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美院拍了一部战争片,“普通观众可能不会买账”

澎湃新闻记者 黄小河
2021-06-14 15:44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那一声枪响,响彻云霄之上。

一部只有300万成本、大部分素人演员、由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共同完成的战争电影《云霄之上》在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后,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和热情的关注。

《云霄之上》海报

“这是一部可能普通观众不会买账的战争片”,导演刘智海在映后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从一开始,团队就想制作一部不同以往的主旋律艺术电影。

影片由徐小明担任总监制,万玛才旦与崔斯韦任监制。电影摄制的主创是由中国美术学院师生组成的诗性电影创新团队。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绝大多数演员都没有电影表演经验,鲁博文的扮演者聂劲权是山东师范大学的教授,丁松柏的扮演者应林坚是国家级身障运动员,毛肚子的扮演者陈文元是大四学生,小哨子的扮演者陈雨泽是一个小学生。就是这样一支素人团队,却用真实质朴的群戏打动了上影节的观众。

《云霄之上》剧照

在战争废墟的慷慨悲歌中,年轻的红军战士洪启辰接到军令,必须在48小时内炸毁敌人的弹药库。这是一条赴死的军令,他开始在危机四伏的群山里集结战友,带领伤残的同泽和敌人殊死搏斗。同时洪启辰还经历着战友们对于为何赴死的拷问,和大家相继死去的困境。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任务似乎越来越不可能完成。有人因为信仰而选择坚持,有人忠于使命而毅然牺牲。影片用中国诗性电影美学讲述了中国1935年一次富有革命忠诚的军事行动。

“电影的表现应该是多元的,如果电影市场呈现出单一固化的审美,我们就有义务打破它。”中国美术学院诗性电影创新团队奉为持之以恒的使命。《云霄之上》由浙江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美术学院共同出品,入围了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盛典”单元。

该片是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教授刘智海执导的故事长片,以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基础,为探讨个体的求生意志与忠诚使命之间的矛盾所创作,重点体现人与战争关系的诗性电影。该影片不论是立项、出品还是主创团队全部来自浙江,也得到了影片联合摄制方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是一部纯正的浙产电影。

《云霄之上》剧照

主旋律战争片总会有莫名的相似感:色调拉满,音乐拉满,演员的表演拉满,随之屏幕内外的情绪都是被拉满的。

电影《云霄之上》却反其道而行之,无论是影片色调、镜头叙事和氛围烘托都显得冷酷克制,有些镜头甚至营造出了背后阵阵发凉的恐怖感;

敌人飘忽不定,但只在暗处和远处,几个主线人物的牺牲也都突如其来毫无铺垫,颇具纪录感的镜头和纪录式的剪辑,让观众犹如置身其中,体验子弹的穿胸而过,死亡在步步紧逼。

影片在艺术化处理上不仅仅是画面上的营造,也有心理上虚实结合,把普通士兵的害怕、勇敢、疑惑、思念诸多情绪,结合氤氲的山林,如同血肉模糊的伤口逐渐在观者内心弥漫开来。

子弹声、野狗吠叫、毒蛇的嘶嘶声和远处敌人的说话声代替了恢弘的交响乐,小号在最后一役前悠扬慢入,直到片尾一声震彻云霄的枪响,无名烈士的精神丰碑肃然而立。

在6月13日的首映见面会上,导演刘智海说,这次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所拍摄的命题电影。中国美术学院是一个倡导先锋与实验的大学,作为美院的教授,思考如何制作一部突破电影市场固化审美的电影是其本职工作。而且作为一支由老师和学生组成的中国美术学院诗性电影创新团队,完全没有创作上的包袱,这是一部具有美院特色的新战争题材电影。

