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涨知识|牙颈部位有豁口?小心楔状缺损把牙齿送上 “断头台”
1
断头的牙齿
你有没有仔细观察过你的牙齿?牙颈部位,也就是牙冠和牙根之间,有没有小豁口?
如果有的话,你可能要小心了,这是一种看着不起眼的,但比蛀牙难治的牙病。轻症病例中,牙颈部位会出现一个小豁口;重症病例中,缺损则会造成牙冠和牙根出现部分离断,乍一看就像牙齿被斧头劈开,断了头了一样。
断头的牙齿
这种牙病的专业名称是楔状缺损。
正常牙齿的解剖结构由牙冠、牙根以及两者之间的牙颈组成。所谓“断头”的牙齿,即牙颈部位出现楔形或V字形缺损的牙齿,V字开口朝向牙齿的唇、颊面,而尖端指向牙髓腔。除了特征性的楔形或V字形损害,楔状缺损还可呈现出C字形或浅碟形外观。
这种病颇具杀伤力,除了专从牙齿的薄弱部位下手,能把牙齿送上“断头台”外,它的病因还不明确,所以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不同外形的楔状缺损 | Wikimedia Commons, Ebd2015制作, 富饶汉化 / CC BY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3.0)
2
牙齿断头,谁是真凶?
说起牙齿的特征,最明显的就是足够坚硬,能够和大部分食物死磕到底。既然它此强悍,又是谁能将它推上“断头台”呢?
幕后凶手不止一个。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 | Pixabay
首先,牙颈部位的组织结构本身就比较脆弱。牙齿的坚硬源于其外壳,而这个外壳在牙齿不同的部位,材质和厚度都不一样。
牙冠(暴露在口腔的部分)的外壳由牙釉质打造,它是全身最坚硬的部分,没有之一;牙根(深埋在牙龈里的部分)的外壳由牙骨质构成,其强度和厚度都远不及牙釉质。但由于牙根埋在牙龈里,平时受到的外力的机会少,所以整体来看也不算脆弱;而最脆弱的牙颈部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1)牙釉质、牙骨质在此处重叠,(2)牙釉质和牙骨质在此处交汇,(3)牙釉质和牙骨质在此处产生了空隙。看上去,似乎第一种情况的牙颈部比较坚韧,但其实由于牙釉质到了此处变得很薄,抗击打能力大大削弱,所以无论哪种结构的牙颈部都属于牙齿的薄弱区。因此,楔状缺损好发于此也不足为奇。
牙颈部组织结构特征 | http://www.uky.edu, 富饶汉化
除了牙颈部本身就脆弱的原因外,外力也可能造成牙齿慢性损伤,比如如应力、摩擦力和生物腐蚀等,都可能导致楔状缺损发生。而这些因素,往往来自于患者可能忽略的细节问题,包括牙齿错位、磨牙症、刷牙方法不当、饮食习惯不当(过度饮用酸性饮料)、职业行为(化工厂的酸性物质可能会形成酸雾,吸入后对牙齿也会造成腐蚀)等。
3
适合的办法,才是最好的办法
因为楔状缺损病因复杂,个体差异较大,因此总体治疗原则只能是因人而异。如果不巧你遇到了这个问题,可以有以下选择:
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如果你的楔状缺损比较浅,没有牙齿敏感甚至疼痛的症状,也不存在牙齿折断的风险,可以选择继续观察,每半年或一年看一次牙医。
定期检查牙齿,有助于及时处理楔状缺损 | Pixabay
兵来将挡,对症下药
如果医生怀疑楔状缺损与异常的咬合力有关,可能会对你的部分牙尖进行调磨,但如果这种办法用错了,可能给牙齿带来蛀牙、咬合磨损和牙本质敏感等风险,因此牙医会慎之又慎;如果你存在夜磨牙问题,医生可能考虑给你使用咬合夹板,以缓解牙齿磨损;如果你的牙齿已经出现持续性敏感,则可能需要脱敏治疗——在诊室里使用粘接剂、脱敏剂和氟化物清漆;如果你的牙齿缺损比较大,或已经出现疼痛症状,则需要修复治疗。
4
防患未然,做好牙齿护理是关键
楔状缺损病因复杂,治疗上也有一定难度,因此防患未然才是重中之重,要把可能引发楔状缺损的苗头尽早扼杀在摇篮中。
首先,要积极治疗牙齿错位、磨牙症等口腔疾病,或胃食管反流等其他可能导致口腔问题的疾病;其次,在日常口腔保健过程中,要注意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并且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牙刷,尤其要注意选择软毛牙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要频繁接触含糖或酸性饮食;如果楔状缺损已经发生,并且牙齿有轻微的敏感症状,那么在日常刷牙的时候,可以选择含高浓度氟化物、精氨酸、硝酸钾或氟化银二胺等成分的脱敏牙膏。
选牙刷时,尽量选择软毛刷,如果牙齿敏感,要选脱敏牙膏哦 | Pixabay
正所谓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很多生活细节问题看似不起眼,但日积月累就会对牙齿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所以,作为牙齿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们应该做的就是防微杜渐,精心呵护牙齿每一天!
参考文献
[1] Nascimento MM, Dilbone DA, Pereira PN, et al. Abfraction lesions: etiolog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ptions[J]. Clin Cosmet Investig Dent, 2016, 8: 79-87.
[2] Sarode G S , Sarode S C . Abfraction: A review[J]. Journal of Oral & Maxillofacial Pathology Jomfp, 2013, 17(2):222.
作者 | 富饶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ID:IamaScientist),原文首发于2021年5月3日,原标题为《是谁,把牙齿送上了 “断头台”?》,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原标题:《是谁,把牙齿送上了 “断头台”?》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