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未来讲堂|马永顺——从砍树劳模到栽树英雄

2021-06-03 07:5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他们从历史中走来,

我们在故事里相遇,

理想信念高于天,

红色精神光耀未来。

讲述者:燕文

·点击收听·

199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接见马永顺时称赞他说:“你这一辈子干了两件好事: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你是砍树劳模;当国家需要生态保护的时候,你是栽树英雄,我们都要向你学习呀!”

马永顺,1914年出生,是新中国第一代伐木工人,被誉为“伐木能手”“林海红旗”“森林巨子”“兴安愚公”。他曾靠弯把子锯一个冬天采伐木材1200立方米,1人完成6人的工作量,创全国手工伐木产量之最,创造的“安全伐木法”“四季锉锯法”在林业战线得到推广。退休后,他坚持17年造林,植树5万多棵,荣获了联合国“全球环保五百佳”荣誉称号。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经济建设急需大量木材。作为林区第一代伐木工人,马永顺带着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投身于祖国林区的开发建设中。1949年,马永顺带着他的工组,在工作生活条件极为恶劣、树木采伐设备和技术落后的条件下,顶风雪,战严寒,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为国家建设奉献了大量木材。

在林区开发建设初期,伐木工人们面临的困难重重,木材采伐还没有形成系统完备的科学方法,只能靠工人们一边实践,一边摸索,一边总结。生产中,马永顺带头跪着伐树,创造了降低伐根法,伐根由原来50至60厘米降到15至10厘米,最终降到0厘米。他在自己创造的十多种伐树法基础上,总结出“安全伐木法”。他根据季节、木质硬度的变化创造了“四季锉锯法”,提高工效35%。为了解决跑单帮,“个顾个”的落后生产方式,他首先在自己的工组搞起了流水作业试点,创造了“流水作业法”。他还创造了“一次净号作业法”“科学量材法”等等。马永顺带头刻苦钻研,创新工作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林区工人生产效率,为祖国建设贡献了大量的木材。

伊春林区开放建设的年代,正是以马永顺为代表的老一辈林业工人以他们的青春和热血,让沉睡千年的林海苏醒,让人迹罕至的群山沸腾,从此开启了伊春林区艰苦创业的历程,奠定了共和国森林工业的根基。

1982年退休后,马永顺说:“只要我身子骨不散花,就要上山造林。”他粗略计算过,自己砍伐过3万6千棵树,一定要把这个“债”给大山还上。从此,从一个人植树到全家20多口人一齐上阵,从还自己的“欠账”到尝试还一代林业工人的“欠账”。1995年,马永顺在市政府和铁力林业局的支持下,在山上建立了固定的“马永顺林”育林基地,全家人表示,要一代一代长期在基地上造林。马永顺勤勤恳恳,为国家义务植树几十年,没有索取过任何报酬。

周恩来总理曾经对他说:“你们林业工人要多造林,造好林,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这成为马永顺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

思考题

同学们,马永顺精神不仅属于历史、更属于现在和未来。你认为,在新时代,马永顺精神有什么新内涵呢?

欢迎同学们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发送到邮箱future@sclf.org,等待你们的心声。

讲述者:燕文

本名牟燕文,主任播音员。曾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办公室主任、北京新闻广播《北京新闻》主播。1997年荣获中国广播电视第九届优秀播音与主持作品评选金奖;1998年荣获中国播音与主持作品奖一等奖。

活动主创

总策划:杭元祥 范卫平

策划:王丽颖 王秋

统筹:胡银芳 裴华

撰稿:集体

监制:郝卫群 钱宇 毛蓉蓉

音频后期制作:天时 洪博 闫乔锋

融媒体:白钢 洪博 雷杨

马鹏 宋扬 高磊 朱伟雄

平面设计:郝毅

微信制作:雨墨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广联合会

中国有声阅读联合推出

原标题:《未来讲堂|马永顺——从砍树劳模到栽树英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