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李光耀去世|“国父”的遗产:我们最清楚,这是为你好

查雯/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讲师
2015-03-23 08:54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李光耀 CFP 图

        据说很多新加坡人小的时候都读过这样一篇英语课文,题为《爸爸最清楚(Father Knows Best)》,文章说的是一个男孩约了小伙伴出海玩,结果遭到了父亲的阻止,正当小男孩在家里生闷气的时候,新闻突然报道说因为天气突变,海上起了风暴,他的小伙伴们都在风暴中遇难了。这时,小男孩不由想起了妈妈经常说的一句话:“爸爸最清楚,他是为你好。”

        课文谈的是父子关系,但在读到这篇文章时,很多新加坡人都会心领神会地想到“国父”李光耀。“我们最清楚,我们是为你好”,这一直是包括李光耀在内的执政者不断灌输给新加坡民众的观念。对于独立之初的新加坡而言,出身于剑桥法学院,精通英语、日语、马来语、华文的李光耀的确是扮演了一位“最清楚情况”的父亲的角色。上世纪60年代初的新加坡,很多国民都是劳工移民,文化水平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失业率居高不下;民族矛盾突出,族群冲突时有爆发。

        在总结李光耀创造的奇迹时,人们往往喜欢列举新加坡在其治下取得的经济大发展,一组经常被列举的数字是,新加坡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59年的不足1300新元增加到1987年的15000新元。但李光耀在新加坡创造的“特例”绝不止于此。

        比如,尽管领导了反殖民主义的民族运动,但李光耀并没有否定英国殖民者留下的法律制度。时至今日,尽管新加坡的选举制度饱受西方诟病,但这里仍是全球公认的法治水平最高的国家。这一点让很多宣称“只有在西方自由民主的政治体制下才能实现真正法治”的人哑然。

        再比如,尽管新加坡的贫富分化不断扩大,基尼系数甚至超过警戒线,位居OECD国家榜首,但得益于李光耀时代确立的“居者有其屋”计划,新加坡低收入者生活得到保障,社会因此没有出现明显动荡。在公共住房建设大跃进的年代,新加坡每40分钟就可以盖成一间四居室的“组屋”。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有超过80%的新加坡人拥有了自己的住房。如今,新加坡的住房自有率高达95%。

        再再比如,新加坡并没有因为缺少权力制衡机制而腐败丛生。这一点让很多制度的信奉者挠头。有人说廉政是严密监管带来的结果,但要知道,成立于1952年的贪污调查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也才只有34位调查员,他们负责着15万公务员的廉洁问题。还有人将廉政归因于“高薪养廉”制度,但效仿者却往往发现,摆在自己面前的是“橘生淮北则为枳”的尴尬。事实上,“好制度不如好人”是李光耀信奉的政府管理理念,得益于他建立的公务员录用和人才选拔制度,尽管人民行动党长期维持了一党独大的局面,但却能保持高度的廉洁自律。

        “最清楚情况”的父亲往往以专制的形象出现,李光耀也不例外。在他看来,要建立一个有秩序的法治社会,首先要通过雷霆手段,采取一些“不合法”的专制措施来打击破坏秩序的力量。尽管“马基雅维利”已经成为不择手段获取政治成功的代名词,李光耀却毫不掩饰对这位意大利政治思想家的崇拜,他曾说:“在受人爱戴和令人畏惧这两者之间,我始终认为马基雅弗利的思想是对的。如果谁都不怕你,那就毫无意义了。”

        他起诉批评他的西方媒体,向作者索要巨额赔偿,将对方逼入破产的境地;他通过重新划定选区、建立集选区制度削弱反对党,确保人民行动党的选举胜利;他支持包括鞭刑和高额罚款在内的严苛惩罚,在新加坡乱扔垃圾、破坏公共环境的罚款动辄可以上千元。在他治下的新加坡,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可以渗透到“上完厕所要冲水”、“买口香糖需要登记实名信息”、“临街商铺每五年必须粉刷一次”这样的细节。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而言,新加坡都是一本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教科书。“国家在盯着你”,这是很多生活在新加坡的人的共同感受。

        “自由”、“散漫”惯了的人爱批评新加坡,但李光耀和他的支持者也许会告诉你,这些高压手段是新加坡“最不坏”的选择。对言论自由的限制,有效地防止了反对党通过煽动族群民族主义获得选举胜利,避免了新加坡走上种族冲突和国家分裂的道路。有人讽刺新加坡政府的社会管控,说这里虽好,但却是个“fine city(罚款之都)”。但要知道,在新加坡500万的人口中,有180万外籍人员,其中有大量来自发展中国家、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劳工。如果没有严格的社会管控,新加坡无论如何也无法成为今天这样的一个有序、整洁的花园国家。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政治学界的“男巫”塞缪尔▪亨廷顿就多次唱衰新加坡一党独大的体制,他曾预言说,新加坡政府的“诚实与效率将跟随李光耀一起走进坟墓。”今天,新加坡仍有着最为清廉的政府,但世界也确实变了,对年轻一代而言,建国时期新加坡的苦难是那么遥远和陌生,和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人不同,年轻人不再对李光耀和人民行动党抱有感激之情,在很多人看来,老一代痛陈革命家史,不过是想维护他们的权威。

        像一位见过外面世界的父亲,李光耀曾说过,民主虽然“可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但我们需要的是好的治理,对腐败的铲除,以及经济发展”。2011年的大选,仅有60%左右的选民选择支持人民行动党,得票率再创新低。年轻一代用手中的选票告诉老一代:不管怎么说,我们对外面的世界还是有些好奇。大选过后,李光耀与前总理吴作栋发表联合声明,表示离开内阁,要“让更年轻的内阁成员团队联系并接触年轻一代,塑造新加坡的未来。”

        李光耀究竟给新加坡留下了什么?他自己曾引用“盖棺定论”来回答这个问题。但在今天看来,要想找到答案,似乎还为时尚早。毕竟,李光耀的遗产将如何影响新加坡的未来,这要由新加坡的年轻一代来决定。今天的新加坡问题不少,移民增多、物价攀升……人们有理由埋怨人民行动党,但从2011年的大选来看,至少60%的新加坡人还没有为新加坡找到比人民行动党更好的出路。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