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雷晓燕:退休年龄不能一刀切,工作年限越长,退休金越高

雷晓燕/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2014-12-31 17:09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演讲人:雷晓燕(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教授)

        主题:“朗润•格政”——退休政策研讨会

        时间:2014年12月24日

        主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编者按】

        在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的“朗润•格政” ——退休政策研讨会上,该院副教授雷晓燕展示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中显示,我国城市男性和女性居民的退休年龄早已看齐欧洲高福利、高发达的国家水平,甚至比他们还早,而我们的经济发展却是滞后的。雷晓燕建议,退休政策的改革不应该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可以借鉴美国的激励机制,工作年限越长,退休金越高。

        以下是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对雷晓燕发言内容的摘录:

2050年,1.4个年轻人养一个老年人

        我们先来看一下人口增长的趋势,这是联合国的数据:三条线,一条是非常高的,预计人口从1950年到2060年的变化趋势。我们就基于中间的一个趋势来看中国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可以看到,80岁以上老人的比例从2030年以后才开始有一点上升。但如果看相对年轻一点的老年人,65岁及以上的老人,那么这个比例从2010年已经开始上升了,上升的速度还非常快。再看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变化趋势,增长得更快,比例从2010年大概10%上升到2050年的30%以上。所以我们以前一直都说快速的老龄化即将到来,现在看起来已经开始这个过程了。

        我们看一下抚养比,就是20岁到59岁的人口数量,比60岁以上的老年人的数量。按联合国数据估计,2010年是五个年轻人养一个老年人,但是到了2050年,是1.4个年轻人去养一个老年人,这个负担是非常重的。如果我们不是现在开始就去积累的话,那么我们的子辈孙辈负担会非常重。

城市居民退休年龄已看齐欧洲

        下面我想从我们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角度看一下,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调查。这个调查是全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以及配偶的代表样本,我们非常重视随机性,是基于Google地图设计的软件,用了完全随机的抽取样本。我们在2011年到2012年做了全国的基线调查,跨越28个省,150个县,450个村或者社区,10257户,17708个人。它的随机性到底能不能代表我们中国的老年群体呢?我们把它跟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做了一个对照,从年龄结构和性别来看非常接近。

        首先我们看办理退休手续人口的比例,在中国就是我们通常讲的退休,可以领退休金的人数的比例。我们可以看到,男性到60岁有很大的跳跃,女性是55岁有跳跃,这反映了我们的强制退休政策,男性60岁,女性工人是50岁,干部是55岁。从退休的比例看,女性在50岁的时候就已经有40%退休,55岁已经达到了将近70%以上,这是城市的比例,是非常高的。

        有人说他办理完退休手续还可以再就业,所以我们在数据里面也有信息去问他,退休之后有没有再继续工作。我们可以看到最年轻的群体,在50岁以前办理退休手续的女性的再就业比例比较高,这个属于是早退的。如果往上再看,正式退休之后女性(50岁~55岁)和男性(60岁)再就业的比率其实是挺低的。

        但如果我们分城乡来看,就看到差异了。我们只有在一个人不再从事工作的情况下,才把他定义为退休。农民如果务农的话也算工作。调查显示,农村工作者的比例远远高于城市。在同样的年龄,城里人很早就退休,但农村人是工作到很晚,这是一个信息。

        我们再在城市和农村的基础上进一步按男女区分。我们看的是退休比例,退休就是不再工作,再就业不算在里面。城市女性的退休比率,50岁的时候是40%,60岁的时候快70%了,非常高了。城市的男性,60岁的时候是40%,往后就是50%,这没有包括办理退休手续后再就业的人数,所以跟前面有一点点差异,但还是很高的退休比例,尤其是城市的女性。再看农村的女性,我们可以看到相比于城市的女性,她们是很晚停止工作的,农村的男性工作的时间就更长了。

        简单比较一下,一个城市的女性和一个农村的女性。城市女性在55岁的比例,大概等于农村女性在75岁的比例。什么意思,就是如果有两姐妹,一个在城市考上大学,一个在农村务农养家,一个人要工作到75岁,进城的上完大学之后她只要到55岁就可以退休,之间差了20年。

