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北大教授拍视频“吐槽”学渣女儿:我奋力托举,你却成学渣

2021-05-31 07:2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Cheryl 精英说

最近,一则北大教授吐槽“学渣女儿”的视频火了。

“我奋力托举你当学霸,你势不可挡成学渣。” 简简单单一句话,却击中了不少城市家庭的教育焦虑。

对于丁延庆这个名字,可能大家并不熟悉,但翻看他的人生履历,堪称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的最佳范本。

丁延庆小时候被称“神童”,6岁就能背下整本新华字典,本科就读于北大社会学系,后来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深造,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北大博导、副教授。

他的夫人,也同样是北大毕业的高材生。

然而,两位超级学霸共同养育的女儿似乎完美地避开了夫妻两的优良基因,在“学渣”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图片来源自网络

早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夫妻两就没少进行过专门辅导,可无奈孩子的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丁教授的心境也从一开始的痛心疾首、焦虑到睡不着觉,转变为坦然接受、心如止水。

“这就是天道,没办法,你必须接受,不接受能怎么样?她就这样。”

图片来源自网络

无独有偶,前两年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她在一次演讲中说,自己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深陷内卷教育和鸡娃大战,即使是强强联合的高知家庭,培养的孩子也未必尽如人意。

“我们的孩子,在未来大概率不如我们。”

电视剧《小舍得》中,学霸妈妈南俪的一句无奈感慨也成为了丁教授家庭的真实写照。

而面对一个未来大概率平庸的孩子,丁教授坦然道:“完全接受,必须接受,认清楚这一点,对谁都好。”

图片来源自网络

你的孩子可能注定平凡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孩子很平庸,非常失望,该如何调整积极面对?”而在类似提问下面留言的学霸父母,真是要多心酸就有多心酸。

图片来源自网络

“博士毕业的我刚拿到儿子倒数第一的试卷,开启了我的全新人生体验。”

“以前高中隔壁班有个男生,爸爸在某大学当教授,妈妈五百强的高管,但是他所有学科都没及格过,而且理解表达能力超级差。”

“真是一把辛酸泪,我们四代学霸的名声就毁在儿子手里了。现在要求全班六十个学生只要不在倒数十名以内就可以了。”

很多家长都是明知道自己是一份“自私的执着”,却始终放不下。

图片来源自网络

身处教育金字塔顶端的清北一代,生出的孩子可能连自己一半都比不上,这背后涉及一个核心概念,就是均值回归。

均值回归起初是金融学的重要概念,是指任何偏离平均值的事物都会大概率向均值方向回归,到达一个介于上辈水平和社会平均水平之间的位置。

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实验发现:如果父母身高非常高或非常矮,孩子在大概率上,会向正常状态偏移,可能会比正常人高或矮一些,但大概率上不会像父母那样高或那样矮。

也就是说,父母极端的特征不会完全遗传给下一代,孩子的这些特征会慢慢向大众的平均水平靠近,表现出回归常态的趋势。

图片来源自网络

人群中,只有2.3%的人智商超过130,天才儿童更是少之又少。不论是科学家、文学家,还是金融奇才,他们的孩子绝不多数难以超越甚至接近父辈的成就。

复旦大学哲学教授王德峰就曾说:“我儿子在我的精心培养下,差点没考上大学!”

从儿子出生开始,王德峰教授就和万千父母一样,希望他将来一定能做出比自己更大的成就来。因此,从幼儿园到高中,他都在为孩子精打细算,小心翼翼地安排他的成长计划。然而孩子的高考成绩下来后,分数差点上不了大学。

一开始他也觉得难以接受,骑着自行车,一个人在四平路上兜了四圈,才终于接受了这个现实:不管你有多大的成就,你的孩子都可能注定成为一个普通人。

图片来源自网络

除了智商遗传之外,家庭背景、社会变动、个人的选择、能力的局限,人生中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面对应试教育,激烈竞争的社会,孩子们从小就背负希望,要努力当优秀学生,要考985,211, 要去北上广,要进大厂……

