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科学》:好奇心从何而来,又到何处去?
原创 Veronica 神经现实
文献:Ahmadlou, Mehran, et al. "A cell type–specific cortico-subcortical brain circuit for investigatory and novelty-seeking behavior." Science 372.6543 (2021).
DOI:http://doi.org/10.1126/science.abe9681
作者:Veronica | 封面:Yukai Du
乔布斯老爷子生前告诉过我们,做人要stay hungry,意即要始终保持求知若渴的好奇心。但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其实好奇心和吃喝拉撒睡一样,都属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很多时候,我们对新事物好奇也并不是为了追求它带来的奖励,有时候只是单纯地想了解而已。比如科学研究就向来如此,科学家们并不是奔着拿诺贝尔奖金去做研究的(当然如果有就最好~),他们只是跟随强烈的好奇心,一步步探索人类知识的边界。
小鼠也是一种好奇的生物,虽然它们眼神差,但碰到新东西也一定要闻闻摸摸,或许还会拽过来咬一口试试。一直以来科学家都认为小鼠的好奇心是一种捕食、觅食、吃东西行为(hunting,foraging,eating behavior),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但事实果真如此吗?最近来自伦敦大学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小鼠的好奇心不同于捕食、觅食或吃东西,它们其实跟人类一样,对新事物有单纯的探索欲望,而这个欲望中心来自丘脑的未知核内侧(medial zona incerta,ZIm)。
科学家给小鼠设置了一个自由二选一测试(free-access double-choice test,FADC),让小鼠自由探索一个新物体或者一个熟悉物体。和预想的一样,小鼠对新物体的好奇心远大于熟悉物体,它们不仅会简单地接近和闻一闻(浅层探索),还会再进一步的拽一拽和咬一口(深层探索),而且小鼠对新物体的探索程度远比熟悉物体深入。接着,研究人员用钙信号成像技术检测小鼠在面对新物体时ZIm区域的神经元放电活性,他们发现,小鼠ZIm区域一群表达GAD2+的抑制性神经元(ZImGAD2)在探索新事物时放电程度大大提高了,而在它与食物互动的时候(此时小鼠的动作与探索行为相似)反应却很弱。如果用光遗传方法激活ZImGAD2神经元,则发现小鼠对新物体的探索行为和深度都显著增加。这些实验说明,ZImGAD2神经元能编码小鼠对新事物的探索行为。
- Ahmadlou et al., Science -
由于ZIm在过去的研究中被报道与捕食有关,那么ZImGAD2激活到底是促进了对新物体的探索,还是单纯的促进了捕食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研究人员一口气做了四组FADC实验:1)两个物体的其中一个换成了熟悉的食物,另一个依然是新物体;2)两个物体的其中一个为熟悉的蟋蟀,另一个为与蟋蟀同步运动的新物体;3)两个物体的其中一个为活动的熟悉物体,另一个为静止的新物体;4)两个物体的其中一个为熟悉的蟋蟀尸体,另一个为静止的新物体。结果他们发现,一旦激活了ZImGAD2,无论是食物还是蟋蟀,管它是活的还是死的,只要是熟悉的物体都通通无法打动小鼠芳心了,它只对新物体情有独钟。值得注意的是,不仅仅是对新物体,小鼠对新伙伴的探索也同样受ZImGAD2控制,如果用光遗传技术分别激活或抑制ZImGAD2神经元,小鼠对新伙伴的探索行为和探索深度也相应的增加或减少了。这个结果除了证明小鼠是喜新厌旧的“花心大萝卜”之外,也意味着ZIm控制着小鼠对新事物、新伙伴的探索,而不是简单的捕食、觅食行为。
那么ZImGAD2上下游的调控通路各自为何呢?研究人员采用病毒示踪技术找到了ZIm的上下游投射区域。他们发现ZImGAD2的上游是前边缘皮质(prelimbic cortex,PL),如果激活PL→ZIm通路,则发现ZIm的放电频率变高了,觉醒水平也随之升高。而如果抑制掉PL→ZIm通路,则发现小鼠对事物和对小伙伴的探索行为都大大减少,也就是说,PL对ZIm可能释放了探索动力的信号,这对激发探索行为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如此,研究人员还发现ZImGAD2的下游投射到了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侧面部分(lateral periaqueductal gray,lPAG),如果激活ZIm→lPAG通路,则会大大提高小鼠对新物体和小伙伴的探索行为。
最后,研究人员将ZIm抑制性神经元继续细分,试图找出具体哪一种抑制性神经元亚型导致了小鼠的探索行为。他们最终将目光锁定在表达tachykinin1(TAC1)的神经元上,这类神经元与其他抑制性神经元比如SST+、PV+并不同类。而且相比于ZI的头部和尾部区域,TAC1+神经元在ZIm区域表达量更高。果然,如果用光遗传技术特异性激活TAC1+细胞,就能大大增加小鼠对新物体、新伙伴的探索行为和深度,而激活其他抑制性神经元则没有明显反应。相反的如果抑制掉TAC1+神经元,小鼠的探索行为也被抑制了,这说明TAC1+神经元很可能是指挥小鼠探索行为的“幕后黑手”。
- Ahmadlou et al., Science -
说来很有意思,zona incerta的拉丁文意思是“不确定的区域”,当时发现这个脑区的科学家Auguste Forel原话是“对于这个脑区,没有任何定论可说(a region of which nothing certain can be said)”。由于所知甚少,这个脑区当时甚至都没有被写进教科书。而今天本项研究告诉我们,ZI脑区恰恰是为了探究未知而存在的:一个不确定的区域负责探索未知,ZI真是恰如其名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