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高校教材咋用?人大教授:有高校简单用西方原版,不批判分析

董洪亮/人民日报
2015-02-06 06:27
来源:澎湃新闻
舆论场 >
字号

编者按

        连日来,高校负责人、学者纷纷在主流媒体发声,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高校思想宣传工作的要求。然而,西方价值观能否进高校,西方教材如何进课堂等问题,也引发争议。

        2月5日,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指出,显然,将抵制限定在“那些传播西方错误观点的教材”,进一步缩小了外延。并不是不能用讲授西方理论的书,也不是排斥西方原版教材,甚至不是不能用“有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加强教材的使用管理,主要是反对那些“传播西方错误观点的教材”。

        是这样吗?

        西方原版教材究竟能不能用?2月6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刊文,题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记者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宣、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欧阳康,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党报的这篇文章认为,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还不够强,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人大教授秦宣直言,“马工程”教材没能很好发挥作用,有的高校简单选用西方国家的原版教材。全文如下: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高校的负责人、教师担负着重要职责。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宣、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教授欧阳康,请他们共话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性、问题及对策。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才能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完成立德树人任务

        为什么高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道理很简单,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务。

        靳诺认为,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事关高校的正确办学方向,事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战略性、全局性。高校党委要把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摆在重要位置,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敢抓敢管、善抓善管。

        她说,意识形态是一个社会最核心的政治资源,影响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学校党委要把握好正确的政治导向,在重大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问题上必须态度鲜明,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决不给违反宪法和法律的错误言论提供传播平台和空间。

        要把广大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指导地位。

        秦宣说,只有不断对大学生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才能让青年学生真正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马克思主义,自觉抵制西方错误价值观念的消极影响;只有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才能让青年学生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世界、解释世界,进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欧阳康说,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探索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获得的。大学作为中国社会的内在有机组成部分,不能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不能不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是必要的空间涵盖和必然的逻辑延伸。

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提高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情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靳诺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与时代的要求与党和人民的期望相比,在人才培养、理论创新、决策咨询等方面还有不少差距,特别是有的人不是从中国的实践和问题出发进行思考和研究,而简单地用西方的理论和学术话语体系来解读中国的实践。如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当前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还不够强,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秦宣说,一些高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重视不够,在教材选用、课堂教学、师资配备等方面存在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感染力有待提高。他举例说,有的高校取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课程,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组织编写的教材没能很好发挥作用,有的高校简单选用西方国家的原版教材,没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批判分析。

        欧阳康认为,大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过程之中,但还不成熟,还缺少足够的理论辨析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高校教师群体数量庞大,不仅在年龄、专业、学识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也有各自的价值体验和价值诉求,作为教师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共同使命,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

        理论不彻底,思想宣传必然出问题。

        靳诺表示要把握导向,管好阵地。她说,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材编用、教学评估、教师选聘、科研立项、核心期刊、成果发布、考核奖励等各项工作和环节中,都要把正确的导向摆在首位,坚决落实“研究探讨无禁区、宣传讲课有纪律”。要主动研究时代的新变化,回应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学习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着力打造融通中外、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广泛接受度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增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感召力影响力。要敢于和善于回应师生关切的热点问题,探索完善系统讲授、专题讲座、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高校教师要以遵守宪法和法律作为课堂教学的最基本要求。绝不允许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课堂上随意传播和蔓延。

        秦宣说,作为教师,我们鼓励青年学生通过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要通过教学让青年学生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研究,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教育,加强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要通过宣传思想工作、课堂教学和实践锻炼,让青年学生系统了解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弄清楚这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哪些方面坚持、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而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

        欧阳康说,要强化历史意识,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了解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社会主义发展历程和中国社会发展历程的内在相关性与一致性,深刻认识当代中华民族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价值合理性。要强化实践意识,引导大学生走进火热的社会生活,认识当代中华民族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自觉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责任。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