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端午安康 | 粽叶飘香,龙舟竞渡,爱国精神,千年颂扬!

2021-06-14 08:3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创 上海民防融媒体 上海民防

端午

中国传统节日

6月14日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粽米飘香,龙舟竞渡。端午节作为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按照传统习俗,在这一天,人们要赛龙舟、插艾草、喝雄黄酒,进行多种多样的纪念活动来纪念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的意义本在于此,若论中华民族根植最深、影响最久的精神品质,想必一定是爱国精神。而在屈原身上,凝结了中国人数千年来对爱国情怀最深重的寄托。

屈原的爱国情怀,由己及家,由家及国,由国推及天下。它是有识之士追求的最高精神殿堂,也是古往今来,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奋斗不息的终极目标。

(节选)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赏析&背景

《离骚》历来以其可与日月争辉的光芒照耀诗坛。节选部分主要叙述屈原洁身自好、坚持正道,却受尽猜疑和中伤,他一方面表明誓死决不就此退缩,与蝇营狗苟的小人同流合污,一方面设想自己要隐退,同时更加努力培养美好的德行。这部分为屈原最集中表白心志,感情表达最直接、强烈的段落。

据《史记》记载,屈原楚国(战国时代,江汉流域)贵族出身,与楚王同姓。他的祖先屈瑕,是楚武王熊通的儿子,被封在“屈”这个地方,后代就以“屈”为氏。作为楚国重要的政治家,屈原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忠心辅佐楚怀王。他主张变法图强,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排挤毁谤,屈原先后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却不改忠君忧民之心。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在当时的形势下,屈原既无力驱除黑暗,又不愿同流合污、苟且偷生。五月初五,悲愤交加,屈原怀石自沉于清冷的汨罗江,以身殉国。楚国人沿江苦寻屈原踪影,害怕江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用竹壳、竹叶包好糯米投江喂鱼,由此风习相传……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身居庙堂而心忧天下,身居荒野却顾盼庙堂。屈原的家国情怀,就是中华民族的一滴泪,就是端午节的灵魂,穿越了浩荡的历史长河,凝聚了千年的岁月沧桑,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图谱和群体共识。

我们为什么要爱国?

老生常谈的问题

先听听他们的故事

那时

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

面临着存亡危机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1934年11月初

时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的方志敏

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

途中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

于1935年1月在被俘

在狱中

方志敏用敌人劝降的笔纸

写下了《可爱的中国》

也就在这一年

他英勇就义

但这篇遗作

被永远传颂

“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

这是方志敏的回答

1935年

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

第2团政治委员的赵一曼

在与日军战斗中受伤被俘

在日本侵略者面前

她被折磨得白骨遍露、血肉模糊

但至死不屈

赵一曼临刑前

在开往刑场的列车上

给自己年幼的儿子连写两封遗书

“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这是赵一曼的回答

在1940年5月的枣宜会战中

作为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

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

亲自率部渡河作战

与日军奋战九昼夜

在追击中陷入重围

最终壮烈殉国

张自忠的部下拼死抢回他的遗体

右肩、右腿炮弹伤

腹部刺刀伤

左臂、左肋骨、右胸、右腹、右额

各中一弹

但在牺牲前的最后日子里

张自忠没有给家人留下只言片语

却给将士们写下了鼓舞士气的抗战书:

“看最近之情况,敌人或要再来碰一下钉子。只要敌来犯,兄即到河东与弟等共同去牺牲。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这是张自忠的回答

千千万万个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勇士

千千万万句振聋发聩的话语

才有了72年前

天安门城楼上那声荡气回肠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今天成立了!”

首都群众在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摄)。

和平不易

勇士前赴后继

新中国成立之初

百废待兴

我们面临着众多发展的难题

他们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上世纪50年代

大洋彼岸的一个青年科学家

在纽约《留美学生通讯》上发表了

《致全美中国留学生的一封公开信》

信中写道

“祖国的父老们对我们寄存了无限的希望,我们还有什么犹豫的呢?”

这个人叫朱光亚

他冲破重重阻挠

终于回到祖国

上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初

朱光亚的履历表上

出现最多的一句话便是

主持某次核试验,取得成功

1964年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

朱光亚望着腾空跃起的蘑菇云

禁不住潸然泪下

三年后

朱光亚与同事们

又将中国带入了氢弹时代

人生为一大事来

朱光亚的一生就做了一件事

——为中国核事业鞠躬尽瘁

这是朱光亚的回答

与朱光亚先后回国的还有一个人

“中国航天之父”

“中国导弹之父”

“火箭之王”

……

他身上有这些光芒璀璨的标签

他就是钱学森

在钱学森提出归国要求后

却遭到监视和软禁

美国官员放话

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

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

但他不改初衷

在失去自由五年之后

毅然踏上归途

“我要尽最大力量来建设自己的国家,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有尊严的生活。”

这是钱学森的回答

今天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

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同时

我们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但是我们深深懂得

前进的道路上

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

殷忧启圣,多难兴邦

只要我们紧密团结起来

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部分图文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等

原标题:《端午安康 | 粽叶飘香,龙舟竞渡,爱国精神,千年颂扬!》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