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市政厅|活力城市设计(7)怎样的建筑让人更多锻炼:楼梯篇
【编者按】
能解决城市问题的,才是智慧的。这里是纽约的活力城市设计导则的第三章。编写者在建筑层面,讨论如何增加人们锻炼的机会。
这篇主要说的是楼梯。电梯的技术改变了城市的形态。反过来,设计者需要思考的就是,怎样增加人们在楼宇中步行的可能性。这方面的设计,其实并不仅是专业设计师的事儿,人们自己在小区里甚至都可以尝试,让邻居和自己一起爬楼梯,也会是一件愉悦的事。
建筑的设计,可为促进日常身体锻炼提供契机,也提供了身体锻炼的重要空间。大多数人90%的时间都会待在室内,常从事需要久坐不动的工作。因此,爬楼梯或从办公桌前起身去使用办公设备,对长期缺乏运动的人而言,是进行日常锻炼最方便和经济的方式——尽管这些活动都很简短。
创造适合锻炼的建筑,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将活力设计的理念融入建筑内部交通系统的设计与布局中——特别是楼梯和电梯。设计师应特别注意四个关键点,尽最大努力满足人们不同程度的活动需求:
1.建筑内部交通系统的设计——即内部空间、走廊、楼梯、电梯和大厅等,用于连接建筑内分布的各个空间。步行是人们最常用的锻炼方式,建筑内部交通系统为人们步行提供了机会。同时,楼梯和坡道的设计,应注意满足普遍可达性的原则。
2.各个建筑元素的设计——比如楼梯、健身房、浴室、自行车存放处或广场的设计。这些元素的设计,包括可获得性、便利性、需求程度、安全性和舒适性等的设计,会促进或阻碍人们的活动。比如,配备饮水设备和长椅,会让人们的锻炼更方便。反之,其他一些功能,比如多余的自动扶梯、过分强调电梯、门锁等一些障碍、不合适的坡度变化、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以及建筑元素位置不当等,都会阻碍人们进行锻炼。
3.精心组织建筑布局,以鼓励在建筑内各目的地之间步行往返。比如,住宅楼居民可以经常去邮箱处取件,办公楼员工可以经常去自助餐厅用餐,这都会起到锻炼的作用。
4.提供和设计布局合理的活动空间,包括健身房、游泳池、跑道、多功能室和其他专门用来锻炼身体的空间。
除了上述针对建筑物内部元素的活力设计策略,建筑结构的体量和外部设计亦很重要,可创建适宜步行的建筑周边街道环境,来鼓励人们身体锻炼。尽管目前对建筑立面设计与身体锻炼之间关系的研究还十分有限,但实践经验表明,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某些特征,如人性化尺度的细节设计、多入口、透明度、顶棚、外部楼梯、门廊和露台等,都可起到增加步行的作用。
图为纽约曼哈顿,东哈莱姆学校,Peter•L•Cluck和他的同事们最后一点,建筑选址也会显著影响人们锻炼的程度,特别是步行通道、街道连通性和室外空间的处理。可参阅前面的“城市设计”部分(可在“继续阅读”中查看,或在澎湃新闻站内搜索“活力城市设计”),了解更多关于如何通过建筑场地设计策略来促进人们锻炼的内容。
★充分证实 ☆新近证实 ◇最佳实施
一、设计每天使用的楼梯
目标
每幢建筑内至少分配一座楼梯用于日常使用,以鼓励人们多爬楼梯。对大部分纽约人来说,爬楼梯是将体育锻炼融入日常生活最容易的方式。研究表明,爬楼梯不仅可以消耗卡路里,还有许多其他健康方面的益处,比如有利心脑血管健康。同时,爬楼梯还会提高人体内的“好胆固醇”的含量。
策略
☆建筑物内要有一个或多个可供日常使用的楼梯,形式可以是宽大的主楼梯,也可以是用作主要通道的消防楼梯。
