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图像超市”特展:每天30亿张图片,到底呈现了什么

澎湃新闻记者 王诤
2021-05-29 17:57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我们生活的世界愈发充斥着图像。”在北京红砖美术馆“图像的超市”展览前言中,策展人彼得·桑迪开宗明义,“它们的数量呈指数增加,每天有超过三十亿张图片被发布在社交网络上,以至于可视的空间似乎已完全被淹没,仿佛已经无法承载构成这一空间的图像了,仿佛已经没有更多空间,图像之间也没有空隙了。”

展览海报

展览现场

5月28日,北京红砖美术馆新展“图像超市”如期而来。展览作为“第十五届中法文化之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红砖美术馆主办,巴黎国立网球场现代美术馆以及法国驻华大使馆协办,并得到北京法国文化中心的支持。当日下午,开幕仪式在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法国驻华大使罗梁、红砖美术馆馆长闫士杰以及两位参展的中国艺术家王庆松和刘勃麟齐聚现场——与本次展览的题目相映,从去年年初绵延至今的新冠疫情,让法国国立网球场现代美术馆馆长昆汀·巴耶克、主策展人彼得·桑迪教授和联合策展人玛尔塔·庞萨无法亲至到场,通过云上连线,他们的“图像”与现场的来宾和媒体一道“天涯共此时”。

法国国立网球场现代美术馆馆长昆汀•巴耶克(右下)、主策展人彼得•桑迪教授(上中)和联合策展人玛尔塔•庞萨(右上)

“我们不仅仅是图像的消费者,同时也是图像的生产者”

据了解,“图像超市”的主题来源于彼得·桑迪2017年的著作《可见物超市:图像的普遍经济》,桑迪在书中提出“图像经济(iconomy)”的概念,试图探索一种新的理解图像的方法——面对图像的生产过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应该就这些图像的经济重要性及其存储、流通速度、构成材料和价值波动提出问题——“图像如何表现我们日常无法想到的经济过程,又如何从经济角度来思考图像;简而言之,图像如何成为一种新的资本形式?”

“桑迪先生建立了图像经济的全新系统,将图像经济切开了一个剖面,呈现了如此鲜活的当代经济、社会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开幕致辞中,闫士杰介绍说。在他看来,现而今我们既是图像生态链中的依附者,又是图像经济的寄生者。“这促使我们去发现图像经济背后那个看不见的庞大的操纵系统,了解我们是如何在分享图像的快乐中被奴役……我们无法逃离这个时代,我们所能行动的是如何建立免疫与抵抗,去寻找图像经济的货币价值。”

法国国立网球场现代美术馆馆长昆汀·巴耶克通过视频连线,介绍说他所关注的“图像”是从广义上进行理解的,“包括图像本身也涉及到它的技术层面,涉及到图像传播以及它在社会当中的地位。从图像本身来说它也涵概了像艺术性、文化性、社会性的内容。”在他看来,“尽管不同的国家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但是我们发现在现在所处的时代来说,图像的产生还有图像的消费已经起到了一些决定性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不仅仅是图像的消费者,同时也是图像的生产者。”

“每天我们产生的图像超过了人一辈子的时间”

主策展人彼得•桑迪现任美国布朗大学比较文学与人文学系教授。他2017年的著作《可见物超市:图像的普遍经济》一书,启发了此次展览。在发言时,桑迪特为点出世人现在面临另一个新背景是由于新冠疫情造成的,而且疫情已经蔓延了近一年多的时间,在这一年当中由于各种各样的限制反而使得图像的传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2019年的时候youtube在官方博客上宣布人们每分钟上传的视频超过500个小时,相当于每天要上传72万小时,超过80年以上的时间,每天我们产生的图像就超过了人一辈子的时间。这种图像的大肆泛滥也可能会随着新冠病毒来呈一种指数级的增长,尽管目前缺乏一些准确的数据,很可能这场大流行病更加促成了我所提出来的图像经济的产生,也就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图像流动。”   

展览现场

在发言的最后,彼得•桑迪提到了法国哲学家德勒兹的那句名言,“金钱是所有图像的背面。”他将这句话改写后作为自己著作的结论,“可交换性不仅仅是图像的反面(背面)或者是隐藏的一面,它更像是图像的肌理、图像的质地。”与这句结语相映,2021年上半年当代艺术圈最大的新闻,当属3月11日,一件独特的“加密艺术”NFT艺术品,一枚代表着艺术家 Beeple 每天创作的5000张图片组成的“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作品所有权的 NFT在佳士得拍卖行,最终以6934.6万美元的天价售出!这一场拍卖,引起了艺术圈的震动。

佳士得拍出的NFT 作品《五千天》  图片自网络

发布会现场也有媒体提问主办方如何看待此次“图像超市”展览对加密艺术的观照,就此昆丁•巴耶克回答说,这次展览当中并没有加入这类型(加密艺术)的作品。“我们知道NFT艺术实际上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发明,它本身还是延续了很多我们在艺术市场上古老的价值判断和观念。”在他看来,“NFT艺术当中本身是存在着一种矛盾,也就是说我们是将一些特别高端的,高精尖的技术,用在一些非常保守古老的形式上。”

“点赞”、“订阅”的背后是什么?

