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浪淘沙》:“以人带史”是全剧艺术架构的核心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2021-06-09 16:02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电视剧《大浪淘沙》最近在北京召开研讨会。这部作品用以毛泽东为主的“一大代表”为视角,从1919年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出发,梳理了从1919年到1945年的党史脉络。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大浪淘沙》是一部群像戏,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对剧集的最终呈现起了关键作用,“以人带史”是全剧艺术架构的核心。

《大浪淘沙》剧照

导演嘉娜·沙哈提介绍道,“《大浪淘沙》筹备之初我们就确定了以人带史的原则,将人物和历史落实到一个个具体戏剧情境中,从起点开始就跟随人物出发。不仅简单地梳理人物命运的轨迹,更要引发观众的思考,让观众更真切地感受到那一代共产党人在血雨腥风中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之路,这样的创举绝非易事。”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指出,《大浪淘沙》的新颖之处,是以人的离散聚合、命运起伏沉落为叙事主线,剧中13位代表有的牺牲、有的中途落伍、有的一度迷茫徘徊最终回归、有的背叛离开、有的坚持到底见到最后的胜利。通过这些人物命运来表现革命进程的大浪淘沙,信仰抉择与命运抉择互相交织,让这部作品具有更大的历史意义和戏剧张力。这也正契合了电视剧的名称:任何一个社会都是在不断地分化中进步的,中华民族革命之路、建设之路一定不是一条平坦之路,革命就是大浪淘沙,只有把沙淘完了,金子才会出来。

《大浪淘沙》剧照

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认为,剧中展现的13个代表的人生浮沉内含诗意,带出了人生的哲理,通过一大代表走的不同的人生轨迹,揭示了我们党建立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将个人的选择与时代的召唤结合,从艺术作品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大浪淘沙》在人生哲理的高度去探求,调动当代青年的感悟和思考,产生了一种独有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震撼力。

除了内容上的创新,在叙事上,编剧导演也花费了诸多心思:13位代表活动轨迹在不同地域,故事散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聚散的处理就选择影像的平行蒙太奇手法,强调每一位代表重要的人生瞬间,革命史和党史的关键时刻,独特的编排剪辑将不同地域时空发生了什么,和先辈们如何应对都联系起来了。比如共产主义小组在各地的成立,他们各自遇到的困难和危险,通过事理上的逻辑,在平行蒙太奇中展开,整体上使得这部作品的精神视野格局非常宏大,增加了历史宏阔的纵深感和独特的审美的观感。

当代青年人视角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分析了剧中当代青年人的视角,他认为这条线索的困难在于,尽管有非常强的穿针引线作用,但同时可能带来接受的间离感,影响观众入戏。事实证明,这个视角非常必要,而且它的叙述功能别具一格。在信息缺漏的情况下,当代年轻人陈启航一句话就可以把事件连缀起来,四两拨千斤。通过陈启航的介入,观众既能看到一大代表,又能了解陈启航怎么去读解党史,形成了一种多时空、跨时空的对话关系,更好的激发荧屏外的观众的理解。

《大浪淘沙》剧照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认为,故事的讲述者陈启航的叙述视角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特点,实现了历史和现实的联动。《大浪淘沙》40集的篇幅中涵盖了从一大到七大近30年的历史,用一个新时代的学生来回述历史、制作视频的视角来串联,可以自由在历史时空中进行闪转腾挪,可以根据叙事需要进行历史时空的裁减和组合,有利于突破历史时空的局限,极大地节约了叙事笔墨。

“陈启航讲到哪里,电视剧就可以在哪里收住,在哪里展开,一句话就可以黏和不同的时空;从另一个角度看,陈启航又沟通了电视剧和现实,网络视频发布在微博,和网友进行互动,体现了青春态、年轻态。最关键的是,本剧的年轻视角并不仅仅体现一个年轻人的回望,其内容本身也具备青春质感,那代人在创立共产党的时候确实正处于他们的青春年华。”康伟谈道。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