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涨知识|钢琴会“认床”,小提琴要“认人”
一直以来,上海交响乐团使用的都是产自德国汉堡的施坦威钢琴,入驻新厅之后,随着演出节目量大增,无论是从硬件设施还是艺术效果考量,再添一台施坦威,已成为一种刚性需求。
2014年10月,冰岛指挥家、钢琴家阿什肯纳齐受上交音乐厅之托,前往位于汉堡的施坦威琴厂挑琴。最终,编号598636的9尺三角钢琴被阿什肯纳齐相中,一路远行至中国。恰逢波兰钢琴大师齐默尔曼来沪演出,齐默尔曼在钢琴理解及修理上有不浅的造诣,他试了试琴后给出建议,“琴非常不错,只可惜还是生的,不如找些音乐学院学生来弹,暖暖琴。”
上交音乐厅因而发起征集令,邀请上海音乐学院、上音附中、华师大等院校钢琴专业10位学生开启“音阶接力”,同时向普通爱乐者发出接力招募令,“不限年龄,只要弹得够好,够自信。”1月22日,7名被选中者完成了接力最后一棒,每人弹一小时,最小暖琴者年仅6岁。
和煲耳机、煲音箱一样,“暖琴”一词对音乐家和乐迷以外的人来说,也是一个让人不明觉厉的词。简单说来,一台新钢琴通常要数年时间的磨合,才能使潜藏在88个琴键下的声音舒筋通络,得到充分释放,这个释放过程即被称为暖琴。
周怡然,6岁钢琴 “认床”
乐评人李严欢说,任何一种新制乐器在使用过程中都有一个调节过程。一台新钢琴被运送到新的演出场地,面临着与原工厂温度、湿度等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新场地对钢琴来说就像一个新家,“就像人搬到新家睡觉,也会‘认床’。”钢琴需在适应场地的基础上由调音师调校,场地也给了钢琴更大的提升空间。这是一个“互补”的过程。
除此之外,钢琴的内部结构和发声也有一个逐步“打开”的过程。这种打开要靠人的演奏来发动,放诸所有乐器皆通用。“名琴一年没人弹,也会出现音色变闷、音量变小等问题。”长期不用,钢琴的很多性能会在无形中失去,如何尽快让新琴发出悦耳之声?“要多用,也要‘合理’地多用。”钢琴使用过程中,制造者、演奏者、调音师会不断发现问题,因地制宜调整并挖掘其潜能,对钢琴保养也有积极意义。
在李严欢看来,一台新钢琴通常需要两至三年的暖琴时间。牌子不同,暖琴时间也有差别。钢琴家和普通人的暖琴效果是否有差异?李严欢说,就发掘钢琴本身的表现力而言,钢琴家和普通人区别不少,因为钢琴家知道如何更好地驾驭乐器,发出好声音。不同钢琴家对同一台钢琴的驾驭也是两样。去年12月,波格莱里奇和齐默尔曼曾先后使用上交2010年购置的施坦威演奏,所发声音便截然不同。这都取决于演奏者的水准和趣味。
在雅马哈调律音乐会技师贾强看来,最初的暖琴者于钢琴而言十分重要,“钢琴是木头构造,对人的触键、力度方面会有习惯性依赖,一旦形成便会固定下来。钢琴使用方式不当,会对其长期发展产生影响。比如有些人在琴上梆梆乱敲,琴弦在后期会产生‘断弦’的物理习惯;而一位出色钢琴家会在音色、力度、触键上有精到控制,不会很粗暴,钢琴就会磨合得比较好。”他的建议是,“最开始要请一些专业演奏者使用,让钢琴有好的习惯性养成,就像琴童练琴要养成好姿势。”
钢琴之声的好坏又有何判断标准?这取决于每位钢琴家的判断,但总体来说,是低音区浑厚,层次感清晰;高音区透彻,像珠宝一样剔透;中音区则重在均匀。对钢琴家来说,更重要的是想要任何效果都能在琴上得到积极回应,最微弱细腻的层次变化都能第一时间被反应出来。
李严欢十分肯定上交暖琴活动的社会意义及其激励作用,“9尺施坦威在普通人的学琴道路上梦寐以求,买得起也养不起,钢琴保养对除湿和恒温设备都有要求,普通人家里很少具备此条件。”
李九如,8岁吴优男,7岁小提琴“认人”
和钢琴一样,弦乐器家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也有一个暖琴过程,时间更长,也更复杂。李严欢强调,钢琴的暖琴主要视场地而言,弦乐器最根本的问题在于“跟人”,一个“认床”,一个“认人”。
