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周末怎么耍?坐着高铁游内江

2021-05-28 15:4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内江位于四川省东南部,沱江下游中段,因水而兴,与水相伴。2000年前,东汉置汉安县,流淌出绵延千年的浩荡长歌,自此内江有了“汉安古城”的雅号,300多年前,湖广填川时期种下的片片蔗林,“甜城”便成了内江的代名词。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经过时间的沉淀,丰富多彩的文化因子散落在内江大地,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化气质,今天我们便从内江北站出发,探寻“大千故里、甜城内江”的魅力。

内江北站是成渝高速城际铁路和即将开通的绵泸高铁的中间站。目前从成都东站到内江北站日开行27趟列车,最快35分钟可到达;从重庆北站、重庆西站、沙坪坝站到内江北站日开行31趟列车,最快33分钟可到达。

列车时刻表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美景

成渝铁路民工纪念馆

距离内江北站约4KM,可乘坐220路公交车在和平街口下车后步行600米到达

不管是成渝铁路,还是成渝城际铁路,作为地理中心的内江都为成渝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擘画了美好蓝图。

新中国的诞生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筑路工人的积极性。先后共有3万多解放军和10万余名工人参加铁路的修建。他们用灯笼火把照明,钢钎大锤开凿,让路基节节延升。

后来,为了缅怀在筑路中献身的民工英雄,在内江修建了一座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堂和成渝铁路筑路民工纪念碑,这也是我国唯一一座纪念民工的建筑。我们把民工纪念堂作为内江之行的第一站,也是为了在高铁时代,去纪念那些筚路蓝缕中的开路人。

大千园

距离内江北站约3.2KM,可乘坐319路/118路公交车在师院东区公交站下车后步行300米

大千园是以书画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为主题的开放式免费园区。园内亭台廊榭,曲径通幽,拥西林神韵,抱沱江风光。国画大师张大千以其卓绝的才情独步画坛享誉世界,大千园内的张大千纪念馆则收藏了张大千各个时期的照片、诗笺、书籍及书画作品。

太白楼

距离大千园362米,可参观完大千园后步行前往

太白楼是后人为纪念李白与内江才子范金卿同游西林山的友谊,于清朝道光年间在西林山临江边修建了太白楼。其楼体沿袭盛唐建筑风格,飞檐翘角,粉墙青瓦,古朴典雅,气魄宏大。登楼四望,甜城美景尽收眼底。

太白楼

大佛寺

距离内江北站约2.4KM,可乘坐220路公交车在大佛寺站下车

大佛寺始建于民国,因石刻一大佛于山岩上而得名,寺庙宏伟壮观,信徒络绎不绝。寺旁挂榜山绝壁上的石刻虽然风雨侵蚀,但其字迹依旧苍劲浑厚,还保存着不朽的魅力。

大佛寺

东兴老街

距离内江北站约2.5KM,可乘坐220路公交车在加州蓝湾(东兴老街)站下车

东兴老街是一条展现内江历史文化缩景的老街。老街以仿清代古建筑为主保留了茶肆、川酒馆、剧戏台等传统商业形态,形成了山水相依、街桥相连的城市画卷。街中的各种铜像雕塑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向人们展示着时代的记忆,而老街外的汉安古渡(东渡码头)则可以坐观光游船,欣赏甜城湖的美景。

东兴老街

美食

内江蜜饯

内江蜜饯自1676年起开始制作, 原料有瓜果、蔬菜、药材,具有“色泽透明,饱糖饱水,滋润化渣,味美香甜”的特色。2005年 “内江蜜饯”列入内江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内江蜜饯”列入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快乐凉粉

快乐凉粉是在传统川味凉粉小吃的基础上,在制作过程中加人花生浆、制成花生凉粉,拌上红油辣椒,自制酱油、姜蒜、味精、糖、醋、小葱等调料,然后盖上一层红火火的小辣椒圈。它集麻、辣、鲜、香、色为一体,风味独特,口感舒适,回味悠长,赢得川、渝两地不少“好吃嘴”们的青睐,是具有典型川南土特风味的地方小吃。

内江

牛肉面

内江牛肉面面条细滑,肉香味浓,是内江美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巴蜀小吃之首”的美誉,也是著名画家、美食家张大千先生喜吃善作的面食小吃之一。细面重碱、宽汤红油、牛肉臊子入口即化,拌以细碎香菜,汤中还会别出心裁地添加韭黄调味,这也是内江牛肉面独到之处。

回程的时候,我们不妨在内江北站稍作停留。站前广场负一楼地面是张大千的巨型水墨山水画《长江万里图》,该画作起蜀山,越三峡,过江陵,纳百川,洋洋洒洒,气脉流贯。展现出了素有川中枢纽之称的内江,广纳四海宾朋的气度,也为内江作为“建设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城市”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立下决心。

温馨提示:最终车次调整以车站公告为准,旅客可通过查看12306官网或在车站公告栏了解具体情况。

来源:“内江车务段”微信公众号

原标题:《周末怎么耍?坐着高铁游内江》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