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长三角议事厅|从开发区视角透视长江经济带产业的发展特征

胡森林 曾刚 滕堂伟
2021-06-03 11:0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中国开发区在促进产业集群培育和区域创新升级、协同发展等方面均具有独特的优势,已成为中国区域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根据国家商务部和科技部公布的数据,2018年仅219个国家经开区和169个国家高新区的生产总值就约占全国GDP的22.41%。2014年9月25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以中上游地区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为载体,推动长江经济带内产业协同合作、联动发展。2020年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南京市主持召开的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再次强调需要增强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的互动协作。针对当前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间经济发展差异大、产业集群培育不足、区域分工合作较弱等问题,研究明确长江经济带开发区的空间格局与产业定位,对于以开发区为战略载体推动长江经济带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开发区成为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发展的战略载体

长江经济带是开发区的重要集聚区,且包含了中国所有的开发区类型(图1)。根据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国土资源部等六部门联合公布的《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统计分析可知,2018年长江经济带共有 1115家开发区,占全国总量的44.12%。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08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69家、海关特殊监管区65家以及边境经济合作区5家,同时还包含各类省级开发区868家。

图1 2018年长江经济带开发区空间分布图。

城市群和中心城市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的核心,而开发区的分布主要呈现以“城市群-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布局特征。从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来看,长三角地区共有国家级开发区140家,省级以上开发区460家,主要依托长三角城市群,已形成沿海和沿江的连绵集聚区;长江中游地区共有省级以上开发区331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有60家,主要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形成以省会城市武汉、长沙和南昌为三个核心的开发区密集区;而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共有省级以上开发区324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有47家,主要集聚在成渝城市群、滇中城市群和黔中城市群,其中省会城市的战略载体地位尤为明显,如重庆、成都、昆明和贵阳。

技术密集型产业主导成为长江经济带开发区的普遍特征,但上中下游产业能级分异明显

长江经济带开发区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主导产业的数量规模依次递减,分别为1695个、709个和657个(表1)。其中,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农副产品是长江经济带开发区排名前三的主导产业类型,占比分别达18.72%、13.49%和11.70%。从上中下游三大区域占比来看,长三角地区开发区的优势产业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主导产业数量占比达51%;长江中游地区开发区的优势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超过38%;而长江上游地区开发区的优势产业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占比超过42%。具体到15类行业,长三角地区开发区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为主导,主导产业数量占比超过50%;长江中游地区开发区的主导产业为农副产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数量占比达42%;而长江上游地区开发区产业以农副产品、装备制造和矿产金属加工为主导,主导产业数量占比达39%。

从空间布局来看(表2),开发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受限于地区资源禀赋,空间分布呈现“小集聚、大分散”的格局特征。具体地,农副产品主要分布在皖中皖北、中游和上游的中心城市,如阜阳、武汉、成都等地;纺织服装行业主要布局在下游地区的绍兴、金华、嘉兴等浙北地区,同时中游和上游地区也集聚了规模各异的纺织服装产业;木材家具和纸塑胶行业的整体发展规模较小,仍未形成明显的规模集聚区。对于开发区资本密集型行业来说,矿产金属加工、石油化工和商贸物流产业具有沿海沿江的区位特征;建筑建材与电力能源行业主要分布在重庆、贵阳等上游地区。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相比,各类技术密集型行业均具有较大的集聚规模和集聚度,主要集聚在城市群、各级中心城市,已形成规模不等的集聚连绵区。

推动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的相关思考

开发区的协同合作是推动跨区域共建共享的关键,也是推动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协同发展的核心。基于对长江经济带开发区的格局及其产业特征分析发现,建议如下:

第一,重点依托长江经济带各类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探索主导产业相同开发区之间的产业互动结网模式,从而通过产业集群网络化的模式带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开发区具有培育产业集群的天然优势,对于长江经济带来说,未来应该基于开发区这一战略载体,超越以往地方集聚与竞争的本地产业集群建设模式,重点围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纺织服装等优势产业,通过开发区之间的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协同关联作用,打造多个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

第二,以产业比较优势和产业(技术)关联法则为依据推进各类型产业在开发区间的有序转移和产业链分工。首先,由于长江经济带三大区域开发区的主导产业能级存在明显差异,未来可借鉴长三角地区内各类“飞地园区”建设的经验做法,将长三角地区一流园区的产业整体或产业链的部分环节通过园区共建等多种方式转移到中上游相对落后地区的同类产业园区。其次,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开发区可引进长三角地区先进开发区开发公司的管理团队和成功经验(如上海临港集团、上海市北高新集团等),通过统一品牌战略、项目合作等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中上游地区的开发区还可以通过在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如上海、杭州)设立“创新飞地”的这一协同创新模式,充分利用中心城市的人才、技术和资金等优势。最后,有效发挥各类开发区发展联盟、协会和智库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中过程中的社会中介组织、公共服务平台的桥梁作用。

第三,依托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设立多部门协调-跨地区合作的开发区管理协调机构。开发区的管理部门在职能上存在一定的重叠性,在开发区发展建设过程中受国家发改委、国家科技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海关总署和各级政府等多部门的管理。由于长江经济带的开发区联动发展是一个跨省市行政区域的过程,因此有必要设立一个涵盖多个部门、多个行政单元的综合管理协调机构。

[作者胡森林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博士生;曾刚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滕堂伟系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本研究部分内容节选自作者发表于《地理研究》(2020.3)上《长江经济带产业的集聚与演化—基于开发区的视角》一文。本研究受到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博士生学术创新能力提升计划(YBNLTS2020-021)的资助。]

——

“长三角议事厅”专栏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发起。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线调研报告,呈现务实政策建议。

    责任编辑:吴英燕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