日常使用的楼梯,包括适宜的主楼梯和开放的连接楼梯。研究表明,宽大的主楼梯会“邀请”人们使用。同时有证据表明,从过道上看起来比较显眼、易于到达,且外观与其它公共走廊一致的楼梯会被人更多使用。如果日常使用的楼梯也用作消防楼梯,那就最大限度地提高其易达性、可见性和美观性。
☆重点是,将楼梯而非电梯,当做那些能爬楼梯的人的主要上下交通方式,尤其是当爬楼梯层数少于或等于四层的时候。
☆在高层建筑内建立一体化的垂直交通系统,相邻楼层间使用楼梯通行,电梯主要供四层及以上楼层通行使用。
该策略还可使用“部分楼层停靠”电梯系统,也就是,除了一座电梯外,其它电梯都只在指定楼层停靠,以此促使那些有能力爬楼梯的人步行去相邻的楼层。当然,同时要为行动障碍人士提供无障碍(ADA)通道。其他设计方法还包括:当大楼内的两到三层都被同一租户租赁时,考虑为其专门设置楼梯等。
☆将楼梯集成在建筑主朝向和交通流通过的主要区域内。
将楼梯作为建筑物内部主要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在主朝向大厅(无论其是否设有电梯)内设计一个楼梯,同时使楼梯成为建筑物内人们使用最多的通道的延伸。
◇确保楼梯的可达性,连通建筑内部的公共区域,并尽可能消除楼梯和楼层间的门锁。
需要钥匙或门禁卡才能进入楼层的楼梯,与开放可达的楼梯通道相比,不太可能被日常使用。
附加信息
上述策略与一些楼梯规划方面的问题结合考虑,如消防安全、安全出口以及无障碍设计等。大多数城市的建筑规范,包括纽约市建筑规范,都将楼梯规定为应急出口,因紧急疏散时不鼓励使用电梯。拥有日常使用楼梯的大楼,可以提高居民在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安全性,由于人们经常使用楼梯,对楼梯会更熟悉。美国残障人士法案(ADA)指南和通用设计策略通常仅关注将电梯作为垂直交通的主要方式,而楼梯和电梯一体化设计的垂直交通系统设计,即能够满足甚至超过美国残障人士法案(ADA)指南的要求,也能提高建筑内步行人群和行动不便人士的锻炼与易达性的要求。
将楼梯集成在建筑主朝向和交通流通过的主要区域内。布朗克斯艺术博物馆,布朗克斯区,Arquitectonica 建筑事务所设计。研究表明,建筑内部的主楼梯往往会“邀请”人们使用。纽约曼哈顿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的中心楼梯,Richard Morris Hunt建筑事务所设计。★充分证实 ☆新近证实 ◇最佳实施
二、楼梯位置与可见性
目标
在建筑物主朝向区域和决策点设置醒目且吸引人的楼梯,以鼓励人们使用楼梯。
策略
☆将楼梯设置在建筑物出入口附近。
研究表明,位于出入口25英尺(译者注:约7.6米)内且比电梯更靠近建筑入口的楼梯,比电梯更可能被用于日常通行。
☆在电梯旁设置一个用于日常使用的楼梯。
从电梯门厅可以看见的不远处的楼梯,对等电梯的人们来说,不失为一个更方便的选择。醒目且靠近电梯的楼梯,辅以一些引导标志,会促使那些等电梯的人使用楼梯。
用玻璃围合楼梯,使得楼梯更加明显并鼓励人们每天使用。图中所示的玻璃采用水幕墙来防火。曼哈顿纪念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由SOM与ZGF建筑事务所设计。☆在建筑物主要通道处设置一个明显且吸引人的楼梯。
研究表明,从建筑内电梯等候区、中庭、入口门廊和最常用的公共走廊可以直达和明显看见的楼梯,更可能让人们用以日常通行。一项研究发现,从建筑物的入口或主要通道到楼梯的转弯越多,人们使用楼梯的可能性越小。非常醒目或极具观赏性的楼梯,意味着它们是供人们使用的。
位于建筑物入口附近的楼梯会吸引人们使用。曼哈顿苹果专卖店,由Bohlin Cywinski Jackson with Ronette Riley建筑事务所设计。◇将楼梯设计得更加醒目以鼓励人们使用。
