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拆二代”陈卿:办养老院不以赚钱为目的

澎湃新闻记者 徐笛
2015-01-29 18:38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人物 >
字号

陈卿这个本可以吃房租的“土豪”选择了成为武汉最大民办社区养老院的院长。 刘建维 图

        33岁的陈卿是澳洲留学的海龟硕士。回国后,他拥有一份数十万元年薪的工作。特殊的是,2008年,因为拆迁,他获得35套房,坐拥数千平米房产。而令人吃惊的是,这个本可以吃房租的“土豪”选择了成为武汉最大民办社区养老院的院长。

        陈卿出生在武昌区原团结村。21岁时,他远赴澳大利亚留学,5年电子信息管理本硕连读毕业后,在当地一家管理公司就职资讯分析师,年薪40多万元。 一年后,陈卿回国。他曾在北京一家证券公司做大客服部咨询经理,年薪也有20万元。

        父亲陈保安早年做餐饮生意,后来转做技术工程。1994年,陈保安承接公路项目赚了一笔钱后,在自留地盖起2栋楼房。2008年,5000多平米的房子被拆,开发商还建4000平米房产,另补偿160万元。

        靠着租金,一年至少有上百万的收入,可是,打算干一番事业的陈卿决心辞职创业。

        做餐饮、开宾馆、建会所、办养老院,3个月市场调研后,陈卿还是决定办养老院。

        父亲因忙于生计,少有时间陪伴家人。1986年爷爷中风去世,没过多久奶奶也跟着离世,这成了陈卿家心头的遗憾。

        陈卿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办养老院的心愿,除了这个家庭的因素和看好刚起步的养老行业,看重老街坊的邻里情也是一部分原因。他不希望看到年纪大的老邻居拆迁之后渐渐成为独居老人,由于缺乏交流,身体和智力逐渐衰退。“养老院可以提供同龄老人交流的平台,一起做手工、做操、聊天,对身体和精神都好。”

        2012年9月,卖掉9套房产,先后投入500多万元,陈卿将两栋楼中第三层的房子腾空打通,建成了80间房,3700平方米的养老院。

        经过10个多月的装修,2013年7月,大家庭养老院正式开业。木地板、地暖、空调、独立卫生间、液晶电视齐全,还配有晾晒台、娱乐活动区和健身设备,“算平民化里的中高档”,陈卿说。

        而今,院里入住的120多位老人平均年龄有85岁。年龄最大的100岁,最小的57岁,其中,以高龄和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居多。

        院里的老人把陈卿当“小儿子”。他每天查房,朝九晚五,还常常加班。“对住了2个月以上的老人,基本的身体情况、家庭情况我都比较了解。“他自信地说。

        运营1年多,陈卿说,“利润方面,基本上算是平,没有什么赚。“从年薪数十万元的白领到经营一家养老院,陈卿完全转变了一种生活方式。

        作为院长,担负起一群老人的责任,陈卿压力不小,但他觉得自己的性格挺适合这一行,“任何一家养老院主管最不可或缺的是耐心和爱心。老人是要哄的。和哄孩子还不太一样,老人是有自己思维的,而且还要注意尊老,话不能说重喽。”

        

对话陈卿

        澎湃新闻:创业之初,有想过开宾馆、建会所或者办养老院。为什么最后决定做投资回报最慢又相对辛苦的养老行业?

        陈卿:首先是觉得比起餐饮,养老是个朝阳行业,可以当一个长期的事业来做。第二,政府对这块比较重视,政策环境也比较好。第三呢,爷爷奶奶的事是家里一个很大的遗憾。其实早在2002年,我们全家就已经有了这个心愿,只是那时候经济状况不合适就搁浅了,现在条件成熟了就一点点做起来,挺简单的。

        澎湃新闻:养老问题始终是社会的一个焦点。政府对民办养老院有哪些具体的扶持措施?

        陈卿:政府还是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的,入行的门槛不苛刻。区民政局有一些补贴、免税和物资发放,办手续有一些绿色通道。每张床位一次性补贴4000元,另外,对于连续住满6个月以上的老人每月补贴200元。还有,目前院里的水电气价格都按民用价格算,还可以免税。

        澎湃新闻:家人是怎么支持你的?

        陈卿:家里把所有的固定资产全都拿出来了。房子、现金,不足的地方,还向亲戚朋友借一点,相当于把身家都放在养老院了。也有家里人放弃了原先工作的,比如妹妹现在是养老院的出纳,母亲管食堂,对老人的伙食可以把把关。

        澎湃新闻:办养老院的主要投入在哪里?

