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象起飞|印度誓言未来十年GDP达两位数增长,可行吗?

澎湃新闻记者 樊诗芸
2015-03-09 11:44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2015年2月9日,劳动者坐在查谟批发市场大米袋子边,印度预测,2015年印度全年经济增长将加速至7.4%。

        未来10年将维持两位数的GDP增幅,究竟是夜郎自大还是厚积薄发?

        印度政府上周公布的最新经济计划引起广泛热议。该规划称,2015年印度的GDP增长率将达8%,并在未来十年保持9%-10%的增长水平。印度官方同时表示,经过20年的飞速发展,中国将在今年卸任“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大国”这一头衔,接任者是印度。

着重基础设施建设和削减贫困

        “印度已处于一个‘最佳击球点’——这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上都相当少见——使其最终踏上一个两位数的中期增长轨道。这种势头将使印度达到基本目标——让所有现存的贫困和弱势群体‘擦去眼泪’,并为日益增加的年轻人和中产阶级提供机会,使雄心勃勃的印度发挥出无限潜力。”印度政府在这份经济计划中写道。

        “听起来我的想法过于乐观,事实上我很现实,根据中国的发展,过去30年间,亚洲国家的年均增长率要达到9%,才能发展成今天的样子。”印度财政部长阿伦•亚特力(Arun Jaitley)上周对印度的未来信誓旦旦:“我们将在未来着重就基础设施建设和削减贫困做出努力。”

        作为莫迪的亲密盟友,亚特利的上任曾引发争议,律师出身的他被指经济领域经验不足,或与印度央行产生利率等问题上的碰撞。

        “印度的规划过于乐观,其市场开放程度差,劳动力素质不高,基础设施落后,未能融入全球化的生产网络中,想要实现这么快的增长,并非易事。”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勤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就在上个月,印度修订GDP数据统计方法引发舆论热议,被指“掺水”。印度中央统计局在计算GDP数据时将基准年从2004-2005年切换至了2011-2012年,结果2013-2014年的GDP增速从4.7%大幅上修至6.9%。此外,LED电视以及智能手机产值也新加入到GDP计算中。

        经济学家Dhiraj Nayyar指出,这一调整说明印度经济在统计数据上仍面临问题,印度想要成为经济强国,首先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世界级的测算数据体系。

        “印度民族天生充满自信。”王勤教授说:“几年前我在印度访问时,200多公里的路程要花费7-8个小时,相当于福州到厦门20年前的水平,但有的印度学者自称比中国先进10年。”

莫迪经济学的成绩

        本月,《经济学人》曾撰文指出,印度若想成为全球经济的高飞者,“必须摆脱不利于生产力发展政策的遗产。”

        自去年5月执政以来,印度总理莫迪率领的人民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尝试,放宽外国直接投资限制,进行税收改革,重新修订劳工和土地征收方面的法规,大力发展制造业以及铁路和智慧型城市等。

        今年伊始,莫迪宣布取消长达65年历史的计划委员会,成立新机构——全国改革印度学会(NITI)。

        莫迪在推特上对910万拥护者表示,新机构将以“亲民、积极、参与性强的发展规划”取代过去一刀切的做法。

        在被誉为“莫迪经济学”的政策驱动下,多年维持在10%以上的通胀率终于下降一半,经常项目赤字规模已经缩减,卢比币值稳定,股市一片繁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降低全球经济增速预期时对印度经济的预期大体不变。

        此外,莫迪还启动了一系列吸引眼球的政经项目,包括“印度制造”、“清洁印度”、“数字印度”等,改善经商环境吸引外国资本,同时出访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加强双边经贸合作,推进投资协定谈判。

        今年2月,莫迪在《经济时报》年会上表示,要把印度打造成2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今天的印度是一个规模2万亿美元的经济体,难道我们不能期待一个20万亿美元的印度吗?”莫迪称,印度经济已经从一个“持续三到四年的寒冬”进入了“新的春天”。

印度经济起飞挑战巨大

        国际关系教授、国际金融论坛学术委员庞中英在《访印记》中就印度的“东亚模式”称,事实上,印度政府以“制造业”为支柱的“东亚模式”就是“中国模式”。

        但莫迪政府欲重走“中国模式”推动经济发展的做法并非轻易就能实现。

        “纵观中国的发展经验,印度的发展难以一蹴而就。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关系密切, 恰逢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时间点,而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疲弱的情况下,印度的投资环境,高文盲率的劳动力,匮乏的基础设施能否吸引到跨国公司布局,并非短期就能改善。中国也是加入WTO后才慢慢塑造了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王勤教授表示。

        “中国崛起以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为基础,但印度效仿这一模式的空间有限。” 《经济学人》在2月的一期封面文章中写道:“印度经济要繁荣,还需相应的大胆改革和政治勇气。把人们从收入微薄的农业工作向收入较高更有成效的工作转移,这是久经考验的发展战略。”

        英国《观察家报》称,官僚作风和繁琐的公事程序,以及基础设施方面的巨额赤字和技术工人的严重不足,这些问题加起来可能抑制增长。不良贷款是印度银行的一个主要问题,该国有很大一部分人口仍陷于贫困。

        《金融时报》同时表示,印度制造业仅占该国GDP的15%,尚不及中国的一半。“没有哪个亚洲穷国是凭着如此弱的数据晋级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

        调查显示,印度的电力严重匮乏。一半的制造商每周被拉闸限电五个小时。从国有垄断企业印度煤炭公司到配电公司,整个电力网络效率低下。

        “印度并没有融入全球化的生产网络中,内部结构性的制度因素——种姓制度,造成了印度社会的特殊结构,要达到高增长的难度较大。”王勤教授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