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社论】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怎么做
最近东北三省的经济状况被披露出来,一些地方的发展遇到了严峻挑战。这个地区严重依赖资源开发,国企改革遗留问题颇多,结果迷失了方向。西南有的省份,经济增长坐起了“过山车”,债务缠身,与银行系统就还款期限讨价还价。在沿海,充满活力的浙江省也举步维艰。中央企业可以借助基础设施建设“走出去”这个东风,找到新的增长点。而地方企业,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生存状况并没有大的改观。看起来,中国“雁阵”整体乏力。
这两年,各地都在积极对接自由贸易试验区、“一路一带”等国家战略,试图找到突破口。但对于前者,很多人不太了解,还以为跟过去一样,画个圈圈,就有一大堆政策。世界贸易与投资规则在升级,中国必须迎头赶上。说是“试验”,不如说是“适应”。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扩到临港而扩到陆家嘴、金桥、张江,就是这个道理。中美2015年会专注于“负面清单”谈判,谈判结果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中国许多产业的格局。服务业要扩大开放,金融、互联网、物流、教育、医疗首当其冲。工业方面,数字化浪潮也来势汹汹。
地方当政者没有前瞻的思考是不行的。政府行为模式也相应要发生变化,简政放权步伐还得快一点,效率还得高一点。决策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依然靠一个人“拍脑袋”不行了。做地方发展远景规划的时候,不能在资料堆里玩游戏。调查和研究,对比和反省,少不得。规划也不是越宏大越好,关键要符合实际情况,满足民生需求。
当务之急是,上哪找钱?中央把地方融资平台管起来了。过惯了土地财政带来的好日子,现在要另开财路,确实不容易。源源不断的钱送上门来、大建基础设施的光景也不会再有了。银行对地方项目放贷不得不小心谨慎。那么,日益增长的市政需求怎么满足呢?霾不能不治,交通、教育、医疗、养老资源越来越紧张。财政部鼓励地方政府试点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这有利于提高地方政府透明度和项目运作效率。不过,到底什么是PPP,应该怎么做,地方不见得都搞清楚了。往往主政官员高度重视,具体谈判的人员不明就里。另外,缺钱的省份热情很高,财力较为充足的地方还在观望。实际上,这本质上不是要解决钱的问题,是要解决公共产品提供方式的问题,早晚都得这么干。
还有更急人的事:不少城市人口流入在减速。而一些地区的人口流失加速更加让人担忧。可以预见,一些空城不是暂时的,可能会就这么荒废下去。黑洞怎么填?
繁荣之下什么都讨人喜爱,反之,问题就一个接一个。反腐、司法改革让权力收敛了许多。简政放权意味着政商关系大调整。这会让为钱当官的人大失所望。在一些地方,主要官员都换得差不多了。2015年“两会”时间,往年在台上高唱反腐、炫耀政绩的人很快就要在法庭上接受审判。说到底,他们就是不听台下代表的声音。工作报告不妨简短一点,少说点成绩。年年都弹的老调,啰啰嗦嗦两个小时,就是对代表们的不尊重。开会,不是训话,是接受代表质询,回答代表提问,解决群众问题。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