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论】科学分歧应由同行评议
曾几何时,中国错误地打压现代遗传学,称之为资产阶级唯心主义学术,大学里不能讲授孟德尔-摩尔根的遗传学学说,生物学成为所谓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的一统天下。这种以意识形态分野压制科学分歧的做法,造成中国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发展滞后几十年的恶果,至今思之,仍令人喟叹。
好在,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科学界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识。共识之一是,有关科学的分歧,无论是学术内容方面的争议,还是学术评价方面的争议,都应该由科学界内部解决,而不是由其他行业或力量涉入代庖。即令是政府,一旦贸然介入科学或技术的分歧,也往往适得其反,令正常的学术争议无法得到有效的讨论和解决。
共识之二,不管什么身份的科学界人士,如果本人的学术成果或学术评价遭遇外界争议,就不应该回避,而应该公开回复。从院士、校长到普通师生,都不应该有例外。
以刚刚获得久负盛名的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张尧学教授为例,他有着海归学者、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等诸多头衔,不但是学者,也是公众人物。他获奖后,其研究引发了同行的巨大争议。这些争议主要围绕两个问题,一是获奖成果的水平到底如何,二是张尧学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这些争议使张尧学一生中最大的荣誉变成了一生中最大的舆论危机。他应该如何面对这种争议呢?
我们相信,如何应对危机,最能考验公众人物的品行。我们希望看到,中国的大学校长在引发争议的时候,不但有耐心听取不同意见的雅量,还要有直面争议、做出解释的勇气。
压制不能平息争论,反而会导致更多不满。作为大学校长,作为教师,如果通过明智而令人心服口服的做法,说服同行,析疑止争,是言传身教的最佳机遇。
我们建议张尧学校长通过公开方式,向科学界同行介绍自己的工作,也给公众解释“透明计算”的价值。科学家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的工作,不仅可以显示科学品位,可以教育学生如何评价科技研究的价值,也能够树立由同行评议科学分歧的良好学风,这不是皆大欢喜的事吗?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