瑞士艺术家西尔维•弗勒里的装置作品

在红砖美术馆进门处标志性的地陷广场,瑞士艺术家西尔维·弗勒里的装置作品《 ELA 75 /K 系列(抹不掉)》被放置于广场正中的高台上,这是安装在一个旋转镜面底座上带有机玻璃把手和刻字的镀金购物车,讽喻了现而今的某种图腾崇拜——作为现代世界消费社会,自助服务和商品流转换的标志,购物车无处不在。但是有谁会去注意它们呢?《ELA 75/K 系列(抹不掉)》让它们得到了尊贵的待遇。然而,与其说它俨然是一件奢侈品,不如说是一个癖恋物的符号。本次“图像超市”展览,正是由这件对应“超市”隐喻的作品开启,从图像的“库存、原材料、劳作、价值、交换”五个角度出发,以敏锐的视角来审视图像经济的利益得失,呈现当下热点话题:泛滥的图片、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巨头、个人信息保护、“微工作”和数字劳工、加密货币——这一切正建构着世人今天所处的世界,塑造并改变着我们的当代生活。

《自你出生》伊万·罗斯, 2019-2021 装置,印在背胶贴纸上的图片 © 鲍勃·肖夫拍摄

我们每天所见的图片到底有多少?累积下来的数量又是多少?艺术家伊万·罗斯(Evan Roth)的作品或许能给我们一个模糊的概念。《自你出生》(Since you were born, 2019-2021)是他自第二个女儿出生后所访问的所有网站累积的图片,包括家庭照片、广告横幅、屏幕截图、访问网站等,创造出一幅既个人又普世的二十一世纪肖像。令人窒息如雪花般堆叠的图片,充斥着观众的视觉空间,罗斯使我们看到当在线数据转为技术创造时,我们所接触到的超乎想象的大量图像的具象化情景。

《寻址能力》杰夫·盖斯, 2011 定制软件(Java、Processing、OpenGL、Node.js),全高清视频投影仪和悬空屏幕  © 杰夫‧盖斯

数字图像的存储形式和作为图像的呈现形式是存在差异的。《寻址能力》关注的是将像素组织成为一幅图像的那个瞬间。对图像的整体辨识,是在像素单位向各自的分配位置行进的过程中断断续续显现的,与此同时还要根据图像描绘所需进行色彩的调整。作品反应了这些流动的物质性,以一种永不凝固、永不留档的方式呈现了这一周而复始的进程。

《看得见的手》萨缪尔·比安奇尼, 2016

在社会经济学领域,“看不见的手”是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 Smith)提出的一个概念,用来隐喻和谐地调节供求关系的市场规律。萨缪尔·比安奇尼《看得见的手》(Visible Hand,2016)取自一张股票经纪人的手的照片,与互联网相连,完全由计算机ASCII码组成,实时对应世界各地股票市场指数的变化。手的隐与现取决于市场的交易,字符会根据世界各地股票市场指数的变化实时生成,发生波动,从而提醒我们,数字图像越来越依赖支撑它们的资金、信息和能量的波动。这只手没有像亚当·斯密“无形之手”所假想那样平衡金融市场,而是被金融市场操纵。

《点击工人》马丁·勒·舍瓦利耶, 2017 高清彩色视频,有声,8分23秒 图片由艺术家和巴黎茹斯企业画廊提供 

“点赞”、“订阅”的背后是什么?我们习以为常的标签从何而来?马丁·勒·舍瓦利耶(Martin Le Chevallier)的影像作品《点击工人》(Clickworkers,2017)展现了部分答案。通过录音的形式,在空白单调的屏幕里,观众能够体验“点击工人”的一天。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却只能赚得很少的酬劳。作品替这些日复一日参与影响信息传播工作的工人发声,揭露了他们作为廉价劳动力受到剥削的严酷的生存环境。

《我是一个币》凯文·艾博施, 2018 装置,印在纸上的血迹 图片由凯文·艾博施工作室提供

《个人效应》“LAMA币计划”,凯文·艾博施, 2018   图片由凯文·艾博施工作室提供

由于没有对私钥进行妥善备份,时至今日已经有将近四百万个比特币无法挽回地丢失了。凯文·艾博施(Kevin Abosch)为他的“IAMA币计划”创造了1000万枚IAMA币,他将几百枚不同地址的币放在了以太坊区块链上,然后将这些地址用墨水印在了大麻袋上,把口扎紧,看上去里面塞满了东西;其隐秘的存在使它们成为 “遗物或个人物品”。为“将身体与虚拟作品联系起来”,艾博施用自己的血液把IAMA币通证合约地址印在100张纸上,从而让通证实体化。

《二手阅读》威廉·肯特里奇, 2013 高清彩色视频,有声,7分1秒 图片由艺术家和纽约/巴黎/伦敦的玛丽安·古德曼画廊提供

在威廉·肯特里奇《二手阅读》中,覆盖在《简编牛津英语词典》上的一系列素描跟随南非作曲家尼奥·姆扬加的忧郁乐曲和声音活了起来,消失于翻页间。在素描之间插入的只言片语,或存在多种潜在含义,或看起来只是不可解开的谜语。手翻书的形式可能将影像累积,让人应接不暇,然而实际的翻页速度是克制而小心的,就像其配乐一样,给叙述带来一种诗意的力量。此次展览将延续至8月1日。

    责任编辑:李梅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