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新一届芥川奖:有多少母亲曾萌生撒手而去的妄念
2015年2月,70后作家小野正嗣(Masatsugu Ono)以中篇小说《九年前的祈祷》(九年前の祈り)荣膺第152回芥川奖。单行本付梓后,纸贵东瀛。1970年11月,小野正嗣出生于大分县蒲江町(现佐伯市),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毕业后,赴法留学,并在巴黎第八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是一名法国文学和比较文学学者,现执教于周作人曾留过学的立教大学。
蒲江位于九州东北部,大分县的最南端。里亚式海岸(Rias,亦称沉降海岸)线的边缘,分布着很多入江(即泻湖)。入江的边上,有一些狭小的土地,人们在那儿世代居住,形成聚落。
这片地缘和血缘都很浓厚的地方,就是小野正嗣的故乡。父母都是中学毕业,父亲和哥哥是建筑业从业者,母亲原先从事珍珠养殖,后在建筑工地的宿舍里为丈夫和儿子做饭,提供后勤。正嗣不仅是家中第一个上过大学的人,对聚落的原住民来说,上大学院(即研究生院)什么的,更是新鲜事。正嗣进入大学院后,一位街坊大叔听说正嗣老大不小,还在读书,不禁当场吐槽:“你小子还在当学生啊,脑袋瓜儿可真够笨的,连俺家的孙子,都要先从大学毕业了。”
兄长比正嗣大3岁,虽然没上过大学,却很爱读书,尤其耽读时代小说,且以弟弟为骄傲,正嗣的每本书,都会买来放在家里。正是这个哥哥,去年秋天竟死于脑肿瘤。《九年前的祈祷》是献给兄长的作品:“是感到哥哥的死正在逼近而写的作品。并不是说抱着驱赶死亡的想法才写,而是一种不可思议的体验——那确实会到来的亲人之死在催我写。”得到获奖消息时,母亲刚好去为哥哥扫墓,“然后,我让母亲把手机朝向哥哥的墓,对着话筒说了声:‘哥,谢谢你啦’。”
故事发生的场域正是作者的家乡——里亚式海岸边上地形复杂的聚落。9年前,作为地方国际交流活动的一环,早苗去加拿大旅行时,认识了一名白人青年傅莱德理克,并一见倾心。
回东京后,便与此前交往的有三个孩子、令母亲大人无比担忧的中年鳏夫分手,与傅莱德理克同居,3年后结婚,生下了希敏。孩子一岁生日刚过,白人丈夫便不再回家,除了留给儿子的一张酷似父亲的欧洲人面孔,消失得干干净净——被遗弃的早苗独自抚养希敏。故事从35岁的单身母亲带着年幼的儿子希敏,回到娘家的聚落展开。
刚到家,便听说9年前,一道去加拿大旅行的闺蜜的独生子罹患脑肿瘤,病情危笃,前去医院探视。闺蜜的伤痛,触发了早苗的心病:自己像“天使”一样的儿子,性格纤细、自闭而易碎,有先天性沟通障碍。当他间歇性发作时,像癫痫症似的,在一阵剧烈的浑身痉挛之后,又像被抻直的“蚯蚓”一般,身体打挺,人事不省。
作为母亲,早苗感同身受,痛在心里,却苦于无法代替儿子,有时竟会萌生一种撒手而去的妄念:“瞅着希敏超过正常限度的哭闹,早苗心如刀绞,包住儿子小手的手,原本应该持续攥紧,竟突然松开了……”这时,耳畔忽然响起9年前,在飞往蒙特利尔的航班上,看到在旁边乘客的怀中哭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的孩子,闺蜜说过的一句话:“孩子,总是要哭的。”接着,脑海中浮现出彼时,在蒙城教会,也许是想到自己羸弱的孩子的将来,闺蜜不禁悲从中来,跪而祈祷的一幕。于是,早苗逐渐松开的手,复紧紧攥住了希敏的小手。在母亲泪眼模糊的视线中,“蚯蚓”又变回了“天使”。
情节虽然简单,却是一部相当“抓人”之作。与作者此前的文学实践相比,《九年前的祈祷》的叙事风格并不前卫,甚至可以说很传统。但小说娴熟地运用某些文学技巧,如重叠:早苗和闺蜜、闺蜜的独生子与希敏、海边的聚落和加拿大的都会城市,常常会在貌似平静的叙事节奏中,在某一个节点上,突然发生时空交错,像退潮似的,海面后退,沙滩呈现,过去与现在、生与死、现实与非现实,浑然合体。
作者到底不愧是研究加勒比海文学的法文学者,技巧之老道,早已不是文学新人,乃至其张弛有度,冲淡之下蕴含着张力、白描之中隐喻叠出的叙事风格,被批评家称为“里亚式叙事”。除此之外,在对话中运用大量九州大分一带的方言,无论抖包袱、挖苦、吐槽,都有一种超乎现代日本标准国语之上的“过瘾”,且被标准语的叙述编织、串连在一起,全无违和感——所谓“学者小说”,此之谓也。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