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与中共结缘的美国友人:罗伯逊
编者按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在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是一个同外部世界有着密切联系的党。百年来,中共与国际上各种进步力量保持友好交往,其中包括许多客观介绍中国国情、倡导中美友好合作的美国友人。
为迎接和纪念建党100周年,“上海美国研究”微信公号特推出“回望:与中共结缘的美国友人”系列专题文章,介绍历史上美国友人与中共一同书写的经典事迹和其中涌现的典型人物。
每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激昂雄壮的旋律响起,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会热血澎湃。在抗日的战场上,无数中国军民正是唱着这首歌,振奋精神,不畏苦战,最终迎来了全民族的解放。
你可知这首歌,也曾在美国社会传唱和流行?
在1940年纽约的一个夜晚,7000名观众正等待着这场演唱会的最后一首歌。短暂的静默之后,歌手说最后将用一首中国歌曲,献给正在抗战的中国人民。语毕,他用洪厚的声音唱出“起来,不愿意做奴隶的人们……”
Arise!
All who refuse to be slaves!
Let our flesh and blood forge into our new Great Wall
The Chinese people face their greatest peril,
Every person is forced to expel his last cry.
Arise!
Arise!
Arise!
Our million hearts beating as one,
Brave the enemy’s fire
March on!
March on!
March on!
《义勇军进行曲》英文歌词
一曲结束,掌声雷动。他又唱了一遍这首歌作为安可曲。
演唱会散场,但人们的热情仍未消减,大家高唱着歌曲的高潮部分“March On!(前进)March On!”离场。
演唱这首歌的,就是美国传奇歌手保罗·罗伯逊(Paul Robeson)。他是第一位用中英文演唱《义勇军进行曲》的美国人,也是第一个传唱这首歌的外国人。
保罗·罗伯逊
这个动人的故事背后,实际上是两个主人公的相遇。美国的罗伯逊和中国的刘良模,他们和他们的族群都正承受着压迫和不公,他们也正在与自己的人民一起奋力挣脱枷锁。于是,共同的命运汇聚成共同的志向和行动。
作为一名非裔美国人,罗伯逊深深体会到被压迫的痛苦。他的父亲是一名逃奴和联邦军的一员。罗伯逊自小展现出了超常的学习能力,高中时在学业、体育和艺术方面均表现突出,顺利拿到了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的奖学金,并作为毕业生代表在学校毕业典礼上致告别词。靠着踢专业球赛和在剧场表演,罗伯逊支付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学费,并于1923年取得法律学位,假如他不是黑人,这本应是一个实现“美国梦”的故事。但由于强烈的种族区隔,罗伯逊无法在律所施展自己的法律抱负,只好继续在剧院表演谋生。
罗伯逊先后在剧院和大荧幕上亮相,艺术生涯亮眼而成功。他是第一位在美国舞台上出演莎士比亚戏剧《奥赛罗》主角的黑人演员,也创造了当时百老汇出演莎士比亚戏剧最长的时间纪录。
20世纪30年代旅居英国期间,他逐渐投向了音乐人类学,研究黑人的文化与政治。彼时,英国风起云涌的劳工运动,也吸引着他的注意力。非洲革命理论家阿米尔卡·卡布拉尔(Amílcar Cabral)、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列宁和斯大林的理论,相继进入他的视野。他的关切,也从美国黑人权利转向了世界范围内的劳动者权利问题上去。歌手应当为鼓舞和安慰劳动者而歌。罗伯逊逐渐从不问政治的艺术家,转变成一名积极倡导劳工权益,追求被压迫者得解放的政治活动家。
罗伯逊曾说:“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无论是被帝国主义奴役的中国人,被种族主义迫害的犹太人,还是缺乏个人权利的非裔美国人,都是急待解放的人民。只要哪里有压迫,无论那里的人们是从事纺织、建造、摘棉花还是挖矿,他们都能理解彼此的命运。”
故事另一端的主人公刘良模,虽在大洋彼岸,但与罗伯逊一样,选择用音乐凝聚人民的力量。
刘良模青年时代就读于上海明强中学和沪江大学,在校期间受洗成为一名基督徒。全民族的抗日运动,需要把人们从一盘散沙的状态,凝聚成团结的集体。刘良模想到了用音乐的力量凝聚人们。朗朗上口的歌曲,能够迅速在民间传播抗日思想,而合唱的形式,能将互不熟识的老百姓聚合在一起,教会他们如何形成组织。他在上海组织民众歌咏会,指挥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开路先锋》等抗日歌曲鼓舞士气,动员广大民众支持和参与抗战。
他还率领青年会军人服务部与合唱团成员赴浙江金华等地宣传抗日及慰问抗战将士。1939年周恩来视察新四军途径金华时,对刘良模开展的抗日歌咏活动十分赞赏,鼓励他继续进行下去。
