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知日》出日语文摘版:中日关系虽紧张,但文化交流不能断

澎湃新闻
2015-02-02 10:31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纪伊国屋书店新宿本店。

        《知日》杂志在今年1月出了日语文摘版《知日——为何中国人喜欢日本》,并由潮出版社出版发行。

        据主编苏静介绍,《知日》在中国的发行量达到了每期5~10万册,已有稳定的读者群,这说明中国对日本的文化和生活抱有强烈兴趣的年轻人正在增加。

        作为《知日》日语文摘版的策划人毛丹青教授指出,“中日两国关系虽然紧张,但政治不过是文化现象之一,以中日政治关系不好为理由,截断整个文化交流的做法是不对的。”

        有关《知日》的消息,日本NHK电视台、TBS电视台、每日放送电视台,以及《东京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各大报都做了相应的报道。2月2日发行的著名《AERA》周刊(朝日新闻发行)的人物故事《现代的肖像》也报道了毛丹青以及《知日》杂志,同日发行的《潮》综合月刊杂志也刊登了《知日》主编苏静的长篇专稿。据悉,由北京日本人会主办的《知日》日语文摘版新闻发布会也将于2月14日在北京市内举行。

        毛丹青教授说:“到日本旅游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但访问中国的日本游客和留学生却越来越少,中国人希望知道日本,而日本人的目光却避开了中国,尤其是对当代中国的文化丧失了兴趣,这也是为何这么多年中国的当代小说电影戏剧等文化作品遭冷漠的原因之一。”这个情景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人深知美国,而美国没想“知”晓日本酷似。但是,日本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到1979年出现了《Japan as number one(日本世界第一)》的畅销书。日本竭尽全力地了解美国,结果在汽车和电器等众多产业方面胜出。其实,这就是“知”之落差所致。

 
JUNKUDO书店池袋本店。

        不过,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情况发生了逆转。“读一下乔布斯的自传就会明白为什么日本没有诞生出iPhone、iPad了。它体现出一种东方精神,然而为什么日本却没能创造出这样的划时代产品呢?这是怠慢了‘知彼’的后果。1980年代日本IT领域之所以被美国拉开了距离,就在于‘日本世界第一’的自高自大思想作怪,失去了对美国,包括对外部世界的关心而导致的。”毛丹青说,相反,乔布斯等人憧憬日本文化,甚至修炼“禅 ZEN”,老师是日本人,一直对日本怀有浓厚的兴趣。

        日美之间这种“知”的落差,如今也存在于中日两国之间,日本人应该更多地关注中国。

        有日本记者问毛丹青教授,《知日》日语文摘版策划的初衷是什么,毛丹青回答:这个想法是在东京成功申办奥运会的2013年秋天才产生的,日本因“Omotenashi(无微不至的款待)”的路演而发生了变化。在书店,除了以“反华”“厌韩”为主题的书籍,几乎一夜之间又新添了鼓吹“日本了不起”、“日语多美丽”、“日本比其他民族优秀”的书籍,铺天盖地出现在书店醒目的位置。这时,我觉得有必要把站在外部立场获取的日本真实形象,用既不谄媚也不贬损的态度,原原本本地告诉日本人。

        毛丹青表示,希望中日两国的年轻人能构建起“知”的体系,“政治关系不顺利,似乎就要否定整个文化。但实际上正相反。政治其实不过是文化现象的一部分。政治出现问题,全盘否定文化是不对的。”

以下为《知日》过刊封面及内页: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