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安徽第一个红色政权这样创建

2021-06-08 11: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1928年4月9日,在中共皖北特委的领导下,皖北重镇阜阳发动了著名的“四九”起义。这次起义在安徽成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和第一支红军队伍,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中共皖北特委建立

和全省大部分地区一样,上世纪20年代,阜阳地区也有了早期党组织。而创立者是一位叫张子珍的年轻人。

据党史资料记载,1925年夏,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张子珍奉命返回阜阳,和稍后回到阜阳的共产党员周传鼎、周传业兄弟二人接上关系。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革命活动,张子珍以开书局做生意为名,同周传业、周传鼎和进步人士牛季良等人,开办了淮颍书局,成立了阜阳最早的党组织——中共阜阳小组。小组以淮颍书局后小楼为活动地点,开展党的秘密活动。淮颍书局因此成为阜阳地下党组织的活动中心和党的秘密机关所在地。

近百年后的今天,当初的淮颍书局原址上已是繁华的商业街。我们站在这车水马龙的街边,看着人来人往,想象着当年张子珍等共产党人把革命的种子播向阜阳的四面八方,为阜阳地方党组织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不禁感慨万千。在阜阳党小组成立后不久,又相继成立了中共阜阳临时支部、中共阜阳临时县委等党组织。在此基础上,1928年2月,成立了皖北地区一个重要党组织——中共皖北特委。

据党史资料记载,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国民党在皖北的驻军第十九军(高桂滋部)和第十军(杨虎城部)陆续驱逐部队里的共产党人。原在杨虎城部担任政治处处长的中共党员魏野畴撤出杨虎城部后,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于1928年2月9日在太和主持召开有军队和地方70多名党员干部参加的紧急扩大会议,会议提出武装反抗国民党、实行土地革命的任务,通过了“皖北土地革命大暴动”的决定。会议成立了中共皖北临时特委(3月中旬改为中共皖北特委),书记为魏野畴。

○中共皖北特委书记魏野畴

在阜阳市颍州区鼓楼中心学校(北区)操场东侧,曾矗立着一块遗址纪念碑。这里曾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皖北特委机关所在地。遗址纪念碑的浮雕上,再现了1928年皖北特委机关正式成立、部署阜阳“四九”起义时的场景。据相关人员介绍,皖北特委成立后不久,就先后组建了阜阳县委、太和县委、蒙城县委、亳县特分委和颍上特支,加上当地国民党驻军内的秘密党组织等,党员人数超过1000人。另外,皖北特委还在农村广泛宣传土地革命,大力发展农民协会,农协会员达到6万多人、农民赤卫队员3000多人。

震动皖北的“四九”起义

诚如党史专家所言,中共皖北特委的成立,是党的八七会议决议在皖北深入贯彻的必然结果。它的重要任务是进一步领导皖北土地革命,不失时机地发动皖北农民武装起义。于是,就有了后来震动皖北的阜阳“四九”起义。

据党史资料记载,1928年4月5日,中共皖北特委召开扩大会议,研究部署起义计划。但因叛徒泄密,形势严峻,4月7日晚,中共皖北特委在阜阳西湖“会老堂”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提前举行起义。

○起义前夕皖北特委召开会议的旧址——阜阳会老堂

在阜阳市颍泉区行流镇,有一处外表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小院落。这里就是“四九”起义纪念馆所在地。走进里面,我们看到纪念馆由纪念碑、陈列室、小型广场、绿化景点及月牙池等组成。一进大门,就能看见前方约50米处耸立的“四九”起义纪念碑。纪念碑高12米,碑身为白色大理石,矗立在四层台阶36级的平台上。

从纪念碑台阶上下来,沿着通向陈列室的小路走去,两边绿树成荫,非常安静,很难想象90多年前的今天,这里正是皖北革命风暴的中心。而纪念馆里陈列的那早已锈迹斑斑的长矛、步枪,打满补丁的赤卫队员的衣物,还有那一封封分析战争形势的信件,则向人们诉说着那一年席卷皖北大地的革命风暴。

