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平型关大捷到底歼敌多少人?

澎湃新闻实习生 王子恺
2015-03-26 07:31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说起平型关大捷,人人都知道这是抗战以来的第一场胜仗,教材中是这样描述的:“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军进入山西。9月,一支骄横的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东侧伏击,歼灭日军一千多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史称‘平型关大捷’。”(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2006年,第79页)一一五师不仅将日军包围在老爷庙至小寨村一带,还进行了一定时间的阻击、钳制作战,并且向东跑池方向的日军发动了攻击,因无法进一步扩大战果,一一五师在平型关的战斗行动于9月26日夜基本结束。

        
平型关战斗要图       

        颇让人好奇的是,平型关战斗在岳麓版和北师大版的初中历史教材中却一字未提。作为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平型关战斗的意义不可谓不重大,但是我们对于这场战斗的细节却有很多模糊的地方,要问此战歼敌多少、缴获情况、具体战斗过程,很多专家学者也不能完全说清楚。值此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将平型关战斗中尚未明晰的争议略叙如下,以期我们对历史的纪念,能够建立在更为坚实的基础上。

莫衷一是的战后报道

        平型关战斗的史实至今难以弄清,从当时的战后报道就能看出端倪。我们不妨看一下两封当时电报的内容:

        
        战场统计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加之当时通讯条件还不够发达,一一五师、八路军前总和延安三个方面不能及时沟通统计情况,都是造成战果描述不尽一致的原因。

        八路军总参谋处关于平型关战斗的捷报中说:“我八路军在晋北平型关与敌万余人激战,反复冲锋,我军奋勇直前,将进攻之敌全部击溃……敌官兵被击毙者尸横山野,一部被俘虏,缴获汽车、坦克车、枪炮及其他军用品甚多。”这是从宣传的角度对这场战斗的规模作了夸张,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中对于提高抗战的士气和信心有很大的帮助。南京国民政府也选择了最具宣传意义的说法,以当时官方的身份公开宣告了抗战以来的第一场胜仗。

        此后,八路军方面也多次调查平型关战斗的战果。如1938年朱德关于八路军的工作报告中说此役日军死伤二三千人,1945年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编写的《抗战八年以来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中认为歼灭了日军一个旅团四千人。对于这些不同的说法,不能盲目相信某一种,要进行深入的比较和考证,才能厘清平型关战斗的具体史实,这些细节正是学界努力探究的方向所在。        

歼敌人数渐趋共识

        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的环境有了很大变化,为科学研究平型关大捷的具体问题提供了条件。笔者选择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平型关战斗研究的变化情况:

        
        建国以后,关于平型关战斗的歼敌人数一直众说纷纭,侯善才对此作了总结,并依据八路军参战将领的回忆资料,下了歼敌三千人的判断。

        而袁旭在1983年较早地提出了平型关战斗歼敌人数应为一千余人的看法,并于1991年作《平型关战斗和百团大战若干史实的考订》一文,据朱德等1937年给蒋介石、阎锡山、程潜的电报及被俘日军数字等史料重申了这一观点,对相关史实作出考证。

        1992年,任职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王人广对袁旭的一些看法提出商榷,认为我军的伤亡人数约为四百人。

        除了歼敌人数的考证外,叶庚的《蒋、阎军在平型关战役中》和李宗晖的《是“平型关战役”,还是“平型关战斗”?》两篇文章,提醒我们注意到在平型关战斗之上还有一个“平型关战役”的存在。

        过去我们通常强调平型关战斗中八路军独立自主的一面,忽视了其具有的配合作战的性质,甚至用国民党军的节节败退来衬托平型关大捷的重要意义。但随着更多材料的揭示,平型关战斗作为平型关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承认,由八路军在平型关地区配合国民党军作战,正是第二战区关于平型关战役计划中的一部分。不过至今历史教科书中提到平型关大捷时,都绝少提及平型关战役。