楼梯在建筑物的主体空间内部时,往往很难被看到,特别是那些消防出口。为满足防火隔离规范的要求,传统的方法是,将楼梯用不透明的砖石或石膏板围合,并装上坚固的金属门。然而,使用新的装配方式、材料和系统,可使得消防通道的出口更加明显,同时也符合防火等级的规范要求。
以下方式可以使消防楼梯的出入口更加明显:
·使用防火玻璃外墙,而不是传统的不透明围墙。
·建筑物内的两层或更多层被同一租户租赁时,为其新设楼梯。同时,在连接了两层及更多层的开放式楼梯处,可能需要增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排烟控制系统和调整建筑设计规范等,参考NFPA 13(译者注:美国国家防火协会规范13,即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和纽约市建筑规范。
★充分证实 ☆新近证实 ◇最佳实施
三、楼梯尺度
目标
设计能满足不同人群需求的楼梯,包括可能上下楼、不同规模的人群。楼梯的设计应使年轻人、老年人和行动略有不便的人,如带着行李的人,在上下多层楼梯时感到更舒适。
策略
☆楼梯宽度应足够,以容纳多人对向通行。
研究表明,楼梯越宽被使用的频率越高。尽管建筑规范通常规定楼梯的最小宽度为44英寸(译者注:约1.1米),但宽度不低56英寸(译者注:约1.4米)的楼梯能为两个人交谈、并肩行步或相向通行提供更加舒适的空间。
☆设计安全舒适的楼梯立板和踏板。
研究表明,7英寸(译者注:约18厘米)的立板和11英寸(译者注:约28厘米)的踏板对大部分爬楼梯的人来说是最舒适的。7为了适应那些爬楼梯感觉有困难的人需要,两层楼之间应至少有一个层间平台,两个楼梯平台之间的立板数不多于11个。
设计能满足不同人群要求的楼梯。 图为纽约曼哈顿哈莱姆东区学校,由Peter Gluch and Partners建筑事务所设计。
研究表明,楼梯越宽则被使用的频率越高。图为纽约布鲁克林普拉特学院,由pKsB建筑事务所设计。
附加信息
纽约市建筑规范规定了楼梯尺寸。规范规定立板的高度最小为4英寸(译者注:约10厘米),最大为7英寸(译者注:约18厘米),同时,对于大多数情况踏板的深度必须大于11英寸(译者注:约28厘米)。台阶的尺寸在楼梯各处应保持一致。楼梯平台之间所允许的最大高度为12英尺(译者注:约3.66米),这就使每一段楼梯立板的实际最大数量为20个。
尽管业主可能担心设计更宽的楼梯将会占据其他已规划的空间,或能产生利润的区域,但事实上,更宽且位置设计良好的楼梯,能减少需要大量空间的公共走廊,以及额外电梯所需要的空间,从而在增加人们的运动量,能使总成本保持不变甚至节约成本。
★充分证实 ☆新近证实 ◇最佳实施
四、吸引人的楼梯环境
目标
创造吸引人的楼梯环境和楼梯使用体验,以鼓励人们更多地使用楼梯。
设计策略
☆通过精心设计和独特的楼梯形式,提高人们使用楼梯的兴趣。
将楼梯作为重要的结构单元进行设计,其两条策略如下:
·宽大的、具有雕塑感的主楼梯。处于建筑物主朝向的主楼梯,通常用来确定人们通过该建筑时的速度和顺序。
·设计激动人心的楼梯结构。即便没有足够空间建一个宽大的主楼梯,凭借精心设计和独特的细节元素,比如楼梯栏杆、扶手和楼梯平台等,也都可以吸引建筑到访者去体验爬楼梯。
精心设计和独特的楼梯形式能够鼓励人们使用楼梯。图为位于纽约曼哈顿的Diane von Furstenberg工作室总部,由WORK建筑事务所设计。◇设计视觉上有吸引力的室内装饰。
通过墙面与地板,以及楼梯和立板的一致表现手法和表面品质,形成楼梯与楼梯衔接空间的连续性。
位于布朗克斯(Bronx)的图书中心,由Dattne建筑事务所设计。Inigo Manglano-Ovalle事务所设计的艺术装饰墙与日光结合,很好地融入到了开放式的楼梯环境中,创造了一条诱人的通行路径。☆设计有感官吸引力的楼梯环境
