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荆棘鸟》作者麦卡洛去世,据说梅吉和拉尔夫都是有原型的

澎湃新闻记者 石剑峰 陈诗悦
2015-01-30 08:12
来源:澎湃新闻
逝者 >
字号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 ...

        这是小说《荆棘鸟》最著名的开头,“无法得到的爱情,永远禁止的……荆棘鸟”。在小说里,年轻的梅吉爱上了神父拉尔夫,而神父在他对梅吉的爱情和对教会的忠诚之间痛苦徘徊。

《荆棘鸟》的作者、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考琳·麦卡洛正在伏案工作。

       1月29日下午,《荆棘鸟》的作者、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考琳·麦卡洛因肾衰竭在澳大利亚诺福克岛的医院去世, 享年77岁。自1983年嫁给了诺福克岛人Ric Robinson 之后,她就一直生活在这个远离悉尼和澳大利亚本土的岛屿,岛上居民只有2000多人。

        近40年来,麦卡洛的这部小说在全世界畅销3000多万册,几代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静静地谛听拉尔夫和梅吉的悲情故事,它的中文译者曾胡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说,“好多读者给我写信说她们流着眼泪看完的,或是在大学宿舍里的被窝里用手电看,看了好几遍。这是本女人小说,它所描述女人对爱情的追求有时是盲目的,以死相拼的,所以很受女性的喜爱。”

        1995年6月,正在参加中考的澎湃新闻记者,在完成上午的考试之后,跑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中午重播的电视剧《荆棘鸟》,看完一两集再跑回考场,继续下午的考试。进入高中以后,才在学校的图书馆看到了电视剧原著小说。2个月前,澎湃新闻记者去参观译林出版社的库房,看到纪念版的《荆棘鸟》,就对着一边的编辑说:“我想要一本书,你们别嘲笑我,就是这本《荆棘鸟》。”这是时隔十七八年后重读这部小说。

《荆棘鸟》在1983年被美国广播公司拍摄成一部迷你剧。图为女主人公梅吉和男主人公拉尔夫的剧照。

       《荆棘鸟》讲述的是克利里家族传奇式的家世史。故事开始于20世纪初叶,结束于半个多世纪以后的1960年代末70年代初,从帕迪·克利里应无儿无女的老姐姐贵夫人玛丽·卡森之召,携妻子菲奥娜和七个子女从新西兰迁居澳大利亚的德罗海达牧羊场,到帕迪唯一幸存的孙辈、才华横溢的演员朱丝婷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确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爱情归宿,整整讲述了克利里家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其中最主要的是梅吉与拉尔夫神父之间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

《荆棘鸟》书封。

        有人认为考琳·麦卡洛“将人生全部的方方面面都浓缩进了一本杰出的书里。”她试图通过克利里家的沧桑和感情历程揭示这样一个道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正如小说的结尾所写的那样:“鸟儿胸前带着棘刺,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它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但是,当我们把棘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棘刺扎进胸膛。”

        考琳·麦卡洛1937年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西部。她原先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医科学生,以理学优等荣誉学位毕业于新南威尔士大学,后来获得了儿童健康研究所(伦敦)硕士学位,继而领导美国纽黑文耶鲁医学院神经学系研究实验室的技术工作。她是数家神经科学研究所和基金会的赞助人,还担任皇家悉尼北岸医院临床神经生理学顾问。

        但麦卡洛不甘心一辈子做医生和研究,从小喜欢写作的她尝试写作,她的第一部小说是1974年出版的《Tim》,这同样也是一部罗曼史小说。 1977年,考琳·麦卡洛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的《荆棘鸟》出版,小说甫一问世,长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59周,并很快在全球畅销。考琳·麦卡洛这部时间跨度从1915年至1969年的澳大利亚家族小说,有关梦想、挣扎、郁积于胸的热望和禁爱的家世传奇故事吸引了一代代读者,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1983年,小说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并且赢得了六项艾美奖。电视剧版《荆棘鸟》的观众也有数亿人之多。

        包括《荆棘鸟》在内,考琳·麦卡洛一共写了25部小说,还创作了传记,写散文或杂文,甚至写音乐剧。考琳·麦卡洛的最后一部小说是2013年出版的《 Bittersweet 》,该书中文版将由读客图书公司出版。而在生前,1997年,考琳·麦卡洛被澳大利亚将她列为100件活着的国宝之一,她曾对媒体开玩笑说,自己位列第13。

        曾胡是《荆棘鸟》一书的主要中文译者。1月29日晚,曾胡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回忆了1980年代翻译《荆棘鸟》一书的经过。曾胡说,他当时是从《时代》杂志评选的十大当代经典里知道了这本《荆棘鸟》,“情节看了很感动,就决定翻译这一本。”当时他34岁。

        当时的澳大利亚在世界文坛没有什么太大影响,那个时代,澳大利亚本土文学占上风,而这本《荆棘鸟》是本土文学的一个代表。在曾胡看来,《荆棘鸟》是麦卡洛以某一家族史为依据进行多年调查而写成的,“她没有透露原型是谁,但是有依据的;类似纪实文学,但更小说化。”从写作上来说,澳大利亚的小说文风比较质朴,麦卡洛的故事编得也不错,但曾胡认为,和欧美小说比也未必见长,“但因为大家对澳大利亚都不是很了解,就觉得内容比较新鲜。我认为她对风光描写很有特色,对澳大利亚的干风暴、草原火灾描写非常成功,我印象很深刻。”

        《荆棘鸟》常被拿来和《飘》相比,但在曾胡看来,除了女性在爱情的执着上有共同之处外,其它各个方面差别都挺大,“大家把它比喻成‘澳大利亚的《飘》’,还是因为女人对爱情的这种执着精神上的相通。而且这个评价至今还很难有其他简要的评价可以超过。”

        曾胡在1980年代就翻译完成了《荆棘鸟》,但他的翻译版本直到1990年才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当时还有另外一个中文版本,由漓江出版社出版。但只有曾胡的版本至今还在使用,小说后来先后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和译林出版社出版。小说开头那段凄美的开场白,曾胡说,他前后翻译了7遍。

        中国读者从1990年代初开始从曾胡的版本真正阅读《荆棘鸟》,随着电视剧的引进,这部小说在1990年代的中国也成了畅销书。曾胡说,他在那个时候经常会收到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来信,诉说她们的阅读感受。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