        我们再把退休年龄跟国际比较。先看城市的男性,55岁到59岁的中国城市男性,退休比例已经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城市女性就更高了,跟高福利、高发达的欧洲国家差不多了。我们经济还没有达到那个水平,但我们退休的年龄已经接近了,比欧洲国家退休还要早,这是城市数据。再看农村,我们的农村人停止劳作的时间都要远远的晚于其他国家。

        我刚才讲,如果有两姐妹分别在城市和农村,她们就有20年的工作差距。一个去城里上大学了,一个留在农村只上到初中,她们受教育的差异挺大的。我们来比较一下农村和城市的教育差异,从各个年龄段来看,农村的教育程度不管是哪个年龄段都是低于城市的。农村的话,尤其是60岁及以上,大部分都是文盲。55岁到59岁多一点,上过小学。50岁到54岁,完成初中的比例高一些。城市的就好得多,既使是60岁以上的老人文盲也很少,比较集中在小学初中,大学的比例也高很多。

        所以比较一下刚才说的两姐妹,她们工作的时长差了20年,但一个考上大学到城里,多上七年学,一来一去,就少了27年的工作时间。如果再去想,她的教育程度很高,她再多工作五年的话,可能会相当于她在农村的姐姐可以少工作十年八年。如果有这样的调节,应该对于社会是一个大的进步。我们想成两姐妹比较好理解一些,如果全国人民都是兄弟姐妹的话,都是同样的道理。

        再来看一下城乡的养老金的收入。我们看的是中位数,你如果看均值的话会受到很多影响。养老金收入我们也可以看城市和农村,农村相比于城市,在各个年龄养老金的收入远远低于城市。我们还算的是至少有养老金的群体,还没有考虑很大一部分农村人口是没有养老金的,城市有养老金的比例还是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获得养老金的中位数是高于农村的。

退休政策改革可采用激励机制

        现在我们大家都在预期未来养老的来源到底在哪里,需要什么来支持?我们在调查里面也问到了这个问题。城市人口大概20%靠子女,73%靠养老金或者工资来养老。这是城市人口假定说他未来能够拿到养老金或者工资。但是我们从刚才的人口结构来看,我们现在如果没有很好的积累,未来城市人口不一定能拿到这样多的养老金。

        再来看农村,农村是81%都是靠子女养老,他就没指望能够靠政府。靠子女能不能靠得住呢?整体来看子女数量,农村稍微高一点,但也是下降的趋势。现在45岁到49岁的老人,他们现在的子女数还没有到两个。我们再从农村和城市人口子女的平均教育年限,人力资本的积累来看,农村也是远远不如城市,所以农村老人要靠子女来养老,到底能不能靠得住,也是一个问题。

        我从这里面读到的一点启示,一个就是计划生育政策,我们现在已经在逐渐放开,可能还需要更进一步地放开。农村事实上以前很大一部分已经是二胎了,现在放开二胎主要还是在城市,那么城市人有没有生育意愿,在多大程度上能实现这个结果,这是一个问号。因为我们“单独二孩”放开之后,看起来大家的生育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另外即使你放开,这中间还有一个时间。你要把孩子抚养成人,还得再过20多年,人口结构才可能会有所改变。在这个过程中,老龄化已经开始了,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样做,去进行积累呢?可能退休政策就是我们现在不得不去考虑的了。

        关于退休政策,大家都在讨论延长退休。延长退休从本质上说,是我们到底怎么去延长,让大家多工作,是强制的“一刀切”还是一种更灵活的方式?我个人认为,可能可以借鉴美国的激励机制,即设定合理的领取养老金机制,工作时间越长,能领取的养老金数量越多。通过改变养老金的量,产生不同的激励。根据你自己的具体情况,你预期自己寿命比较长,那你就可以工作更长时间,未来能够领高一些的养老金。允许大家有一个选择的空间,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做法。你给予他继续工作的机会,你可以设计工作创造的价值多大一部分个人可以享用,另外有一部分贡献给社会,进入养老金的系统。这样从社会整体角度来讲,应该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从城乡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激励,应该在城市当中是非常需要的。我们看到好多跳广场舞的大妈,她们被强制退休了之后没别的事可做,如果给她们机会,她们可能可以为社会多做贡献,自己也可以把未来的生活水平再提高一些,所以我觉得要给予大家这样选择的权利。当然农村的养老水平还需要提高,希望在未来城乡的统筹也能够提上日程。

        (本文根据主办方提供的速记内容整理,未经演讲人审订)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