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究竟是谁杀了俄罗斯前副总理涅姆佐夫?
在俄罗斯前第一副总理、反对派政客鲍里斯·涅姆佐夫(Boris Nemtsov)2月27日深夜被枪杀后,有关幕后凶手是谁的猜测立刻弥漫全球。
西方媒体重点强调涅姆佐夫作为“反普京斗士”的身份,意味深刻,令人联想。
普京则迅速出来表态,指责此案是“买凶杀人”,具有明显“挑衅”意味,要求立即展开调查,并由他亲自领导调查。随后,俄政府提出涅姆佐夫遇刺原因的几种可能性。一些小报则把焦点集中在涅姆佐夫中枪时的女同伴,提出“情杀论”。
目前,调查仍在进行中。
俄罗斯政府公布的几种原因
“这个具有买凶杀人全部特征的残忍凶杀,极具挑衅性。”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2月28日称,普京对涅姆佐夫的亲友表示慰问,并指示俄调查委员会、内务部、联邦安全局的负责人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案件进行全面调查。
负责调查该案件的俄罗斯调查委员会称,案发时间、地点的选择,以及枪击本身都是有人“精心策划”的。
2月28日,俄罗斯联邦调查委员会在其官网公布了涅姆佐夫遇刺的几种可能原因:一、行凶者欲利用死者身份的特殊性破坏俄社会稳定;二、正在调查此案件与伊斯兰极端分子的联系,因为涅姆佐夫生前曾因其对法国讽刺漫画杂志遭遇恐怖袭击事件的表态受到过威胁;三、涅姆佐夫遇害可能与乌克兰国内冲突的关系;四、可能是生意或商业原因;五、可能是个人生活原因。
佩斯科夫在接受俄罗斯《生意人报》采访时称,无论是不是有组织的谋划,买凶杀人是毫无疑问的。他判断涅姆佐夫谋杀案与乌克兰事件相关。”乌克兰事件背景下的谋杀案是名副其实的买凶杀人,具有挑衅性质,发生谋杀事件总体上是在很情绪化、形势激烈的背景下,而我们认为这种形势与乌克兰事件有关”。“很显然,涅姆佐夫和基辅的各派人士都有密切联系,他经常去那里,这不是秘密,谁都知道”。
俄强力部门人士28日晚些时候透露,目前调查的优先方向是“企图破坏俄社会政治稳定”。这名人士还称,或许有一些极右翼的极端民族分子涉案。他说,“射向涅姆佐夫的子弹是不同工厂生产的,这表明行凶者没有固定的武器来源。”他认为,行凶者的犯罪行为并不专业。
普京暗杀论站得住脚吗?
涅姆佐夫的支持者则使用“克里姆林宫墙外的谋杀”、“普京的敌人在克里姆林宫墙外遇害”来谈及此案。
涅姆佐夫一直对克里姆林宫的乌克兰政策批评不断。在遇刺前夕,涅姆佐夫正在筹备一场定于周日举行的反对俄罗斯对乌开战的游行。他死前发布的最后一条推特呼吁民众支持游行。
本月早些时候,涅姆佐夫在接受俄罗斯媒体《对话》(Sobesednik)采访时,谈到了对自己性命的担忧。当时,这或许只是政敌间的一场普通“掐架”,但在他遇刺后,这句话也被多家西方媒体突出报道,暗示凶手可能是涅姆佐夫的政敌普京。
俄罗斯问题专家艾米·奈特(Amy Knight)认为“普京暗杀论”站不住脚。“普京在俄罗斯是如此受欢迎,他为什么要费尽心思干掉一个对他的地位几乎没有威胁的人?”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认为,涅姆佐夫在克里姆林宫附近被不明分子枪杀事件是一场离间行为。他坚信“涅姆佐夫之死”不会带来什么“政治影响”,更不可能对普京的支持率造成冲击。
“涅姆佐夫对于俄政府来说并不是威胁。我对涅姆佐夫的死表示哀悼,但他在政治上对俄罗斯政府和总统普京本人来说都并不构成威胁。对比一下普京和俄罗斯政府的支持率,我们可以看出,涅姆佐夫的支持率只比普通公民略高出一点。”他说。
“情杀论”和“外国势力插手论”
据警方透露,涅姆佐夫遇害前正和乌克兰23岁女模特安娜·杜利茨卡娅在桥上步行。涅姆佐夫背后中了4枪死亡,而与其同行的杜利茨卡娅并未受伤。
据俄罗斯“生活新闻”网报道,俄罗斯执法机构消息人士称,杜利茨卡娅前不久曾从莫斯科飞往瑞士做流产,腹中胎儿正是涅姆佐夫的,流产费用也由涅姆佐夫支付,不排除冲突可能因她而起。
也有分析称,不排除枪击事件可能与涅姆佐夫从国外赞助者处获得的一笔资金有关。有调查者称,涅姆佐夫曾不止一次前往乌克兰,并与所谓的“党派战争”代表积极联系,“其目的是为推翻俄罗斯政府。他们可能给了涅姆佐夫一笔资金用于破坏俄罗斯局势。”
俄罗斯“生活新闻”网还提出了另一种阴谋论——“涅姆佐夫成为了反对普京政权的势力为了扰乱俄罗斯局势稳定的‘牺牲品’。”
89%网民认为最终无法找到凶手
佩斯科夫认为,在俄调查委员会的正式报告公布之前,作出任何“捕风捉影的结论都为时过早”。
“现在下结论为时过早。彻头彻尾的挑衅行为——这是眼下能够作出的判断。”佩斯科夫在接受“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专访时说。他强调,人们眼下作出的评估和判断容易情绪化。他希望人们不要去做捕风捉影的判断,而应等待调查机关的正式报告。
沙皇时代,革命党人刺杀沙皇事件屡屡发生,前苏联时代类似的刺杀事件也时常出现。近年来,数名知名记者和人权积极分子也遭杀害,例如反对车臣战争的乌克兰裔著名记者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Anna Politkovskaya),以及曾揭露俄罗斯政商界和犯罪集团勾结黑幕的美籍俄裔记者保罗·克列布尼科夫(Paul Klebnikov)。
这些案件大多都以“不了了之”为结局。
关于“最终能否找到刺杀涅姆佐夫的‘订货人’”的民调显示:33009名投票网民中,回答“能”的占8%、回答“不能”的占89%、回答“难回答”的占3%。
不知“涅姆佐夫之死”会否能得到一个真正令人信服的答案。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