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牛市特供|2015年股市或频发“断崖式下跌”,如何防灾?
市场人士称,监管对可能影响股市的重大政策的出台一定要小心而有章法,华尔街引导市场预期的做法值得学习。 张新燕 澎湃资料
跨年夜发生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吓着了一些A股投资人。
多位市场人士称,A股资金如外滩人流,融资融券(简称“两融”)资金短期内快速增加到上万亿元,一旦市场出现向下波动,引发市场大量抛盘,容易导致严重的踩踏事件。
随着A股市场越来越人多拥挤,发生严重踩踏事件的概率、频率会越来越高。一旦发生踩踏,投资人该如何应对?
牛市从不缺乏踩踏事件
2014年12月两次股市踩踏,已给参与者敲响了警钟。
2014年12月9日,A股大跳水,上证指数大跌5.43%,近200只股票跌停,90%以上个股大跌。
2014年12月22日,银行股拉动沪指一度上涨,但其它个股暴跌成灾,沪深两市近300家个股跌停,创业板跌4.94%。
分析人士称,金融市场最易也经常发生踩踏事件,全球股市皆然。比如,近期在香港上市的比亚迪午后突然短时间暴跌47%,也是严重踩踏事件,资金听到风吹草动,都在不计后果夺路而逃。
从历史来看,踩踏通常在牛市中发生,因为上涨情绪引发市场资金短期内暴增,指数持续上涨引发市场不安,“涨多了”之后的市场是暴跌,2007年5·30暴跌也是发生在牛市热潮中。
在一些市场人士看来,股市本身就是风险分散的市场,市场暴跌本身是风险释放的过程,未必坏事,就怕出现系统性风险,导致灾难性事故。
踩踏高发期
眼下,A股已进入钱多人挤时期。
中国登记结算公司最新数据显示,A股新开户数于2014年下半年猛增,截至2014年12月26日,沪深两市期末有效账户数为1.42亿户。沪深证券交易所数据则显示,截至2014年12月30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约为10286.6亿。
股市人气和两融数据推动了A股行情。从本轮行情的起点7月22日开始, A股两融余额从当日4288亿元开始一路飙升,至12月18日,沪深两市两融余额突破一万亿元大关。
一位券商人士分析认为,两融资金入市有资金成本,且交易较频繁,一旦看到股票有下跌趋势,就会拼命抛,从而造成杀盘,这一杀就将股票杀到跌停,股市踩踏由此产生。
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洪榕表示,融资是杠杆,基数越大威力越大,就像滚雪球。
市场人士称,2015年A股可能进入踩踏高发期,引发踩踏的事件可能包括:创业板估值回归,房价与银行危机导致的A股系统性风险,以及其他各种“黑天鹅”事件的冲击。
如何防止股市践踏?
如何防止股市践踏灾难性事件?
在洪榕看来,首先,监管部门应对可能发生踩踏事件的风险点进行系统的梳理。
其次,政府需要建立谣言快速澄清反应机制,严厉打击谣言制造者,并对可能引发谣言的信息(比如融资规模及风险评估数据)做到及时公开,不给谣言可乘之机。
另外,政府应加强打击市场操纵者,尤其对一些期指与现货非量化套利机构要严加监管。
值得关注的是,多位投资界人士提出,在各种防践踏策略中,最需要关注的是政策的不确定风险。 在不少投资人看来,2014年12月9日的股市践踏,正是来自中证登公司于前一晚毫无预期地釜底抽薪债市,导致债市踩踏传导到股市。
市场人士称,监管层对可能影响股市的重大政策的出台,一定要小心而有章法,而不是出奇不意出政策让市场恐慌,华尔街引导市场预期的做法值得学习。
此外,洪榕提出,中国应加快速度让股市制度归位,责任归位,监管归位,少把投资者教育挂在嘴上,容忍市场对投资者进行适当的教育。
小散如何自救?
防御市场灾难仅靠政府是不够的,投资者如何自救?
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可能是防范市场最根本的方法。一位市场人士提出,从股市角度来解释,就是看不懂的不做。
该投资人士解释,就像去年11月24日至年底,小板块好票不涨、大板块股价升天,对于这一状况,大多数投资者没看懂,如果采取观望为主的策略,至少可以避免深陷“满仓踏空—满仓套牢—满仓深套”的指数陷阱中。
但洪榕也称,对于小散来说,要在踩踏发生逃离很难避免,因为,“贪婪追涨,恐惧杀跌,赚钱时疯狂,亏钱时装死,是很多散户无法逃脱的宿命。”
如果灾难发生,投资者已经身处其中怎么办?市场人士提出,投资人应该学会用适当的姿势保护好自己(学习并创建一个好的系统),顺着人流(顺势而为),慢慢脱身。
沪上某中型券商人士举例,拿“12·9”的盘面来说,其实大多数股票都有充足的时间撤退。
他表示,下午权重股(上证50或沪深300)都在无量上涨,其他股票已在下跌。当大盘开始没有抵抗,快速下行跌破3000点心理关口的时候,其他股票已经在暴跌,投资人一直有机会撤退。
不过,该券商人士称,如果是有业绩支撑的强势股,可以放一放。但是一些只靠题材炒作的股票,要尽快撤离,不然就会成了股市踩踏事件中“垫背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