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读图|明清时期的中国地图风格像不像山水画?
Vince Ungvary是一名古地图收藏家,从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的中国当代历史专业毕业后,他开始了对亚洲古地图的收藏,至今已经有20多年。目前Ungvary 收藏有近800幅古地图,主要是16世纪的亚洲和中国地图。
3月12日晚,在文化沙龙“同道对话”的主办下,Ungvary带着数十幅明清时代的地图,在上海和听众分享了中国古地图背后的故事。本文根据Ungvary的演讲内容整理,并参考了学者的研究成果。
中国传统地图
在观察中国传统地图的过程中,Ungvary感到很惊讶:中国传统地图都很相似,由图、书法、诗文组成,而且地图的绘制风格更像山水画。
但也有人对该图的作者提出了质疑:因为地图上的意大利没有教皇领地,没有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地名Tuscany和Florence,意大利的地形也不对,所以不可能是利玛窦或当时欧洲人所绘。
该地图原图已佚,现存有4种版本:1602年李之藻刻本、1603年刻本(此版名《两仪玄览图》)、1608年明宫廷摹绘本、日本摹绘本。上图为日本摹绘本。
这种地图,在17世纪到19世纪的朝鲜大量流行,很少是单张,大部分出现在木版印刷出版的图册中,常题为《天下图》、《山海图》、《四海总图》等。
传教士在中西间传递地图技术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和传教士来华,欧洲对中国的认识逐渐清晰和深入。表现在地图上,就是西方绘制的中国地图越来越准确。
学者们一致认为,近代早期欧洲的中国地图绘制史上有3个里程碑:一为乔治·德·巴尔布达(Luis Jorge de Barbuda)绘制的《中国新图》(Chinea olim Sinarum Regionis,Noua Descriptio);一为卫匡国(Martino Martini)绘制的《中国新图志》(Novus Atlas Sinensis);一为唐维尔(Jean-Baptiste BourguignonD' Anville)根据清代康熙朝测量成果绘制的中国地图。
这是一幅横着的中国地图,它的方位呈上西下东和左南右北的态势。在这幅图上的中国西部画着一个名为“Lacus”的湖泊,它实际就是明代一些地图上的黄河源——“星宿海”,显然巴尔布达参考了当时明代的资料。图中一个有趣的地方是,在今天新疆的地方画着一辆风力四轮车。Ungvary相信,这是当时人亲眼所见,但有学者认为这不过是想象和传说。
巴尔布达没来过中国,但他通过大航海时代以来在中西交流中获取的直接资料绘制了中国地图,向西方人提供了既确切又有想象成分的中国地理知识。这幅新旧知识混杂的地图反映了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从想象到真实的过渡,因而它是西方绘制中国地图历史上的里程碑作品之一,直到70多年后卫匡国的《中国新图志》出版,它在欧洲的影响才趋于式微。
这部地图集包括15幅中国分省图、1幅中国总图和1幅日本地图,同时提供了关于中国城市、人口、风俗等诸多方面的资料,堪称一部综合性的中国地理著述。上图为1655年拉丁文版《中国新图志》中《中国总图》。
在中国总图上,东南沿海的轮廓十分精准,黄河的几字形状已呈现出来,中国西北边界的外部边缘是一片带状的沙漠,长城被看做是北部的边界。虽然明清鼎革,但这幅图反映的却是明朝的疆域轮廓。
尽管欧洲人对中国的了解逐渐加深,中国地图绘制的也越来越准确,但是并没能让当时中国的皇帝——康熙帝——感到满意。所以康熙帝决定利用法国耶稣会士掌握的制图技术,组织人力绘制一份中国地图,于是就有了《康熙皇舆全览图》。
但因为在中国,此图一直被收藏在内库,只有巡抚级别以上才能看到,一般百姓无缘得见(直到上世纪20年代左右,这幅图的铜版才在沈阳故宫博物馆被发现,重新印刷),所以此图在欧洲反而比在中国更为流行,影响也更大。
法国来华耶稣会士同时将《康熙皇舆全览图》带到了欧洲,对欧洲人绘制中国地图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法国人唐维尔近水楼台,利用同胞在中国的实测资料等,绘制出了精确度相当高的中国地图。这些中国地图最先发表在法国人杜赫德于1735年出版的《中华帝国全志》上,作为书中的插图,后来以地图集的形式单独出版,名为《中国新图集》(Nouvel Atlas de la Chine)。
有趣的是,2014年3月28日,德国总理默克尔送给习近平主席的一幅1735年的中国地图,据考证,就是基于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中唐维尔的地图所绘而成。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