比如小提琴,人们常能听到它曾在哪些名家大师手中兜转的“传说”, 而某位已逝大师和当代小提琴家拉出来的声音也可能完全是两回事。这便是小提琴“认人”的任性模样。很多小提琴家甚至将琴视为自己的“情人”,“情侣之间不都有一个适应过程?这个适应过程因人而异,可能很快驾驭,但也可能始终不见效,只能忍痛割爱放弃。”
磨琴之路可谓极为痛苦。开音,也就是磨合期对小提琴来说极为重要。再名贵的琴没人拉也会黯然失色,而一位优秀小提琴家演奏一曲高难曲目,除了让小提琴的琴弦、琴面、侧板、背板都得到良好振动,亦会在演出过程中不断进行音柱、琴码、琴弦、拉线板等细节的调试。一个技巧高超,能在演奏速度和力度上控制自如的小提琴家,常能使小提琴的性能充分发挥,完美开音,而若技巧达不到,便无法对小提琴进行高难度磨合。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大师演奏过的小提琴常开“天价”,因为注入了高深技巧和艺术灵魂。
小提琴质优与否,能否成为绝世名琴,最关键在于其原始的制作工艺。有人说,要生产一把优质小提琴,几乎是材料、手艺、上漆、烘烤、老化和运气,魔术与炼金术般的结合。因此,好的小提琴十分昂贵,据说现存最好的小提琴系300年前意大利著名制造家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尔内里制造,每把价值数百万美元,“再好的钢琴都是‘有价’的,小提琴或许真的会‘无价’。”
袁铭策,24岁,由金华赶来乐团和音乐厅也要磨合
不是只有乐器会傲娇,其实,交响乐团和音乐厅之间也会有磨合问题。
去年9月,由日本建筑声学专家丰田泰久、后现代设计师矶崎新协力打造的上交音乐厅(分主厅和演艺厅)正式开幕,关于新厅音效如何曾引发为时不短的讨论。不少乐评人对紧凑小巧的演艺厅恋恋不舍、不吝赞美,对主厅评价亦是“声音很润,一点也不干”,但同时也认为,上交和主厅至少还要两三年时间磨合,在适应主厅的基础上打造出自己的声音。
李严欢解释,这里的磨合,和钢琴适应新场地的道理一样。一个乐团风格的养成,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是要有属于自己的音乐厅。同一支乐团在不同地方演奏,得到的音响反馈都不尽相同,乐团要在音色和音乐表现力上形成稳定风格,必须在相对固定且符合声场条件、音响标准的场地习练。场地于乐团而言就像“音响”,“只有在好音响里才能磨出好声音,草台班子成不了气候。”
就像维也纳爱乐乐团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以及金色大厅,荷兰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与皇家音乐厅,波士顿交响乐团与波士顿交响大厅,都有一种“共生互养”关系,也都打磨出具有高辨识度且富于色彩变化的漂亮音色,“一半功劳要归功于指挥的打磨,另一半在于有好厅支撑。”因而有乐评人调侃,世界顶级乐团都来上海转了一圈,乐迷也都领略了这些乐团的风采,现在,是时候走出国门去他们的大本营听听现场,成就一种更高的理想。
在李严欢观察看来,一个音乐厅至少要十年时间养成,才能在音色发挥上达到上佳状态。他以落成十周年的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举例,“差不多是在东艺成立八年后,我们感觉这里的每个细节都让人舒服,达到了一个相对理想的状态,有可能是我们适应了,也可能是它调试得差不多了。二十年后发出更好的声音,也是完全可以期待的事。”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