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论】“体育政治化”了犹未了
在这种背景下,一场重大体育赛事尤其是竞技体育,往往事关国家脸面的存废、民族信心的消长、制度优势是否发挥。赢了比赛全民狂欢,运动员成为全民偶像,到处做大报告,几乎要啥有啥;输了比赛就如末日降临,失利的运动员及其教练犹如民族罪人,就差弄去跟秦桧跪在一起。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是体育界常见的情形。
这种扭曲心态之下,必定出现“举国体制”、金牌至上,出国参加体育赛事,只是为了向先进国家证明中国人“行”,参加国内赛事则非要争夺各行政区的金牌排名,因为这关系到各地体育官员的政绩,而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本来意义被边缘化。
政府组织体育赛事的目的,应该是借此推动全体公民身体素质的提高,但事实上自己却被裹挟进了金牌竞争。所以过去一段时间,我们看到的是,公民的身体素质尤其是青少年身体素质难见提高甚至有所下滑,供全民使用的体育场所和器材少得可怜,但是中国在各种国际赛事获得的金牌数却扶摇直上。为了获得更多的金牌,国内体育赛事中弄虚作假、服用禁药等等手段屡禁不止,中国运动员在参加国家赛事时也有不轨之举曝光。
这种本末倒置的中国式体育运动在北京奥运会后得到了一些反思和纠正,力度较大的举措是,今年1月26日有消息称,国家体育总局为引导全国体育界树立正确的体育政绩观,取消了亚运会、奥运会贡献奖奖项的评选,对全运会等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只公布比赛成绩榜,不再分别公布各省区市的金牌、奖牌和总分排名。这可以视为延续百年的“体育政治化”开始走向终点。
但是“体育政治化”的终结并不意味着拨乱反正即刻到来。近日有人指控,欧洲五大联赛在中国进行“倾销”式转播,夺了中国观众和球迷的眼球,损害了中国的经济利益,不利于中国足球的发展,因此应该对五大联赛限制转播,实行收费观看、抽取转播费以发展中国足球、建立合资球队等等,以此“内修政理,外限强权”。
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最基本的特征是速度、力量、技巧的竞争。为了所谓经济利益,这篇文章竟然要求“闭关锁国”,这不是排斥竞争又是什么?其他领域排斥竞争的苦头还没有吃够么?没有竞争或只有低水平的竞争,竞技体育如何发展?
这种匪夷所思的体育经济民族主义的思路,与“体育政治化”何其相似乃尔,实际是另一种本末倒置的体育。它们的共同之处,都是将公民个体强健体魄的体育运动上升到国家和民族利益高度,喻以体育运动本身所不堪重负的大义;其不同之处只在于,在政治挂帅年代拿政治说事,在经济挂帅年代,拿经济利益相诱惑,如此而已。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