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
- +192
女司机为什么开不好车?想到对女司机的歧视,就会开得更糟
负面的成见(比如说女性数学差,女司机开车糟)会影响个体的相关表现:个体意识到负面的成见之后,就必须花费认知资源和注意力关注自己的行为。虽然有时候特意关注可以避免失误,但是更多时候,特意的关注打断了熟练技能自然而然的进行,也占用了可以被用来处理其他信息的认知资源和注意力。

在这些相对抽象的理论探讨之外,我想指出一个明显,但是又常常被忽视的事实,即歧视能够造成深远的心理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从某种意义上强化,甚至是“坐实”了歧视。
这里想介绍两组实验。第一组是在心理学界历史悠久已经十分确证的研究。第二组是当下最新的关于歧视和心理疾病的研究。
让我们先看看第一组。这是关于成见威胁的研究。成见威胁的现象,简单地说,就是说成见可能会让个体在成见涉及的方面的表现大幅下降。举个例子,假设有一位女性在路上好好地开车,突然脑里想起来身边关于“女司机”的种种,这些关于“女司机”的成见就可能让她的驾驶表现瞬间大幅下降。
下面看看具体的研究。在1995年的一篇经典研究里,研究者让黑人和白人学生一同完成十分类似于SAT或者GRE考试的语言测试。在一个实验条件下,研究者告诉受试者,这是一个智能测试,间接提醒黑人受试者美国市面上很常见的成见:黑人的智能不如白人。
在另外一个实验条件下,研究者告诉受试者,这是一个研究个体怎么解决问题的实验。具体的结果跟个人智能或者其他能力都无关。受试者被双盲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中去。结果研究显示,在第二种情况下,黑人和白人受试者都平均答对了30题里的12题。在第一种情况下,白人受试者平均依然答对了12题,但是黑人受试者平均只答对了8题。
而在1999年的另外一篇经典研究里,研究者召集了一批亚裔女生。在美国社会里,有两种成见。第一种是亚裔数学往往比较好,第二种是女生数学往往比较差。于是研究者把亚裔女生双盲、随机分配到好几个实验小组里。
在其中一个小组里,研究者询问了一些关于性别的问题,比如说受试者是住在单性宿舍,还是住在混合宿舍,以及她们是否希望居住在混合宿舍里等等。问题的用意在于暗示,并且让受试者强化自己的女性身份。
在另外一个小组里,研究者询问了一些族裔相关的问题,比如说受试者的祖父祖母说什么语言,她们在家说什么语言等等。问题的用意在于暗示,并且让受试者强化自己的亚裔身份。
之后,受试者用20分钟完成了12道数学题。结果,在上述第一个实验小组的亚裔女生答对了43%的问题,而在第二个实验小组的亚裔女生答对了54%。
对于正面的成见(比如说亚裔数学好,黑人运动好)是否会,以及如何影响个体的表现,相关研究是有一些争议的。不过经过二十年的研究,没有争议的是,负面的成见(比如说女性数学差)会影响个体的相关表现 。
具体的原理并不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个体意识到负面的成见之后,就必须花费认知资源和注意力关注自己的行为。虽然有时候特意关注可以避免失误,但是更多时候,特意的关注打断了熟练技能自然而然的进行,也占用了可以被用来处理其他信息的认知资源和注意力。
比如说,在一场篮球比赛里,要是老是想着“哎,我这一步是不是踏错了”,常常会阻碍、打断流畅的动作,也占用了本来能够关注队友跑位和动作的认知资源和注意力。同样的道理,比如说女司机一想到“女司机”的种种,就需要特别花费精力关注自己的驾驶,时常忧虑这个转弯好不好,那个刹车是不是太急了一点,这就阻碍了自己的驾驶。
第二组研究历史则短得多。在我要引述的这篇2015年的研究中,研究者对将近两百名拉美裔移民进行了多年的追踪,想了解美国社会对拉美裔的歧视是否影响他们的健康。可以想像到,每日里承受看得见的、看不见的歧视,难免让人多生出很多负面的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可能导致各种不同的抑郁、焦虑等等心理状况。
研究发现,在排除了一些因素以后,歧视的确对他们的心理状况有一定的影响。遭受歧视的程度影响了他们各色心理状况的程度。幸好,伴随着这些拉美裔移民的成长,他们能够慢慢地从各种抑郁、焦虑、睡眠问题等中少许恢复出来——并不是完全地走出这些状况,但是至少好一些。
遗憾的是,对于歧视和心理疾病的研究相比于成见威胁的研究而言,还是十分有限,有时候也不好解读研究得到的数据。但是当下的研究至少能够说明一种可能性。
让我再以女司机为例。上述的研究显示,假设女性的驾驶水平较低(其实这一点是很有争议的。有的研究认为在部分情况如停车方面女性的水平平均而言的确低于男性;有的研究认为在道路安全方面女性的水平平均而言高于男性)。我们还可以询问一声为什么。是因为女性天生不会驾驶?还是因为受到成见威胁,鉴于社会的成见,不得不分散精力以致无法好好驾驶?还是因为长期的歧视导致轻微的心理状况?还是种种别的原因?
遗憾的是,上述讨论的仅仅是一种可能性。就我所知,并没有相关的研究。但是希望假设的例子可以说明这样一种事实:即社会中无所不在的、拥有漫长历史的歧视,对女性也好,对其他人群也好,不但影响他们的心理状况,而且正是因为影响他们的心理状况,还有可能“坐实”了歧视——毫无疑问,这并不是那些遭受歧视的人群所应得的。
参考资料:
Shih, M., Pittinsky, T. L., & Ambady, N. (1999). Stereotype susceptibility: Identity salience and shifts in quantitative performance. Psychological science, 10(1), 80-83.
Sirin, S. R., Rogers‐Sirin, L., Cressen, J., Gupta, T., Ahmed, S. F., & Novoa, A. D. (2015). Discrimination‐Related Stress Effe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lizing Symptoms Among Latino Adolescents. Child Development.
Steele, C. M., & Aronson, J. (1995). Stereotype threat and the intellectual test performance of African America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9(5), 797.

- globefish:那每年那么多男性贪污犯,那是不是也证明男人不适合当官员!
- 2015-03-02 ∙ 辽宁14回复举报





- 驰援缅甸
- 外交部发言人就缅甸地震答记者问
- 地球是否进入地震活跃期?专家解答

- 扬子江药业内部公告任命何如意担任药物研究院首席医学官,全面负责临床医学管理体系建设等
- 可免费退改签,多家航司发布针对缅甸航线退改签方案

- 北斗七星属于哪个星座
- 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是澳大利亚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