《云霄之上》新闻发布会

在影片拍摄期间,摄影师在野外拍摄空境时几度遇上毒蛇,摄影指导宓鑫君站立悬崖峭壁边缘,只为寻找更好的呈现视角。他在映后接受采访时谈到,此次参与拍摄的团队多由中国美术学院师生组成,大家集中力量克服在山林地区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努力将战争的残酷和荒诞以及丽水的秀美山水诗意化的呈现出来。摄影团队成员与本片故事中的红军战士们都处于青春与热血洋溢的年龄,大家将大把的力气和汗水奉献进电影、特别是长镜头的拍摄中。团队成员更是以俄语“冲啊”作为团队口号,和当年的红军战士一样,英勇冲锋。

编剧周佳鹂

编剧周佳鹂认为战争电影对历史完整性的表述不仅仅是对宏大时刻的记录,同时把目光对准战争里没有留下姓名的普通士兵,他们年轻的生命,生动的面庞,痛苦和选择。这也是对历史的一种重要还原。

主演陈伟鑫

本片主演陈伟鑫是浙江话剧团的演员,在谈到银幕处女秀时说,自己在话剧团演了三年话剧,2019年还参演过红军长征的话剧。他表示,整个拍摄过程自己是把它当做是一场战役,“我们要像红军战士一样,每天经历各种的艰难困境,最后才打赢了这场仗。”

刘智海认为陈伟鑫在电影中的表现非常出彩,完全符合整个片子的气场。“有一场戏他们在一个大锅前坐着,锅里烧着热水,结果烧着烧着锅就炸了,陈伟鑫身上直接烫掉了一层皮,然而他们后面就要直接拍渡江的戏,要一直泡在水里面。整个创作团队都是这样不计报酬的忘我投入,才有了这样一部作品。”

导演刘智海

【对话】

按套路这个时候他该牺牲了,可是没死

澎湃新闻:片中几个主线人物的牺牲毫无铺垫突如其来,处理得非常干脆,这在主旋律电影中是少见的。

刘智海:按套路这个时候他该牺牲了,可是没死;按套路他该拿炸药包炸了,可是没炸。而且每个人牺牲的时候又是猝不及防,没有慢镜头的落地,甚至只是倒下去就结束了,连个近镜头特写都没有。

大家此前看惯了主旋律电影的套路,不习惯,但这是我的电影观,我认为这才是真实的,因为战争,或者说生命就是无常的,你根本你无法预料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如果你是在场的士兵,战斗时,你更无暇顾及战友在哪里倒下了。

《云霄之上》剧照

澎湃新闻:人物是怎么设置的?这一组群像的设定在定稿前有变动吗?

刘智海:从一开始,我已经建构起整个电影的影像观,在写剧本的时候,已经围绕着我。因为我自己是学摄影的,我会闭着眼睛拉片,从第一个镜头到最后一个镜头,对战争电影的表达已经在自己的脑子里面放映了多年,有的导演他可能会去尝试,不行再改,边走边探索的过程。我是一开始就建立起这样的电影观念。

人物不是一起设定,而是根据叙事的语言,故事进展到这里,需要什么人物在这里,他要干什么,他的作用是什么,他的出现一定是符合整个叙事逻辑的。

要突出的是战争的残酷,没有每个人的名字。其实在浙江的挺进师里面,3000多人的红军当中,最后留下名字的,也就片尾字幕出现的二三十个人,其他人压根不知道是谁,他们全部牺牲了。

所以这部电影其实非常主旋律,正是因为那一群人的牺牲,才能建立起我们今天的新生活。但我没有强调这一点。叙事结束了,那个思考自己就会冒出来了,也需要观众自己去想,这部片子确实是需要比较专业的观众去看,因为里面有很多细节的隐藏。

澎湃新闻:比如片中的三段幻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计?

刘智海:人有时候会分神,其实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情况,做一件事情想着另外一件事情,还有人有双重性格甚至多重性格,所以我就在片中设计了这样一些细节。这个幻觉可能他死前的一种回顾,可能是内心的一种对照,也可能是一种精神的想象。

比如结尾天上下起红色的雨,你可以说他看见了自己的战友都死了。再比如最后这一枪,到底是谁开了这云霄之上这一枪,谁被这一枪打死了?大家都不知道。

澎湃新闻:所以“云霄之上”指的是片尾的最后一枪?