“1928年4月9日凌晨,大雨滂沱,阜阳东门起义士兵按计划将浇上煤油的棉絮点燃,发出起义开始信号。国民党第十九军留守司令部特务连起义士兵解除了军部门岗,占领阜阳东门。驻守城内的国民党梁文铁团开始反击,镇压起义部队。东门得而复失。”据“四九”起义纪念馆馆长邵琦介绍,当时驻扎在城外三里湾的省第三师范学校教导团,在共产党员昌绍先和杜聿德的领导下,9个连中的6个连继续起义,击伤团长,直奔阜阳东门。可因雨势阻碍,攻城久攻不下,遂前往城外文峰塔下集合。

起义总指挥魏野畴在得知起义已发动后,即率城内起义士兵前往文峰塔接应。由于此时东门已经失守,魏野畴等无法通过,不得不改变出城路线。由于两支起义队伍未能按计划会合,而农民赤卫队也因大雨没能赶来支援,文峰塔下的起义部队遂放弃占领阜阳城的计划,向农村转移,希望与城外的农民赤卫队会合。

○掩映在绿树中的“四九”起义纪念碑

4月9日上午,昌绍先、杜聿德等率起义部队300多人到达王官集,群众夹道欢迎,起义部队和赤卫队会师。11时许,在王官集大寺庙前召开了皖北工农兵起义大会,到会群众有2万多人。会场上群情激昂,高呼口号。会议庄严宣布成立皖北苏维埃政府,颁布了《临时土地法》、《临时工会法》、《农民协会组织纲领》;同时成立皖北工农红军。“这是安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和第一支红军队伍。”邵琦说道,大会后开展了打土豪、分财产,镇压恶霸地主,火烧劣绅房屋的斗争。在方圆20多里的范围内,斗争了地主20多户。许多青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和赤卫队,红军很快扩充到一个团,赤卫队也发展到近万人。

但到了4月11日上午,高桂滋部留守司令王守义纠集梁文铁教导团和所属骑兵及地方民团2000余人,向刚刚诞生的皖北苏维埃政府疯狂反扑,将王官集地区包围。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奋起反击,终因敌众我寡,被敌人打散。魏野畴所率另一路队伍200多人向阜阳西南方向转移,当天被国民党部队截击,魏野畴在临泉县老集被杀害,起义部队被冲散。“四九”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

安徽第一个红色政权

“四九”起义虽然只历时几天,且最终失败了,但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皖北大地上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在安徽成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和第一支红军队伍,在安徽革命史、安徽地方党史上意义重大。1962年,毛泽东曾评价说,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点燃了皖北革命的烈火。

○“四九”起义纪念馆里陈列的起义武器

“这次斗争不但是皖北党的力量最大的表现,而且是皖北土地革命‘第一声’,也就是皖北的广大的劳苦工农群众实行阶级斗争阶级团结的开始,也可以说皖北广大劳苦群众将来实行推翻统治阶级建立工农政权的一个雪亮的灯塔。”不久后建立的中共阜阳中心县委这样评价这次起义。

最为重要的是,在“四九”起义的影响下,阜阳地区先后爆发了老窑湖起义、中秋节起义、黄家坝起义等多个起义。它们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武装斗争,有力地支持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四九”起义纪念馆前的两棵枣树,其中一棵是魏野畴亲自栽下的

采访即将结束时,我们发现在“四九”起义纪念馆门前,有一棵虬枝盘曲的枣树。邵琦告诉我们,这是皖北特委成立时,特委书记魏野畴亲自栽下的,寓意是让农民“早富”。如今历经近百年,枣树仍然枝繁叶茂。更令人惊奇的是,在它的旁边数米处,多年前由这棵枣树根系发出来的幼苗也已成材,长成了两棵枣树。如今这两棵枣树分别被命名为“初心”和“传承”。

的确,在当年“四九”起义发生地的颍泉区行流镇,相关部门牢记初心使命,正系统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红色旅游项目,传承红色基因,以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每天都有不少人参观四九起义纪念馆

原标题:《安徽第一个红色政权这样创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