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陈薇院士:腺病毒载体技术打磨多年,南非株变异疫苗申请临床
“去年3月2日,习主席来视察我们院,第一次提出了生物安全领域重大成果也是国之重器。印象当中国之重器都是航母、大飞机这种,习主席第一次阐述了生物安全领域重大成果也是国之重器。”在6月3日下午举行的浦江创新论坛全体大会上,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如是表示。
就在一个多月前4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中国的生物安全进入了依法治理的崭新阶段。生物安全也有了一个比较详细的定义,即指国家有效防范和应对危险生物因子及相关因素威胁,生物技术能够稳定健康发展,人民生命健康和生态系统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威胁的状态,生物领域具备维护国家安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生物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陈薇谈到,在生物安全防控当中,风险点众多,其中一大块就是新发突发传染病。2019年底暴发的新冠疫情则正是近年来提出的“X疾病”,也就是由未知病原体引起、一旦暴发可能会构成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疾病。
陈薇在演讲中提到了眼下外界关注的病毒变异问题,她认为现在对疫苗影响比较大的是南非株,针对该变异的疫苗目前也正在进行临床申请,希望未来能进一步把变异覆盖。她同时提到,吸入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也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批件,“现在我们正在申请紧急使用。”
陈薇在演讲中反复强调,我们一定要有比较大的科技自信,而科技自信来源于多年的累计,也来源于多年来国家对科技的投入,以及人才建设等等。科技也是战胜疫情的关键,是我们对尊重科学的深刻理解。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
X疾病:新冠就是一种典型
生物安全的范畴很广,按照陈薇的理解,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威胁,我们都要有应对能力的建设。而在生物安全防控当中,风险点众多,其中一大块就是新发突发传染病。
从1981年艾滋病毒鉴定出来到如今的新冠,近40年时间里新发突发传染病频发。陈薇提到,“每一年就有新的,包括非典和现在的新冠,还有一些以前发过现在又发甚至传染性更高的,比如寨卡、埃博拉等等。”
2015 年12 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基于埃博拉疫情应对的教训,组织专家讨论最需加强应对研发的病原体清单,确定了8 种最危险病原体及3种次危险病原体。“随着科技的认知,这个清单每一年都有刷新。”陈薇表示,2018年第一次提出了X疾病也就是未知疾病新的概念,“目前未知病原体引起的、一旦暴发可能会构成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疾病。”
显然,2019年末发现的新冠疫情,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当时不知道的X疾病。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7亿人感染新冠病毒,死亡人数超过370万。陈薇谈到,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相当于每45个人中就有1名新冠患者,一年当中几乎每天有1万人因为新冠离开人世。
在全球疫情仍未平息的情况下,中国的抗疫成为全球典范。与此同时,在全球经济大萧条的2020年,中国成为世界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陈薇认为,这一切归功于武汉封城的决策,“去年5月份发表了一项数学建模的分析,如果在2月23日那天不实行武汉封城,武汉以外的感染人数预测是74.4亿人,但因为采取了这个措施,2月19日以后武汉以外感染人数几乎很少,是2.9亿,减少了96%,为国内疫情特别是国际疫情的防控赢得了非常宝贵的时间。”
陈薇同时强调,把科学技术作为战胜疫情的关键,是我们对尊重科学的深刻理解。
腺病毒载体技术平台打磨了很多年
疫苗就是战胜疫情的主要科学手段之一。陈薇在演讲中提到,疫苗是一种生物制品,能够激发人体天然防疫能力增强对特定感染的抵抗力。
现有疫苗可分为两大类,传统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两者之间最大区别就是生产过程当中需不需要用到活病毒。例如,基因工程新冠疫苗就意味着其不需要新冠本身活病毒,基因序列可以通过合成基因经过生物计算就可以进行疫苗研制。
从技术路线来看,则一般疫苗分为一、二、三代技术路线。“最早的完整病原体灭活疫苗到重组蛋白疫苗,再到核酸疫苗,细胞免疫是越来越强,这是它们比较大的特点。细胞免疫不是对特别的表位,而是多个表位,免疫的持久性更好,在变异性方面也有更好的抵抗力。”
陈薇认为,我们一定要有比较大的科技自信。最早在1978年的9月13日,原卫生部下发了加强全国计划免疫通知,由此拉开了全国普及计划免疫的序幕。“2018年是我们国家免疫规划实施40周年,我们每年国产疫苗10亿剂次,实现了自给自足,国产疫苗在整个计划免疫和防控传染病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陈薇同时认为,科技自信还来源于多年来国家对科技的投入,以及人才建设等等。
