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城市更新圆桌|有机更新与城市理想

​​​​​​​澎湃新闻记者 鲁怡 整理
2021-06-12 13:33
来源:澎湃新闻
城势 >
字号

6月10日,2021澎湃城市更新大会,“有机更新与城市理想”圆桌论坛

6月10日,2021澎湃城市更新大会成功举办。在圆桌对话环节,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李天纲担任特约主持,上海市建筑学会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现代城市更新研究院院长俞斯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哈佛大学设计学院客座教授李翔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更新研究所副所长范嗣斌,OPEN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清华大学及中央美院建筑学院特聘设计导师李虎,就“有机更新与城市理想”展开讨论。

城市更新价值何在

俞斯佳:我从获得感、认同感到幸福感三个层次来解读我们的目前城市更新空间赋能这方面的要求。

第一个层次,是先有一个城市更新的基本底线,就像现在上海正在推进的15分钟生活圈,这些补短板的东西就是对城市底线的一个梳理。此外,包括像建筑的卫生、安全、保障,以及加装电梯,这些达标的工程都是基础层面的东西,我们原来缺的一些配套,这次通过城市的有机更新把它补全了,这是起码的一个层次,这是让我们所有的居民有获得感。

第二个层次,是通过专业人士精心的工作,尤其是建筑师、艺术家,提升城市的空间品质。我们可以植入很多文化艺术类的东西,可以植入空间的一些想象,把原来的无效空间、灰色空间,变得有趣,变得大家喜欢用,这个是第二层次的提升,让居民和受众有更多的认同感,觉得通过城市更新,这里变好了、变美了。

第三个层次,是更多的人文关怀。我们这个社区还能不能保留过去的烟火气?我们原来的街坊是不是还在?我们原来吃的小馆子是不是还在经营?我们的熟人社会是不是还在发挥它的核心的社会功能?这些都是第三层次的。甚至有些地方,我们的原住民还不需要搬迁,能够参与到城市更新过程当中。这点我觉得特别关键,居民有幸福感,我觉得这是更高层次的。

范嗣斌:第一,社会价值。过去有很多短板、欠账,包括城市病的问题,在这个阶段可能要通过城市更新要让它慢慢有一个补欠账和短板的过程。

第二,文化价值。过去经济利益导向更多一些,对于文化、传统特色的东西可能破坏不少,这个层面我们要从城市本身的文化价值更新,怎么保护好,怎么展现利用好去着手。

第三,经济价值。很多地方做城市更新,包括珠三角、长三角很多地方,其实也离不开提质增效,土地的利用效率更高,这样的话其实跟我们现在国家的内外大循环的形势密切相关,提消费拉投资这些工作,其实城市更新,包括有机更新还是大有可为的。

最后,城市更新在现阶段更多的还是体现一个综合价值的提升,包括像我们现在要应对城市更新,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对于这种精细化的制度,政府有关部门的治理能力,社会文明进步有很多新的要求,在这些方面我们怎么去创新,用一些机制创新去应对,等等。城市更新带来整个社会治理文明程度的提高,综合价值的提升,是这么一个过程。

李虎:如果把城市看作一个复杂的生命体的话,城市更新也许可以叫做城市的进化。我做一个生物的比喻,生物是在不断进化的,所以与其说城市更新的价值不如说城市更新的必要性,它是有非常强烈的必要性的。我们大家都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就是说城市需要不断进化、不断更新。

进化的过程相当重要的意义就是纠错,比如说我们在过去建设过程中其实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造成今天城市生活的一些关联,也有一些尴尬的地方,就跟生物一样,不断地进化、不断地纠错,去达到一种更加适应的状态,我觉得这是城市更新和城市进化的意义所在。

什么是有机更新,为什么要走有机更新之路

李翔宁:我女儿曾经把城市更新读成城市更(gèng)新,我就纠正,不是更(gèng)新,而是(gēng)新。这当中有什么区别呢?说明我们追求的其实不是城市的“新”,我们追求的不是一个更(gèng)新的城市,而是一个更健康、更舒适、更有品质的城市。

我经常喜欢拿人来比作城市,我们希望城市留在我们记忆中的那个样子,但是它总是要不断生长的,就像一个小孩在三四岁的时候最可爱,父母总是希望留住她最好的记忆,但是她作为一个孩子总是要生长,城市也是一样。

比如我们很想留住老上海的某些韵味,但城市一定要生长,这个过程必然产生一定的更新,它不以某一个人的意愿为转移。像人的肌体一样,城市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旧了、老化了、不好用了,人体哪个器官不好了可以换掉,换了心脏之后是不是原来那个人?还记不记得以前的事儿?我认为城市也是这样,如果我们动作做的太大,也许这个人对以前的记忆都没有,他还是不是原来那个人?