但事实是,全国只有前6%的孩子有机会考取一本,能进211的只有2.41%,能进985的只有0.79%,想进清华北大,就必须进入全国前0.03%。

图片来源自网络

世界上90%的人都是普通人,9%的人小有所成,1%的人大有所成。走向平凡,不是过大多数人既定的人生命运。而不管父母如何,接受孩子的普通是人生的必修课。

教育家刘长铭曾说过:“中国家长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将来会是一个普通人,当今社会上很多现象说明,他们看重的不是孩子本身,而是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比别人好。”

当我们为教育、为分数、为孩子的未来而焦虑不安的时候,或许我们先与自己的内心和解。

接受孩子的平庸,

不代表放弃孩子

很多人的一生,都在和普通作斗争。

作家梁晓声受邀到某大学举办讲座,与学子交流时,一男生语出惊人:“35岁以前,如果我还不能脱离平凡,那我就自杀。”

后来,一个美国朋友问梁晓声:“你们中国人心里好像都暗怕什么,那是什么?”梁晓声回答:“怕一种平凡的东西,就是平凡之人的人生本身。”

图片来源自网络

很多时候,父母惧怕平凡,不过是对孩子有着过高的期待。

电视剧《小舍得》里,南俪和丈夫夏君山都是名校毕业,学习从来没有犯过愁,但他们的女儿欢欢却是妥妥的学渣。

眼看着女儿的考试成绩在班级里垫底,南俪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彻底抛弃了“佛系育儿”的想法,咬牙切齿地说:“我不能再接受我的孩子比别人差了!”

图片来源自网络

为了帮助女儿提高成绩,南俪从最初给女儿报奥数班开始,不断加压加码,最终资质平平的欢欢难以忍受,选择了离家出走。

“我学习好就叫我宝贝,我学习不好就逼着我背单词,逼着我做题,你根本就不爱我!”

图片来源自网络

听到女儿的哭诉,南俪才发现这一切不过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怪,最终完成了与女儿的和解,坦然接受了女儿终究只是个普通孩子的事实。

不过,接受孩子的平庸,不代表放任自流,而是不过度鸡娃,学会用陪伴和坚持,把孩子往更好、更棒的路上带。

上面提到的丁教授的女儿,上的是北大附小,海淀区数一数二的优质小学。

丁教授的女儿一直放养长大,从小也没有报过什么辅导班,一开始正式入学,就被其他学生远远甩在后面,数学考试成绩一度在班级倒数。

为了帮助女儿跟上课程进度,丁教授放弃了开车,而是坚持用自行车接送女儿上下学。

一年四季,只要有空,风雨无阻,每天一来一回,路上需要花掉1个小时的时间。在这1个小时里,丁教授充分利用时间,回归一位慈祥老父的身份,用充满趣味的方式耐心地给孩子讲解数学:

“这样,路上,就我们俩,她什么都干不了,必须认真听。”

图片来源自网络

丁教授在吐槽女儿之余,努力放平心态,接受现状,在与自己的焦虑充分和解之后,再谈与子女的相处。其实成为普通人并不可怕,只要找到正确的方向,普通的孩子同样能够展现出出彩的一面。

丁教授表示:“很多普通家庭因为没钱给孩子报辅导班,就很焦虑,对不起孩子,其实大可不必。

在学习方面,孩子的个人主观能动性才是决定因素,只要把这个因素发挥好,孩子是差不了的。现在过度辅导和鸡娃,实际上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迫害和痛苦。”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路要走。父母的引导和培养固然重要,但过多的焦虑只会让孩子被迫为负面情绪所裹挟。孩子最大的成功,还是来自父母的爱、尊重和陪伴。

尊重不同的人生轨迹

周国平曾说:“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如今的社会过度强调成功,仿佛不是精英的人生就不值一过,但这已经背离了生活的本质。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人生轨迹。

日本版纪录片《人生七年》选择了13个来自中间阶层、普通家庭的孩子,从1992年开始,记录了这些孩子从7岁,14岁,21岁,到28岁的生活。

人们看着这些孩子从背负家庭的期许、满怀希望到踌躇满志,再到迷茫、困惑……最终在28岁时与自己和解,成为了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汇入人流,组成芸芸众生。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人生七年》