因与新四军交往,刘良模被顾祝同部扣押,后经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的帮助,前往美国克罗兹神学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深造,躲避迫害。在美国期间,刘良模没有停下自己的抗日活动,积极在华人华侨中间宣传抗日思想,教唱抗日歌曲。
刘良模早就听闻,美国著名歌唱家罗伯逊有着国际主义情怀,同情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反压迫运动,而且已经用当地语言演唱过多个国家的民歌。他一直期待着能够见到罗伯逊,请他演唱一两首中国的抗日歌曲。
经过林语堂的介绍,刘良模认识了罗伯逊。说明来意,罗伯逊积极回应:“我们黑人和中国人民同样是被压迫的民族,我们要向坚决抗日的中国人民致敬。我要学会几支中国歌。我要把中国人民的歌曲唱给全美国和全世界的人听!”刘良模为他演唱了几首在中国广为传唱的抗日歌曲,罗伯逊最终选择了“起来”这首歌,英文名为March of Volunteers,简称为March On,在纽约的演唱会上首次演唱。
《起来》唱片封面
1941年春季,罗伯逊与刘良模合作,一人主唱,一人指挥,还由刘良模组织一群由在美华裔洗衣工人、印刷工人、饭店服务员组成的青年歌咏团伴唱,演绎多首中国抗战歌曲,灌录成一张唱片《起来》。
创建保卫中国同盟,积极动员国际力量支援中国抗日的宋庆龄,知晓了这张唱片,聆听之后大为感动。在唱片的封套上,她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中国已经从新的群众歌咏活动中发现了反抗敌人的力量源泉。我很高兴,保罗·罗伯逊唱出了全世界人民的声音。他灌制的这套唱片,使美国人能够听到中国的爱国歌声。我们的刘良模,教会了中国的士兵、游击队员、农民和筑路工人在劳动和斗争的时候歌唱。愿这些融汇东西方风格的古老民间旋律和新歌曲,成为又一条联系自由人民的纽带。”
保罗·罗伯逊热情参加保卫中国同盟艺术团在美国的募捐义演。左一为把《义勇军进行曲》介绍给罗伯逊的中国群众歌咏运动的组织者刘良模。
在这段话的下方,保罗·罗伯逊写道:“《起来!》是一首正在被千百万中国人民传唱的歌曲,一种非正式的国歌。我听说,它代表着这个民族不可征服的精神。能够演唱这首歌的新版本,同时还能够演唱这个正在战斗的民族填了新词的古老民歌,是我的乐事,也是给我的特殊待遇。”《义勇军进行曲》也成为他的演唱会上的保留曲目。
这是革命同行者的惺惺相惜与互相支持,这是建立共同反压迫理想之上的深厚情谊。罗伯逊欣然加入了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并将《起来》唱片收入捐给“保盟”,还在费城专门举行演唱会募资支持中国抗战。
罗伯逊有着清晰和坚定的左翼立场,受杜波伊斯等黑人知识分子的影响,他将中国革命视为反对资本主义奴役的重要途径。1944年,当他在纽约的一个会议上,听闻国民党一直对中共采取封锁政策,立即呼吁“解除对中国游击队的封锁,中国4亿人的力量应该团结起来”。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来,罗伯逊立即致电毛泽东表示祝贺,他也是最早一批发来贺电的人之一。极为巧合的是,或者说与罗伯逊英雄所见略同,《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发完电报的他,高兴地与朋友在大街上唱起“March On! March On!”,表达对新生的共和国的赞许和支持。他急迫地渴望前往中国,不料1950年,他就被取消了护照,此生再也未能踏上中国。
受麦卡锡主义的迫害,罗伯逊与共产党国家的联系成为所谓的“罪证”,使他从40年代“活着的最伟大的美国人”变成“美国之敌”,而他拒绝更改立场,吐露美国共产党员名单。被美国国内的剧院经理列在黑名单里,又无法在外国进行演出,曾经闻名一时的保罗·罗伯逊渐渐消失在公共空间中,1976年告别人世。
尽管有着物理区隔,但大洋彼岸一直绵绵不断地回应着这份情谊。1958年中国对外友协曾举办活动庆祝他60岁诞辰。他访问中国的愿望,最终由他唯一的儿子,在1980年替他实现。2008年宋庆龄和平基金会在宋庆龄故居举行了罗伯逊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纪念这位中国的老朋友。追求解放的理想总是有穿透时光的力量,罗伯逊的故事值得被中美两国的人民反复讲述和铭记。
参考资料:
•《保罗·罗宾逊:一个曾激励中国的声音》(Paul Robeson: A Voice That Inspired China)载于China Today(今日中国)网站。
•《将保罗·罗伯逊置于历史之中:理解他的哲学框架》,作者:马克·罗德,载于《黑人研究》2016年4月刊(Mark Rhodes, Placing Paul Robeson in History: •Understanding His Philosophical Framework,Journal of Black Studies 47(3):235-257)。
•《宋庆龄往事》,作者:何大章,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
图片和视频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回望:与中共结缘的美国友人 | 罗伯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