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赵家洼村的涅槃

2021-06-03 10: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十三五”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搬迁安置和后续扶持各项工作,取得的成效受到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和地方有关重点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为充分展现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现推出“媒体看易地扶贫搬迁”系列报道。

编者按

“媒体看易地扶贫搬迁”系列报道之六十六

赵家洼村的涅槃

我是土生土长的岢岚人。2016年3月,作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被派驻到赵家洼村。2017年5月,担任赵家洼村第一书记。赵家洼村位于岢岚县西南部,坐落在一条长3.5公里的狭长山沟内,由小赵家洼、大赵家洼、骆驼场3个自然村组成,全村54户115人。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44人。

我们吃住在村里,租的原老支书马忠贤的两间旧房子,简单收拾了一下便住了进去。工作队4个人,除了我,还有队长曹元庆、队员周继平和周胜贤。主要工作就是落实国家的扶贫政策,力所能及地帮助乡亲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动员搬迁。

2017年9月22日,赵家洼村通过整体搬迁,搬出了大山,彻底告别了“穷窝窝”。上图为赵家洼村旧貌。下图为部分赵家洼村群众搬迁到阳坪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2016年驻村第一天,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破墙塌院,村子里30多年未兴土木,常住人口仅有6户13人。赵家洼村坡多沟长、土地贫瘠、灾害频繁,全村1308亩耕地中25°以上陡坡地就有904亩,生产条件恶劣;村庄破旧,房屋简陋,饮浅层渗井水,无集体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差;简易公路只通到小赵家洼,无动力电、无网络、无公交、无学校、无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严重滞后,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深度贫困村。

那一年67岁的王三女,带着智力存在缺陷的孙子、孙女居住在3间30多年前修建的简陋土木房中,户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59岁的曹六仁和58岁的妻子王春娥,带着三儿一女,住在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土房内,年景好时全家纯收入不到10000元;70岁刘福有和71岁妻子杨娥子带着92岁母亲王花仁一起生活,户年收入不到5000元。

2017年6月21日,是我和乡亲们最难忘的一天,这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赵家洼村,走访看望了王三女、曹六仁和刘福有3户,并坐在我们驻村工作队驻地的炕头上和我们聊工作、聊家常。

习近平总书记的到来,给赵家洼村发展指明了方向。2017年9月22日,在县里统一安排下,赵家洼村乡亲们进行整体搬迁,搬出了大山,住进了新居。旧村采取了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土地复垦增减挂钩、光伏项目“四个全覆盖”;复垦耕地40亩,增减挂钩交易480万元,赵家洼村的坡耕地已全部退耕,荒山荒坡全部绿化。复垦后的村落已栽植松树并套种了中药材,权益仍由乡亲们享有。旧村整体实现了林进人退。

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因户施策,聘用3名建档立卡户为护林员,每人每年收入9600元;引导7户加入造林专业合作社,每户年务工收入15000元左右;光伏扶贫带动17户,户均增收6000元;“五位一体”金融扶贫带动7户,每户增收4000元;帮助4人在县保洁公司公益岗位就业,人均年收入12000元;帮助3人与天盛缘玻璃棉公司、鑫宇煤气化公司签订了用工协议,人均年收入25000~30000元;通过技能培训就业3人,其余乡亲都自主创业就业,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

变化还体现在乡亲们的好日子中:刘福有搬迁后找了一份保洁员工作,月工资1050元,乡亲们戏称他穿上了“黄马褂”,妻子杨娥子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安置在县保洁公司工作,每月工资950元,加上退耕、光伏,刘福有家一年收入达到了37000元。王三女每个月也有1050元的保洁收入,加上退耕、光伏、孤儿补助,一年5万元的收入,永兴、永利兄妹俩现就读于忻州特殊教育学校,享受孤儿补助;曹六仁在天盛缘玻璃纤维有限公司上班,月收入2800元,女儿曹红艳在校期间一直享受“雨露计划”,毕业后在天津青苹果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工作。曹大叔逢人就说:“农民变工人,这么好的光景,要感谢总书记,感谢党和政府哩!”

2018年底,赵家洼村贫困乡亲全部脱贫,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工作目标。驻村5年来,我见证了乡亲们生活的巨大变化,他们搬离了土坯房,住进了新楼房;告别了老井水,吃上了自来水;家庭医生还定期上门检查。乡亲们赶上了好政策,走进了新时代,用勤劳的双手开启了新的幸福生活。用刘福有的话说:“我做梦也梦不到会住上这么好的楼房,政府又帮我找了一份工作,还有低保,再到哪里去找这么好的事?”王三女讲道:“幸亏党的好政策,众人帮我,不然我讨吃也找不到门子。”曹六仁有个励志小本本写着“没有永远的贫困,只有永远的勤劳”。

赵家洼村表面看是从岢岚县的行政区划里消失了,实际上它是实现了重生。乡亲们真正实现了“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

近年来我们岢岚县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扶贫企业,一批扶贫工厂建立在家门口,随着广惠园社区公共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随着“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工程的大力实施,乡亲们的日子真是越过越亮堂!(转自《中国扶贫》2021年第2期)(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阳坪乡赵家洼村第一书记 陈福庆)

原标题:《赵家洼村的涅槃》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