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重温《甜蜜蜜》,陪你看电影的还是那个TA吗?
这两天,总有那几位可以称得上痴男怨女的文艺中青年们,在朋友圈里晒着《甜蜜蜜》的海报和剧照,写着自己相信(或不相信)爱情的心灵鸡汤。
关于这部在1996年问世的经典电影,无需在此赘述,将近20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对其进行了各式各样的阐述与解读。
只是,当我生平第一次在电影院里完整地看完《甜蜜蜜》,听着尚未亮灯的影院里四处传来的抽泣声,有些惆怅和莫名,这无关乎片中情节,而是被坐我边上的两个90后妹妹不时发出的议论弄得有些脱戏。
电影《甜蜜蜜》剧照。最悲伤的是,其中一个妹妹在看到字幕打出1987年的那一刻,很骄傲地说,“呀,那一年,我还没有出生呢。”
我默默地打开手机,度娘了一下TFBOYS的出生信息,多么希望在这一刻这三个娃也能坐她俩边上,并说一句,“呀,电影拍出来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呢。”
至于他们把电影解读为“二奶转包小狼狗”的故事,以及把黎小军联想到陈赫,我只能说WTF。
为什么要在电影院重新上映《甜蜜蜜》?为什么要去电影院里看《甜蜜蜜》?
这是提给片方最多的两个问题,其实,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当年看到这里就泪奔了我检索了一下近期新闻,1月底,《甜蜜蜜》导演陈可辛在北京交通大学的一次活动中说,复映的《甜蜜蜜》没有转制3D,或者在剧情上刻意去做一些增减和调整。“没有必要,最多是还原”,陈可辛表示,除了画面更为精致饱满,此番复映版《甜蜜蜜》修复的重点在于声音。“十几年来看了无数遍《甜蜜蜜》,每看一回,就要心疼一次,因为声音。”陈可辛坦言,“这次终于有机会可以给到李翘真正适合她的声音”。
在那次活动中,陈可辛反复说,“不变,就是我们的卖点。”
诚然,在近期刮起的老片重映潮中,假设《甜蜜蜜》也需要戴着3D眼镜看完,我是绝对没兴趣迈进电影院大门的。(当然心里也有邪念,影片中那些床戏,真要转制3D,还能拿到龙标吗)
这几年在内地摸爬滚打,陈可辛终于借《亲爱的》抓住了内地观众观影时的情感脉门,所以他对于《甜蜜蜜》阐述的下列言论,多少显示了其在商言商的狡黠,也多少透射出其内心里的追求。他说:“《甜蜜蜜》不是一个技术型的电影,所以我觉得,技术上跟科技的变化,其实对于平面电影没什么影响,我觉得,我们去弄那个有点骗人,没有必要,其实这个电影最重要的是人物跟情感。这些东西,无论科技怎么变化都是一样的,都是不需要变的。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决定这个电影是还原,还原到以前最好的状态,而不是说去改变。电影有两种,一种是变形金刚,有感官刺激的,另外一种就是共鸣,就是情感。所以当你遇到能够共鸣的东西,你永远能够把这个情况和环境带入到自己生活里边。”
共鸣,如果你在最初看到这部电影时就有了共鸣,那你此番走入影院时仍然会对它有共鸣。这点我能保证。只怕观者自己物是人非,以前陪你看碟时的那个TA早已不在你身边,如此涌到心头的悲伤,你受得了吗?
电影《甜蜜蜜》剧照。以我浅见,陈可辛与许鞍华是那一代香港导演中最具中产阶级精神与情调的两位导演,他们对于港人中产趣味的把握,比之王家卫、关锦鹏来得更加的细腻。《甜蜜蜜》当年能够取得如此成功并经久不衰,就源于两点:情感的心灵鸡汤;迷失的身份认同。
黎小军与李翘、李翘与豹哥、鬼佬与泰国“鸡”,乃至姑姑与威廉,他们对于性、爱情、婚姻的概念都是分开的,换言之,在《甜蜜蜜》中,爱上谁、爱着谁都是无关乎道德的中性问题。
此外,黎小军和李翘在香港、美国,都在为了生存打拼,为了身份打拼,为了身份认同打拼,可最后,他们迷茫在这些身份认同中,不知道为了什么而打拼。
这两点,在当下的中国内地,影片会比1996年上映时,更能令内地观众心有戚戚然,因为在这个时代,太多的80后、90后,他们离开家乡,在北上广深试图出人头地,他们就是黎小军,他们就是李翘。虽然外在环境绝对不同,但内在本质没有差别。
电影《甜蜜蜜》剧照。最后,再来说说这俩90后妹妹吧。片尾开始走起字幕,《甜蜜蜜》的歌声响起,不是邓丽君的,也不是鹿晗的,而是如当年电影中的那样,是黎明唱的。她俩怒了——为什么不是我们家鹿晗唱主题歌?
从排片表看,重映的《甜蜜蜜》院线拍片量不到5%,所以如果你真想去影院感受一下,先得上网搜下地图,那些有场次的影院距离你家有多远,距离市中心又有多远?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