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本雅明如何对待当年的新媒体:和陌生人在“声音的陆地”谈话
本雅明在1927至1933年间写下了八十多个广播节目(少数几篇是与人合写),主要在柏林电台和法兰克福南德电台播出。《本雅明电台》一书收录了大约其中一半的篇目,分为四辑,前三辑内容包括写给孩子们的故事、戏剧、书评,还有一篇短篇小说,最后一辑则是集中思考广播媒介的技术本性和处境。其中大部分作品为首次译介成英语。
在电台中用声音进行“演出”曾是本雅明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当然更重要的是,作为左派知识分子,本雅明试图借助广播媒介使自己的哲学沉思与大众相遇,他认为新技术可以改变人类的经验结构,并更新当代人的生活。不过,随着1933年希特勒担任德国总理,加速对犹太人的迫害,本雅明被驱逐出境,流亡法国,同时其广播稿也无法播出。尤为可惜的是,本雅明的广播拷贝无一幸存下来,我们只能从文字中想象他的声音。
被称作“欧洲最后一位文人”的瓦尔特·本雅明作为最早反思大众媒体社会功能的知识分子之一,他深知新的技术在某种程度上是超自然的:它们扩张物理的自然法则,在这种情况下增强我们自身的体力。当本雅明看到霍夫曼把巫师和怪物都想象成是凭空捏造子虚乌有的,同时又对空气传输无线电波饶有兴趣时,他也受到了启发。1927年的时候,他开始在电台这一当时的新媒体中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性的广播。他和那些他没见过、完全不了解的陌生人进行了一些谈话,这些谈话的不确定状态被他称为“声音的陆地”。而他关于这些广播内容的手稿则是首次被收集在一起。
本雅明认为电台是教育的剧院,是“孩子的启蒙”的绝佳媒介。比起电台是文化产品的一个组成部分,本雅明更相信它是一个训练听众判断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的新方式。他还写了一些短剧,指导人们如何巧妙解决现代人生活中很有代表性的困难,比如怎样向你的老板要求加薪,怎样找你朋友借钱,这些方法在当时的经济危机时期都是非常有用的。
在本雅明的电台广播中,最迷人的节目是节奏很慢的、为孩子而设置的节目。他从来不以高人一等的姿态去对待他的听众,尽管他会怀疑他讲的那些故事是不是适合小孩。因为这些故事主要是对古代及现代人类历史上的灾难的思考。从柏林的急剧变化、庞贝古城的毁灭、里斯本大地震到横跨泰河湾北部(位于苏格兰中东部)的铁路的倒塌、1927年可怕的密西西比水灾。本雅明还曾紧张地做过一期关于3K党的广播,他说3K党的“功绩”就是使儿童剧中的邪恶团伙看上去没那么坏了。
在一部戏剧中,他设置了一个针对整个19世纪讲话的讽喻声音。这个声音说歌德笔下的浮士德是德国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的传奇,接着他说浮士德这个木偶式人物展现了德国人的苦难和耻辱。本雅明对牵线木偶非常入迷,他说魔鬼统治这个世界就像希特勒统治德国,他们统治的方式是把人当做木偶,让他们像机器一样做出的每一个行为都是可预测的。在他关于大屠杀的广播中,他批评了中国人在造成两千人丧生的广州剧院大火中表现出来的可怕的从众心理——甚至比欧洲更严重。后来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法西斯证明他错了。
同时,本雅明没有忘记收音机是家用电器,他说:“听众在家里收听节目,在这里,收音机的声音如同一个客人。”1933年后,德国纳粹控制了电视广播,电台里再也没有类似本雅明式的充满智慧的声音了,取而代之的是用最大分贝的声音喊出来的长篇大论、激烈的演讲。本雅明希望广播可以成为鼓励听众思考自我的一种媒介,后来却成了面对全体大众的演说,发布命令、通报战况的工具。
本雅明对广播的希望最终破灭了,可是他的这个希望或许也应该成为今天媒体人的一个责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