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华山医院骨科开办解剖学习班,10年培训全国4500名医生
一个为期3天的学习班,从未对外发布招生消息,仅仅通过口碑相传,报名人数就期期爆满,一办就是10年。
这就是于2004年启动的华山骨科应用解剖培训班。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骨科团队利用双休日、不计报酬举办。截至目前,该培训班已为全国培训了4500余名临床骨科专科医生。
值得一提的是,该学习班是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的遗体标本为依托,所有的手术培训直接在解剖室里进行,这正是吸引全国专科医生参与培训的最重要的原因。
开办原因:医生是一门技术服务
与当下不少医学培训班相比,“华山骨科应用解剖系列培训课程”最大的不同是更为注重实践的学习,讲操作讲业务多过讲新技术新进展的理论,这一切都来源于华山医院骨科主任姜建元教授的一个理念——“医学应以治疗为本”。
姜建元在日常门诊中发现,有些医疗问题是因医生解剖结构不熟悉、手术技术不过关造成的误伤,也有一些是因为医生操作不规范致使病人付出了沉重代价。“医生是一门技术服务,手术技术不行服务态度再好都没用,提高操作技能是改善医患关系最好的办法。”
尽管当前职称评定、论文数量是衡量一个医生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但在姜建元眼中,学技术学操作比一切都重要,“骨科是当前医患矛盾数量较多的科室,一是因为骨科病人治疗包括康复锻炼等持续时间长,治疗环节多,且会直接影响术后功能,这一切都需要临床医生参与,更需要患者配合,一旦沟通不好,就会出现问题。二是因为骨科手术万一出现问题对患者的功能影响很大,拿脊柱外科手术来说,一旦手术失败,病人就可能瘫痪一辈子。”
姜建元说:“临床医学是一门十分强调实践的学科,而人体解剖学相当于医生的第二把刀。医学院学生阶段的‘系统解剖’课程仅仅是教会学生人体的生理构造,而‘局部解剖’课程是让学生了解器官的相互毗邻关系,也只是从容易打开的部位进去让你看得清楚。作为一个专科医生,学校里学到的解剖知识远远不够,有些基层医生甚至出了校门从未解剖过。”
办班困境:遗体标本资源紧缺
2004年10月,依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华山医院骨科开出了第一堂培训课。然而,自此十年中,遗体标本资源的匮乏成为最大障碍。
上海市红十字会副会长李明磊指出,上海从1982年启动遗体捐献工作以来,截至目前,约有3.5万人登记遗体捐献,实现捐献的有7000人,占全国的一半。然而,目前,上海各大医学院校还是普遍存在教学所需遗体不足的现状。“一个成熟的临床医生在基础学习中,首先与遗体打交道,才能学到基础知识,而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仍然需要通过解剖对各类疾病进行病理分析和研究。中国医生的学习和工作生涯中,平均每10人一生只接触过1具遗体标本;而在美国,培养一名医生就要经手10具遗体标本。”
根据此前调研,上海6所医学院每年总共需要约700具遗体,但现在每年上海实现遗体捐赠数量在500-600具,“遗体数量不足导致了部分院校医学生临床实践存在一定困难,然而由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具备良好的遗体捐献基础,每年该院校遗体捐赠数占全市总捐献量的四成,数量达到每年250具,其中有些捐赠来自院内工作人员。”李明磊表示。
为提高培训质量,让每个医生都有机会实际操作,姜建元规定每次培训班人数控制在60人以内。“一旦人多,操作机会就少了。”
10年培训4500人让全国病患受益
在10年的时间里,华山医院骨科团队这支由临床一线医生组成的“讲师”,总共培养了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区的临床医生4500余人,其中包括大量中西部地区医师,许多基层医院接二连三地派不同医生来参加,也有些学员来了一次又来第二次。
目前,华山骨科培训班的培训内容也由原先的脊柱逐渐扩大至关节、足踝、创伤(肩肘、骨盆)等骨科各专科领域的应用解剖与手术技术学习。办班的期数从每年2个班到如今的20多个班,仍供不应求。
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如此评价该学习班:“对于临床医生的培养来讲,毕业后的教育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在专科医生培训方面,我们国家还缺乏一个系统的、成功的经验和培训体系,华山医院骨科应用解剖学的临床专科医生培训提供了非常好的经验。”
姜建元同时表示,一个医生一年当中也就做300-500台手术,但华山医院骨科培训团队10年培训出来的专科医生,可以让全国病患受益,尽可能地减少因临床操作问题导致的医患矛盾,这就是这个培训班的价值所在。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