        金一南在《关于平型关战斗歼敌人数及其他》中下了很大力气说明被伏日军的番号情况,袁旭的研究也注意到遭伏击的是坂垣师团二十一旅团的后续部队和辎重队。

        以前战史中对被伏日军的描述大多比较模糊,自1980年代以后,学者们认为被伏日军中有辎重部队,遂产生了“一部及其辎重部队”这样比较中性的说法,不过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的《高中历史》中说:“八路军一一五师在晋东北平型关伏击日军精锐部队坂垣师团。”可见,至今这一结论尚未得到广泛认可。

        随着众多学者的共同探索,到了1990年代,学术界已经基本达成了平型关战斗的新共识,其中当以军事科学院编写的《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卷)为代表。该书肯定了第二战区组织平型关战役的战略意图,说明八路军当时为配合作战,并对战果作如下总结:共击毙日军第5师第21旅(即坂垣师团第21旅团)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火炮1门。后来,这一结论成为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经典论述,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了。        

平型关战斗“硝烟再起”

        学术研究永远不会停下继续探索的步伐,平型关战斗的研究也不会例外。2006年,杨奎松在《社会科学论坛》上发表了《关于平型关战斗的史实重建问题》一文,不但在学术界,而且在社会上也引起了较高程度的关注。他在文章中对过去平型关大战的研究作了总结和分析,提出了许多新观点。

                
        杨奎松的文章当然不是第一次考察这些问题,有的观点也并非他首创,但该文仍然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参考了台湾学者和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引述了他们的观点,并就一些问题作出回应;二是综合共产党、国民党和日本三方的材料,将回忆材料和第一手资料相互比较。

        2011年中共党史出版社编的《风雨平型关》一书,选编了许多将帅回忆资料和当事人的口述访谈资料,同时就平型关战斗中的焦点问题选择了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诸如被伏日军有战斗部队,平型关的地形不能保证日军从东西两个方向开进,平型关战斗日军损失应为千余人,对杨奎松的诸多观点显然是持怀疑态度的。其中作家萨苏的《第一滴血——从日方史料还原平型关之战日军损失》一文,虽然契合歼敌千余人的传统结论,但在日军史料的应用上甚至有更进一步的扩大。

        又如,中国抗战学会理事、担任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历史顾问的高凤山,于2012年、2013年发表了两篇文章,讨论平型关战斗的史实,对日军分两路进入乔沟、被伏日军以非战斗部队为主、被歼日军只有二三百人或四五百人、八路军只缴获了百余支步枪等观点表示了怀疑。他将平型关战斗分为大小五个部分,根据考证提出:被伏日军有两部分,约1121人;日军由西向东进发;被歼日军一半以上是战斗力强的战斗人员;歼灭日军1600余人,己方伤亡892人。此外,该文还发掘了一些实地访谈资料和珍贵的图像资料。

        在新的时期,我们只有在更为坚实的证据与严谨的考辨基础上回应新材料和新问题,才能对平型关战斗的认识进一步深入,不断接近历史真相。

             

        参考文献:

        1、袁旭:《关于平型关战斗的评价问题》,《近代史研究》1983年第4期

        2、侯善才:《平型关大战歼敌的人数》,《史学月刊》1984年第1期

        3、袁旭:《平型关战斗和百团大战若干史实的考订》,《抗日战争研究》1991年第2期

        4、王人广:《也谈平型关战斗的两点史实》,《抗日战争研究》1992年第2期

        5、叶庚:《蒋、阎军在平型关战役中》,《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87年第3期

        6、李宗晖:《是“平型关战役”,还是“平型关战斗”?》,《中共党史研究》1988年第3期

        7、金一南:《关于平型关战斗歼敌人数及其他》,《党的文献》1994年第6期

        8、杨奎松:《关于平型关战斗的史实重建问题》,《社会科学论坛》2006年第1期

        9、高凤山:《对八路军平型关之战有关问题的考证与探讨》,《抗战史料研究》2012年第2辑

        10、高凤山:《平型关之战敌兵力使用及八路军战果考》,《军事历史研究》2013年第1期

        11、常县宾:《平型关大捷相关问题辨析》,《兰台世界》2013年第6期

        12、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中卷),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

        13、高凤山等:《风雨平型关》,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

        14、《浴血奋战——档案里的中国抗战》第三集《平型关战斗》(http://www.saac.gov.cn/zt/2014-08/25/content_63867.htm)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