。还穿着衬衫这上中央台出图像、上《福布斯》杂志。同为富翁,陈逸飞爱穿的,恐怕刘永行就不会穿。张朝阳要去爬喜马拉雅山,老杨或许就爱登佘山。直到今天,徐根宝的奢望,就是吃早饭有鱼冻下泡饭,最好是鲳扁鱼。

当然,人在有钱后的消费投入、消费方式等,都是会有所改变的。但是,千变万变,总是改不了骨子里的质的东西。

(选自:袁念琪《中国富翁这些年》,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

袁念琪:1978年从农场考入大学,获法学士学位。1983年考入上海电视台,高级编辑(专业技术二级),获上海长江韬奋奖,上海市作协会员,入选《中国新闻年鉴》。1974年发表作品,获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一等奖,收入王蒙主编《中国最佳散文》。著有《上海品牌生活》、《上海门槛》、《上海姻缘》、《上海B面》和《零食当饭吃》等。

原标题:《杨百万:一个富翁的消费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