其以此次研发的腺病毒新冠疫苗为例。“2003年就获得国家‘863’计划的大力支持,从做埃博拉疫苗开始。”陈薇将腺病毒疫苗的研发比作航天发射,腺病毒载体就是火箭,要做什么疫苗就要看搭载什么飞船,“埃博拉我们搭载的是GP糖蛋白,新冠疫苗搭载的是S基因。”
陈薇表示,其团队的腺病毒载体技术平台已打磨了很多年,此前的埃博拉疫苗已证明了这一平台的成熟。她回忆道,2014年8月,国际科学家公布了埃博拉病毒基因序列,其团队从获得序列开始,在4个月时间内将重组埃博拉疫苗推向了临床。
康希诺生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宇学峰此前也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康希诺生物一直坚持用Ad5(5型腺病毒载体)做疫苗,它肯定也不是“万能”的,“但我认为从安全性上,从对Ad5的所有研究理解上来说,它更完善一些。”
在埃博拉疫苗上,陈薇团队还还走出国门,在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塞拉利昂,在那里完成了在埃博拉疫苗的临床验证,中非科学家共同研究结果也在《柳叶刀》主刊发表。最终产生了中国唯一获批的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Ad5-EBOV)。
针对南非株的新冠疫苗也在进行临床申请
“由于这么几十年的工作积累,我们也比较有底气,在武汉我们能够比较快地拿出疫苗来。”2020年3月16日,康希诺生物与陈薇团队合作进行的新冠腺病毒载体疫苗在全球率先开展临床研究。
陈薇回忆道,“当时还是比较困难的,武汉封城,受试者的招募、管理、观察等等有一系列非常极端的困难,但我们觉得这个疫苗如果上临床可能会引起国内外比较大的关注,我们尽量在伦理、法律、知情同意方面做得完善,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经验,也经得起国内外同行的检验。”
疫苗究竟好不好?陈薇提到,“用科学的数据来说是最好的体现。”今年的2月25日,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Ad5-nCoV)克威莎TM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在国内附条件上市,该疫苗也是唯一可采用单针接种程序的疫苗。
目前已披露的康希诺生物新冠疫苗的全球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中期数据显示,单针接种疫苗28天后,疫苗对所有症状的总体保护效力为65.28%;在单针接种疫苗14天后,疫苗对所有症状总体保护效力为68.83%。疫苗对重症的保护效力分别为,单针接种疫苗28天后为90.07%;单针接种疫苗14天后为95.47%。
陈薇在演讲中也谈到了眼下外界关心的病毒变异对疫苗的影响。“我们一直在进行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我们比较关注的是5个变异株,英国、南非、巴西、美国和印度株。”
陈薇认为,现在对疫苗影响比较大的是南非株,“现在我们针对南非株(疫苗)也在进行临床申请,我们希望在大家加强的时候能通过变异株增强免疫能力,把变异覆盖。”
“双非疫苗”的理想
陈薇在演讲中还谈到了团队努力的另一项工作。“做疫苗一直说有革命理想,‘双非’疫苗,非注射、非冷链。”
她解释道,现有疫苗基本都是注射,但还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接种,比如雾化吸入。“我们去年8月份最早发表非注射疫苗的研究结果,去年9月29日在武汉开展临床实验,是吸入的,是注射疫苗剂量的1/5,不用一瓶一瓶装,瓶子的瓶颈也可以解决。”
此前的3月22日,康希诺生物和陈薇合作的吸入用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也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批件。“现在我们正在申请紧急使用。”陈薇表示,希望尽快推广,使一些不愿意打的群体或者打完以后需要加强的,有另外的方式进行接种。
此前宇学峰也对澎湃新闻记者谈及,鉴于Ad5是一种普通感冒病毒,大量人群体内可能已经产生对Ad5的中和抗体,这也就是所谓的Ad5预存免疫问题,此前让好多研究半途而废,“我们经过研究,认为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解决,一个是合理的给药量;第二个就是通过黏膜免疫。”
陈在此次演讲中还谈到了疫苗知识产权共享。5月21日晚,习近平主席在全球健康峰会上宣布,中国已向全球供应3亿剂疫苗,将尽己所能对外提供更多疫苗。中国支持本国疫苗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让,开展合作生产。中国已宣布支持新冠肺炎疫苗知识产权豁免,也支持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机构早日就此作出决定。
陈薇表示,为响应号召,团队的新冠疫苗专利在共享,“比如我们在上海和上药进行密切合作,在上药进行扩大生产,几亿剂剂量。”她同时提到,“巴基斯坦早就获得了我们疫苗的应急使用,两天前我们的疫苗在巴基斯坦本土下线了,这也是巴基斯坦自己生产的第一个疫苗,践行了习主席说的我们的技术要向友好国家转让的体现。”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