刘智海:可以这样理解。最后倒地的俘虏说,是自己人……其实这更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尾,战争不分敌我,对谁都是残酷的。

传统的电影语言已经在这里全部废弃掉了

澎湃新闻:在色调的运用上,能感受到战争的空间感和粗糙感,但遗憾的是除了男女主角和另外一老一小,这个色调让我分不清其他人。

刘智海:这部片子的调色是中国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的副教授付帆,他经历了三个月的时间,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打磨出来。

因为电影从头到尾就是一个群戏,从一个人出场到一群人,从一群人再回到一个人。在这个过程当中,这还是一个整体的情绪。

《云霄之上》剧照

不但我不想让大家看清楚主线人物的脸,你有没有发现片子里的敌人几乎也没有正脸,有时候只是闪出一个影子,敌人都不知道在哪里,只是远远的。分清楚了就是要给特写了,而传统的电影语言已经在这里全部废弃掉了。观众就是一台突然闯入的摄影机,在那里随意的跟着人物看来看去。​​​​​​​

澎湃新闻:丛林战、芦苇战看得很过瘾,但渡江水下的部分有些失重,毕竟渡江去炸弹药库是一个关键环节,能不能结合摄影谈一谈?

刘智海:摄影指导是我们中国美院的宓鑫君老师,还有一位是闫博文老师,他们两位都是我的学生,其他的摄影师都是我自己的研究生,所以他们完全理解我提的要求,现场实现起来很快,状态也就不错。

摄影指导宓鑫君

但难点在我们是全实景拍摄,要看天吃饭,其实为了节省成本,完全可以去横店拍摄比较省钱,但我还是选择了全实景拍摄,要花费更多精力,无论从气候还是地理环境上,所以摄影团队包括演员都很辛苦,有的时候一个镜头来回要跑20多遍。你想想看,有时候还要抱着人奔跑,你听到的沉重的呼吸声,基本上不是表演,是真累得气喘吁吁。

再有,渡江的这一场戏是非常难的,长镜头一直跟着水下的演员往敌军的方向缓缓流动,我们之前看景预演了很多次,但是真实拍摄只有两次,因为你看到江面上的烟雾缭绕都是人工营造出来的。渡江我们拍了很多素材,因为时长所限,很遗憾不能全部放进去。

澎湃新闻:命题创作,小成本、全实景、不走寻常路,听起来都是自找苦吃,这部电影创作最难的部分是什么?

刘智海:创作任何一部电影,它都是需要成本来支撑的。这部电影最大的难点是成本太低,我的团队成员都是把电影当成艺术品,根本不去计较报酬,先做好,把每个人自己最优秀的想法融入进去。

但我就和片中人物一样,面临诸多选择。片子有很多的可能性,目前剩下的很多素材还可以再制作一部90分钟的片子,做决策是最难的,因为它的种种限制,不得不让你重新选择。但最后我们也不想提供答案,我们只希望你能够自己去思考问题,我想是这个电影最有意思的地方。

澎湃新闻:对上院线有什么期待?

刘智海:因为整个创作过程中我没有包袱,一直在剑走偏锋,所有的东西快一步退一步都太不同,真不容易。虽然它是一部主旋律电影,我希望能借此引导观众去看不一样的电影,我觉得观众的品位是需要引导的。除此以外,希望观众也能够对中国红军有全新的理解。

澎湃新闻:之后会用同样的电影观去尝试下一部吗?

刘智海:我很希望能做战争三部曲,能够在这三部曲里讲清楚我个人的对于战争的理解,那就是任何战争电影,它必须回归人类本身,不能给它强加概念。人如蝼蚁,这才是真实的人,要符合自然规律,回归人性本身。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