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被逆转的中国奶农面临寒冬,官员直言:鲜奶没有一丝竞价能力

澎湃新闻记者 权义 发自河南
2015-01-19 18:06
来源:澎湃新闻
快看 >
字号

2015年1月9日,江苏省镇江市,奶农将生鲜牛奶直接倒掉。 CFP 图

        近日,国内北京、山东、河北等地出现了奶农倒奶、卖牛现象。对于奶农面临的生存困境,农业部要求各级地方农牧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协调处理“卖奶难”。

2015年1月12日,河南一处奶牛养殖小区,奶牛正在休息。自2015年1月开始,奶产品生产企业不再收购该小区生产的牛奶。

        河南省某市一位不愿具名的畜牧局副局长(应被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称副局长)在协调奶农卖奶时,接受了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

        在采访中,这位曾为奶农卖牛而落泪的副局长直言,“没有一丝竞价能力”的中国鲜奶业在2014初出现行业供需逆转。

进口奶粉低价冲击        

1月11日,一头奶牛被推上卡车。奶农因为牛奶滞销没有多余的钱去购买饲料,只能卖牛换钱。

        澎湃新闻:出现奶农倒奶现象,作为地方主管,是不是也感受到了压力?

        副局长:压力太大了,晚上睡不着觉。每天早上一醒来就是帮助农户和奶企沟通,我把精力都放在了卖奶上。

1月14日,一头刚挤过奶的奶牛将头探出牛圈栏杆,远处刚忙碌完的奶农打不起精气神,按照往常,这是奶农为奶牛补充营养的时间。

        澎湃新闻:这种现象持续了多久了?

        副局长:至少从2014年初就开始了。2013年还是奶企抢奶源,养牛户是香饽饽,奶企求着养牛户卖牛奶。但现在形势发生了逆转。这不仅是河南,全国各地都面临了这种形势。

豫北一处挤奶车间,这是养牛小区的奶农们共同使用的场所,所有的奶农每天早上6点、傍晚5点在这里给自家奶牛挤奶。

        澎湃新闻:有一种声音说,目前奶农倒奶现象是一种产能过剩。

        副局长:就我辖区的情况来分析,奶农倒奶现象并不是产能过剩导致的。辖区内奶牛的存栏量与2013年相比,并没有上升,还是维持在9万头左右。

        澎湃新闻:发生这种逆转的原因是什么?

        副局长:乳品企业更多使用进口奶粉作为加工原料,国内生鲜乳的使用减少。2013年,进口奶粉价格在35000元一吨,与生鲜乳的价格差别还不太大,但2014年后进口奶粉价格逐渐下降到20000元一吨,目前价格在18000元一吨,这种价格差异太大,造成了奶企开始大量收购进口奶粉。

        乳企收购生鲜乳的积极性仍不高,养殖小区和散养户面临较大压力。

2013年、2014年我国进口鲜奶到港数量比较。 来源:商务部进口监测数据。

一位奶农将挤好的鲜奶倒入饲料桶中,准备喂小牛。行情好时,虽然也喂小牛,但从来不喂这么多。

        澎湃新闻:为什么是散户?

        副局长: 养牛小区、散户一般没有和奶产品加工企业签合同,2013年奶企抢奶时,散户们不断更换合作奶企,只为一个高价。

        市场形势发生变化后,奶企首先保护的是相对稳定的客户,限制或者不收散户生产的牛奶。

   
养殖小区的老板正在为刚刚生产的牛奶留样,待检测。老板说,“奶农相对于奶加工生产企业来说是绝对弱势的群体,企业说合格,就合格,说不收就不收,连个仲裁的机构也没有。”

国内鲜奶没有竞价能力

        澎湃新闻:现在农业部下文要求奶企不能限制收奶,效果明显好转吗?

        副局长:效果不是太明显,说服工作难度太大。我也劝说过奶企,连续多次召集奶产品加工企业负责人开会,商讨是否可以先不用进口奶粉,尽一些社会责任,保持奶农的利益,也有利于社会稳定。

        企业也有自己的难处。他们现在面临的情况是进口奶粉都积压在仓库,如果不用即将过期,收购量也到了一个天花板,不太愿意收购。

        作为一级地方政府,也不能强迫企业去收购散户的牛奶,浪费掉企业积压的进口奶粉,这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也损害了奶产品加工企业的利益。

小区老板不得不自寻销路,将一桶桶牛奶送往各个居民区当做鲜奶买。尽管《国家食品卫生法》中明确规定,生鲜奶不可直接饮用,奶农也不可擅自出售,但面对现状,奶农不得不自行开拓市场。

2015年1月14日。养殖小区的养殖户老张(化名)正在加饲料。老张说,现在养牛换不来钱,也不敢多喂饲料。“两斤饲料一斤奶,饲料价格还在涨,喂得多,就赔得厉害。老百姓哪能扛住一年。”

        澎湃新闻:许多奶农称,今年比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时遭遇的打击还要大。

        副局长:我也有这个体会。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好比一次外科病,很短,但来的很猛,手术一结束很快恢复了,但这次奶农受的是内伤。

        澎湃新闻:病根在哪里?

        副局长:国内鲜奶没有一丝竞价能力。按照9公斤鲜奶喷成一公斤奶粉计算,如果生产一吨奶粉,价格上要比进口奶粉高出1万元的成本。

        我觉得病因是我们养殖户的奶牛单产过低。在发达国家,奶牛年平均单产在11吨,好的奶牛单产能够达到20吨。但我们一般养牛户年平均单产在6吨左右,低于6吨的奶牛还占相当大的比例。

        在国外,低于6吨的奶牛是要被淘汰的。

国家应为奶牛产业结构调整赢得时间
2010年至2014年中国、全球原料奶价格走势比较。 中国奶业协会信息中心

        澎湃新闻:作为畜牧局的官员,你怎么看待未来的奶牛养殖业。

        副局长: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我们国家开放政策不可能有太大的变化,打开市场大门是一种必然趋势,养殖业必然要面临着国际竞争,但中国也不能放弃奶牛养殖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奶产品的需求量还是巨大。如果放弃了奶牛养殖业发展,鲜奶的定价权就在国际市场,价格必然上涨,受损失的还是中国消费者 。

        奶农太难了,许多散户和养殖小区,奶牛几乎是他们全部经济来源。

        如果一旦破产了,这对他们来说太残酷了,看着养牛户卖牛,我开会时也常常掉泪。

        在国际低价奶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时,国家层面在一段时间需要限制奶粉进口量,鼓励奶产品企业收购鲜奶,为中国奶牛养殖业结构调整赢得时间。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政策扶持,给予养殖户帮助转型,提高奶牛单品产量,降低养殖成本,将来奶牛养殖业才有可能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中。

河南一处养殖小区,空荡荡的牛圈里见不到奶牛的身影。

养殖场外墙上写着“养健康牛,产优质奶“的标语。

更多澎湃新闻视觉产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观看方式” thepaperphoto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