所以我想举一个浅显的例子,就像改善人的健康一样,我们希望把不好的东西改掉,也希望它能够维持住原来的记忆,这个更新是有机的,是慢慢地潜移默化地进行,还能和原来的肌体发生非常好的交流。

什么样的城市更新是好的城市更新

李翔宁:为城市带来更丰富的体验,是城市更新非常重要的品质。我们经常到一个城市会需要找不同的城市空间的体验,像上海既有外滩,也有豫园这样的中国传统的建筑保存,还有像陆家嘴这样非常现代的建筑,一个城市的丰富性就像生物圈的多样性。

另外,好的城市更新应该吸引公众参与。现在我觉得上海市民已经有这样的意识,对自己的城市和建筑的文化感到自豪,是公众参与的一个首要条件。前段时间出版的《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引发了很多的讨论,很多志愿者并不是建筑专业的人,自己成立各种团体去步行上海,体验上海的空间,我觉得这个其实是市民参与的一种方式。

当然,引起公众参与的同时也要给予专业引导,就像美术一样,在艺术圈里面,中国大部分老百姓更喜欢齐白石,他们看得懂这种画,但是看当代的东西他们还不太理解。我个人感觉,在中国,在上海,对于建筑也存在这样的现象。在《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里面,大概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历史建筑,对于古典建筑,比如像我们所在的上海总商会,大家都能体会到它的美,但是对于当代建筑如何阅读、如何体验,还是需要大众美学和城市美学的普及,这是让市民能够在一个知识更对等的层面进行交流的基础。

李虎:评价好坏是很难的,但是我个人认为恰当、合适的城市更新应该以城市生活为出发点,不是关于表象,而是关于本质的。另外,城市更新要不只关心眼前,要更关注长远的目标。

理想中的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

俞斯佳:我们未来的理想城市应该是慢慢生长的。而就现在来看,我对像上海这样的大都市的理想状态只有一个目标,就是选择性。我觉得一个好的城市就是提供了大量的选择性,就是你可以去五星餐厅,也可以去街边小馆,你可以去看芭蕾舞,也可以听京剧,都是非常好的选择,你可以在这样一个历史建筑里面开会,也可以到现代化的一些空间里面,甚至是一些有温度的社区空间,我们也做得很好。大家都有大量的选择,你可以开奔驰,但是我骑摩拜同样比较体面。丰富、多元,人们在这些多样性的选择当中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一些空间载体、功能,这是我心目当中的理想城市。

李翔宁:我想讲包容性,一座城市对多样性的包容。我觉得在迈向一个更现代化、更先进的大都市的同时,应该思考如何能够包容各种各样的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我们在制定城市更新和城市管理政策的时候,是不是能够考虑,不要一刀切,比如如何对待小商小贩,把脏乱差去除的同时,不要让生活成本把一些低收入者赶走,他们也在为城市作出贡献。群租是不合理的,群租有各种各样的隐患,但是把群租去除之后,我们要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一个生存的空间,比如说廉租房的政策,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城市有温度”。让各种各样的人认为上海是他的家,我觉得这才是一个理想的城市。

李虎:放松、有趣、多样,是理想城市的三个关键词。

第一,从市民角度来说,一个理想的城市应该是一个放松的城市。怎么能放松?安全,安全才能放松,安全不只是人身的安全,还包括心理的安全,我觉得尊严是一种安全,每个人都有尊严,你就会放松。

第二个观点,城市要有趣。不管再怎么发达,一旦一个城市变得什么都昂贵的时候就自然而然变得无趣。我很熟悉纽约,我在目睹这个城市变得越来越无趣,我从1990年代赶上了有趣的尾巴,这个城市越来越富有,越来越多的土豪,全世界各地的土豪搬到那个地方之后,你就会发现它无法承担,变得无趣,因为昂贵的价格会赶走很多有趣的人、有趣的事情。

第三个,要多样化。有包容才有多样化,这个多样化不只是人的多样化,还要去包容动物、植物,更多的生物的形态在城市里能够共同的存在,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人不能变得太自私,以致于它们都没有可以生存的空间。

    责任编辑:陈贇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