为人们提供比电梯更为享受的楼梯使用体验。增强楼梯感官吸引力的设计策略包括:
·突出有吸引力的景观,如眺望自然景观,或观看室内的聚会场所等。
将艺术作品融入楼梯环境之中。注意位于安全出口楼梯处的艺术品不能易燃。
·在楼梯上播放音乐。
·楼梯设计结合自然通风。对于非密封的楼梯井,自然通风能提供更好的空气质量,同时有更好的吸音效果,或能减少令人不快的噪音。
·选择明快、宜人的配色,以吸引人们使用楼梯。
◇设计安全的楼梯
减少在楼梯上摔跤的风险,能鼓励老人或者不太运动的人使用楼梯。提高楼梯安全性的设计策略包括:
·设计防滑的地板表面。
·在台阶边缘的金属护沿处设计对比色彩或对比纹理,从而确保安全。
☆提供照明条件好的楼梯以鼓励人们使用
为楼梯环境提供的照明标准应与楼梯的功能相符,即将楼梯作为建筑内部重要的公共空间。可以考虑以下设计策略:
·将自然光线融入到楼梯环境之中。
·楼道照明水平应达到附近廊道照明水平的75%,且照明水平至少达到10呎烛光(译者注:呎烛光是照度单位;一流明之光束照射于一平方英尺面积上可获得1呎烛光)。
需要注意的是,建筑物规范要求的步行通道的最低标准照度为2呎烛光(即22lux),该值主要是为紧急出口标准设置的,不鼓励作为日常使用通道的标准。
自然光引入楼梯环境以提升人们使用楼梯的兴趣。图为布朗克斯图书中心,由Dattner建筑事务所设计。◇设计易于维护的楼梯
楼梯环境通常不会经常更新,因此应选择高质量的耐久性材料。最初的建筑设计就应要求使用易于清理和维护的材料和表面涂层,同时要保证防水耐磨,不易被涂鸦和破坏。
附加信息
纽约市建筑规范根据装饰材料的可燃性、火焰蔓延等级和关键辐射通量评级来决定这种材料是否可做为楼梯井的内部涂料。同时,镜子等反光材料不能出现在出口处。
★充分证实 ☆新近证实 ◇最佳实施
五、楼梯提示标识
目标
在用户必须决策是使用楼梯还是电梯或自动扶梯的位置,设置信息和激励标识系统,来鼓励他们使用楼梯。
设计策略
★在电梯和自动扶梯上设置标识系统,以鼓励人们使用楼梯。
在电梯或自动扶梯处设置标识系统,为用户指出附近的楼梯,并强调爬楼梯对健康的好处,可提示本来打算使用电梯或自动扶梯的人去使用楼梯。研究表明,仅设置这种标识系统,就能使楼梯的使用量增加50%,即增加了一半。决策点标识系统应建立与电梯的等候区、电梯按钮以及楼梯的位置的视觉联系。
·当在电梯等候区可以看到楼梯入口时,可以通过标识系统的设计和位置直观地引导人们前往该楼梯。
·当在电梯等候区看不到楼梯时,使用方向标记,将楼梯与电梯间联系起来。
☆将楼梯引导标识设置在最显眼的地方。
楼梯引导标识可表现为各种不同形式,设置在不同位置,如墙上、天花板上的标识,楼梯立板上的横条标识,以及从电梯到楼梯的脚印贴纸等。醒目标识能提醒准备使用电梯或自动扶梯的人考虑去使用楼梯。
☆指示信息或激励文字的设计,应与使用者的语言和文化特征相符。
楼梯引导标识系统应具有以下特点:
·使用与建筑用户相符的标识语言。
·激励性标识设计应符合用户的情感和出行动机特点。例如,标识可以强调爬楼梯对健康的好处、消耗的卡路里数、能控制体重和方便性等等。
·设计要符合使用者年龄特征。比如,大字体的标识可能更多针对年轻人和老年人,而地板贴纸则针对儿童。
与用户的文化背景、性别、年龄特征,以及他们对于健康行为和能量消耗的动机特点相符时,标识系统将更加有效。致电311,即可从纽约市卫生与心理健康中心免费获得指示和鼓励人们做出使用楼梯决策的标识。上图所示的是学校建设局(School Construction Authority)设计和使用的楼梯提示标识。
(请在“继续阅读”中察看过往活力城市设计导则内容)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