在孩子们7岁时,摄制组问了每个人未来的梦想。答案五花八门,每个孩子的眼神都闪着星星。年轻的憧憬总是熠熠生辉的。

从小立志当职棒球员的三重,从小联盟球队的队长到大学棒球队的投手,他的精彩人生似乎正铺展开来。可28岁采访时,他说自己已经放弃了做职棒球员的梦想。

对于原因,只是说事情并不如自己所想的那样。他退出了球队,甚至退了学,之后在多份短工之间兜兜转转。

谈及当年,他流露出深深的懊悔和自责。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人生七年》

对他来说,人生已经完全“脱轨”。但这不是终点,面对低谷和至暗时刻,我们依然努力前进,找到新的方向。

28岁的他在父母的印刷厂工作,跟着哥哥学做生意,看起来平静了很多。他说,“为了父母辛勤工作很重要”。

如今,他希望厂子的业务能越做越大。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人生七年》

从小接受精英教育的贵子,并没有按照父母的期许成为天之骄子。

她屡屡受挫,初中,高中,大学都没能进入目标的学校。她一直觉得自己辜负了父母,失败对她来说都成了习惯,以至于她在找工作的时候,也准备好了遭受拒绝。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人生七年》

贵子人生的唯一一次高光时刻,就是拿到了自己最想要的工作——成为了一名航空公司的空姐。

但在兢兢业业工作了三年后,她所在的航空公司遭遇破产。“公司破产改变了我”,这份看似光鲜的工作背后也有诸多不易。

她要时刻微笑,稍有不注意就会被人指着鼻子骂,就像每一个辛苦讨生活的社畜一样,随时紧绷着。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人生七年》

现在的她,理想的生活是有更多的时间跟朋友们一起跳舞,欢笑,喝酒,让乐观的态度带走生活的灰色。

改变了心态,她看起来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快乐了。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人生七年》

纪录片中还有一个叫高江的女孩,不同于其他孩子。她从小的愿望就是照顾老人。

图片来源自网络

善良的她觉得爷爷奶奶们生活孤独不便,应该有人来照顾。

长大后她真的成了一名养老院的护理员。

她对生活的追求就像儿时的愿望一样充满平和的善意,她想做一个母亲,有自己的家庭。如今她和家人过着平淡的生活。她带着恬淡的笑容说,这就是我想要的。

图片来源自网络

看着这些孩子们的经历,就像看着我们自己,我们都曾梦想过波澜壮阔,却在岁月蹉跎中,低下高傲的头,与生活和自己和解。

用尽全力,过着平凡的一生。

图片来源自网络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有的家长鸡娃是为了攀比,有的则是害怕阶层滑落,但孩子的人生是独立的,每个人来到世上,都带着不同的课题要去完成,有些是成就丰功伟业,有些是专注匠心,有些是安守家庭,有些是照顾他人......

图片来源自纪录片《人生七年》

找到自己内心的满足感,而后自洽,是每个人达到幸福必要经历的过程。

这个世界上多一些能与自己和解的家长,就会多一些快乐成长的孩子。

作者:Cheryl,精英说90后作者,英国海归,用心写字。

精英说是全球精英、海归和留学生的聚集地。我们传递全球资讯、探讨文化百态、创新社交模式、发现独立思想。这里有温度也有态度,欢迎气味相投的你关注精英说(ID:elitestalk)。

Reference:

猫叔聊热点:北大教授吐槽“学渣”女儿背后,藏着每个鸡娃父母都该认清的现实

橙秀金:北大教授吐槽“学渣”女儿:与孩子的平凡和解,是父母必备的修行

精英说:28年追踪13个鸡娃家庭,揭露扎心真相:父母拼尽全力,孩子却注定平凡...

水木君说:亲爸!北大教授吐槽“学渣”女儿火了:“我教孩子逆天改命, 她却教我学会认命”

成实外教育培训学校:北大教授吐槽女儿学渣, 孩子:这就是天道!

原标题:《北大教授拍视频“吐槽”学渣女儿:我奋力托举你当学霸,你势不可挡成学渣......》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