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未来公益创新动力路在何方?俞可平:社会组织应成中流砥柱

澎湃新闻记者 付丹迪 发自北京
2015-01-24 15:00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全国各类社会组织已经达到460多万个,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各类新经济组织和党的基层组织。与政府组织相比,社会组织的创新动力更加强劲。”

        1月23日,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在第三届“中国社会创新奖选拔暨颁奖大会”上,对当下我国该如何以公益创新推动社会进步做了上述解读。他指出,在地方政府创新活力日趋下降的情况下,社会组织的创新“更有动力”。

        近年来,社会组织在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愈发重要。俞可平表示,“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已经设立15年,早于“中国社会创新奖”10年,但“中国社会创新奖”每届申报数量都在200个以上,“远超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两岸阳光故事家族”理事长黄晓军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相较于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在践行公益上更接地气,“基层需要什么,社会组织就提供什么”。社会组织的发展也引得政府的取经,“社会组织有好的创新项目,政府会主动过来谈合作,这是一个良性的互动。”

        澎湃新闻注意到,入围本届社会创新奖的社会组织关注视角多样,大学生创业、未成年人保护、养老等多个问题成为社会组织关注的重点。

        “为了增进公众和法院的关系,我们便着力打造法庭义工,为来法院办事的群众提供诉讼引导等人性化服务。将司法公开和司法便民结合起来。”城市义工项目负责人称,社会组织应在充分考虑大众需求的情况下开展创新项目,“法庭义工可让司法更有温度”。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俞可平告诉澎湃新闻,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推进社会领域的制度创新”,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