        陈卿:投入最多的在装修上,硬件设备像柜子、床铺、地热、液晶电视。刚开始,卖了5套房,预期300万够了,可老人入住后,发现按照70%左右能够自理老人设计的房型和实际情况正好相反。二次改造又重新投入了4套房子,加起来大概差不多500多万。

        澎湃新闻:现在,每位老人每月生活费、床位费、护理费在1500到2500元之间。这个价格是怎么定下来的?

        陈卿:我们对这个价格没有硬性的要求,是根据整个武汉市的养老消费水平来制定的,核算一下院里正常运作需要的开支,再参考一下其他院的标准。

        澎湃新闻:利润方面没想过扩大一点?

        陈卿:养老院这行,像我们这样批购来做的话,基本的利润就维持在一个很低的回报率。不过,我没有想过要从一个赚钱的角度来做。我们的床位一共就200张,收满了,利润点也就这么多。在正常运营不亏本的基础上的有一点盈利,足够了。

        澎湃新闻: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创业的人,不多见。

        陈卿:家里一直是这样想的,人活着一辈子,追求名利以外,还是要做点事情。也许一个人一生的花费大概要100万,那有多余的钱,可以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而且,多余的钱对人生、对下一代也不一定是好事,不利于开拓或是积极向上。

        我们家庭对物质要求并不高,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之后,也就没有想更多创造财富价值,有的用就可以了。我在上班的时候,已经打算好要办养老院,只是当时房子还没有下来,在外打工是为了熟悉国内的情况,增加自己的人生阅历。我是想在养老行业起步阶段里先摸爬滚打,等行业规范起来、市场成熟起来后,我们对养老机构经验积攒起来,到时候还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另外,在养老院运营的一年多的时间里,看到刚来时候身体不太好的老人,慢慢状态、心态好起来,觉得晚年还有点余热,活得积极向上,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安慰。

        澎湃新闻:每天在养老院里工作,心情是怎么的?

        陈卿:压力还是蛮大的。从装修开始,3年不到的时间,我只休息了半天。不在院里看一下,会担心运作状况。晚上不能关手机。对于院里的安全、消防、清洁的问题,可以说是提心吊胆的心理状态。越久感触越深,这个行业还真是比较辛苦、难做的。

        澎湃新闻:有的老人脾气不好,有的老人生活无法自理,对于这个群体,你会有感到麻烦或者厌烦的时候吗?

        陈卿:我是一个创办者,也是投资者、管理者。其实每天面对最脏、最苦工作的是一线护理人员,甚至,他们有时还要遭受来自老人的委屈。有些失智老人发起脾气会骂一下、打一下护理员,他们也自己扛了。护理人员对养老行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现状来看,他们时常得不到应有的平等和尊重的对待。

        一开始我也不适应,慢慢就习惯了。时间做长了,跟老人也有了感情,就像对待自己的爷爷奶奶,亲人一样的。而且你也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老人还是特别可爱的(笑)。

        澎湃新闻:跟老人打交道,你觉得最开心、最困难的各是什么?

        陈卿:最开心的就是,他们也关心你,也把你当亲人看。他会告诉你他的事情,他的困难,他很放心让你去帮忙办事情。有信任感在里面。

        最苦的就是风险的问题。养老是个高风险的事业,安全是最大的责任和难关。老人可能无意识的一个行为造成的损失和伤害,对我们可能就是一个巨大的心理负担和运营负担。

        澎湃新闻:无意识的损失和伤害,具体是指哪些情况?

        陈卿:举例子来说,有的家里没有沟通好,强行把身体状况挺好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而本身有4、5个子女的老人,心里就会有被嫌弃的想法,这种扭曲会以极端的方式发泄出来,比如跳楼轻生。还有,对于送来的失智老人,晚上为了保护老人,是不是采用束缚带。家人由于情感上的原因不同意,不想老人半夜坠床,而这些最后的责任基本都由养老院来承担。

        澎湃新闻:老有所养是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你觉得目前民办养老院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陈卿:目前,养老产业中,政府承担了一部分,而大部分还是由民间养老为主,也是趋势。对于投身养老行业,有的人的顾虑首先在于回报期太长,一般在5到8年。我现在算下来,亏损期在2到3年,看到回报需要5到6年;其次是风险高;还有,就是租赁场地不稳定。很可能3、5年养老院刚有起色,场地就要被收回去,那就白做了。我在这方面,担子就比较轻一点。当下,确实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来推动整个养老事业的发展、完善,也让我们投身其中的人,更有信心。

        澎湃新闻:马上要春节了,养老院有什么特别的安排吗?

        陈卿:会有个小型的联欢晚会,工作人员会排个小品之类的节目,老人有表演大合唱、写个三句半,拉二胡、朗诵,当然,过节会加菜(笑)。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