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大会址”日记|墙砖采用非遗技艺,湖下展馆滴水不漏

澎湃新闻驻一大会址报道组记者 邹娟
2021-06-10 09:46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建筑理念,一是传承历史风貌,一是还绿于民。视频拍摄:张呈君 视频编辑:彭友琦(02:24)
【编者按】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

连日来,全国各地前往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的党员群众络绎不绝,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澎湃新闻推出“一大会址”日记,派出记者常驻中共一大会址,近距离观察、感受、记录会址每天的新闻,讲述一大的红色故事,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从湖滨路走向中共一大纪念馆,就是从绿地公园走进一座清水墙海派建筑。

“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建筑理念,一个是传承历史风貌,一个就是还绿于民。”项目承建方、上海建工四建集团中共一大纪念馆工程项目工程师朱勇如是说。

2021年3月,太平湖一角与在建的中共一大纪念馆。 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邹娟 图

每块粘土砖边建边养护

朱勇说,中共一大纪念馆的施工要求,一方面保持新天地区域石库门建筑群特色,另一方面尽可能不占用公共绿地。

2021年3月,工人对中共一大纪念馆外立面做最后的精修。

保持石库门建筑特点,就意味着,外立面一定不是整齐划一的砖片,而是上世纪初海派建筑最常见的清水墙,即用粘土砖砌墙。

最开始,施工队考虑去各地收购老砖砌墙,保留原汁原味,只不过,这样一来,老建筑的风格虽然保留,但完全体现不出新建筑的感觉。

这一方案推倒,建筑队只能找厂家烧制传统的粘土砖。粘土砖用土窑烧制,作为非遗技艺被保护。经国家批准,在个别县城,保留少数土窑厂。2019年10月,施工团队寻遍各地,终于锁定了一座非遗窑厂,能够加工这种粘土砖。

另一个问题,则是新烧制的粘土砖里面有些碱性物质没有完全挥发,一遇到寒冷和潮湿天气,里面的碱性物质挥发出来,形成晶体附着于砖面,业界称之为“泛碱”。如果不处理,砖面一块块白,影响美观。2020年冬天,砌好的墙面泛碱明显,施工队一边施工,一边养护,定期清理白色泛碱。

朱勇介绍,传统清水墙建筑,虽然美观,但也有它的局限。比如,房屋不符合现代建筑节能降耗要求。“现代建筑材料里面,都会做保温系统,以减少对空调等的依赖。但粘土砖无法做保温系统,所以,施工中我们做了优化。”朱勇称,除了结构上的优化,一大纪念馆与老建筑不一样的,是在砖墙里面做了防水保温层,外面再用粘土砖砌清水墙。如此一来,外部结构看起来和周边清水墙老建筑一样,但内里的构造截然不同。

此外,为了视觉上更美观,中共一大纪念馆每一块粘土砖的尺寸比常规尺寸略大,仅砖块的选用和调整,前后就花了一年时间。砌墙结束后,又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勾缝,调整颜色深浅,不断精修,才有了现在大家看到的效果。甚至为了保证建筑的原汁原味,原本外露的摄像头装置,也全部更换。

2021年3月,建造中的中共一大纪念馆。

还绿于民,湖下滴水不漏

新建的中共一大纪念馆,临人工挖凿的太平湖而立。周边绿树红花环绕,无论什么时候,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

2021年3月,施工人员对中共一大纪念馆墙角的绿化进行换花养护。

“但是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建筑面积将近1万平方米。”朱勇介绍说,从一开始的规划,就明确要求纪念馆尽量不占用公共绿地。几经论证,最后,纪念馆近7000平方米的建筑空间,放在了地下。

也就是说,地下空间实际上“跨界”延展到太平湖的水面之下,犹如“冰山一角”原理,地面建筑物看似不大,地下却大有乾坤,把更多地上空间留给市民和游客,减少对太平桥公共空间、公共资源的占用。

这对地下展陈部位的施工,无疑又是一个考验。

朱勇称,地下展陈空间层高10米,常年恒温恒湿,温度偏差正负不超过1摄氏度。建筑必须保证不会有渗漏。

2021年3月,中共一大纪念馆外立面一角。

这在施工过程中,落实为“防渗防漏三步曲”。

第一步,自防水。2019年9月,施工团队开始进行混凝土材料的研究。进行了大量配比实验。这样的配比,细致到地下室不同部位,都要调配不同材质比。施工中,每次重大节点的浇筑,也都是一个“大型督工现场”。

第二步,外部防水。与此同时,地下室整体的防水体系,经过专家反复论证选定方案。自身材料选用国内最好的防水品牌,提取近两年最高科技材料。在朱勇记忆中,光不同部位的防水材料,他们就用了六七种。

第三步,内部导流。结构内部,设定疏水导流系统。确保万一真有渗漏水,可以通过室内设置的排水暗沟,进行导流。

中共一大纪念馆项目历时20个月左右时间,每一道工序紧张又精雕细琢,成为又一个红色精品工程。

    责任编辑:高文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