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谭伯牛寻访太平天国战场︱四万太平军为何不敌四千清军

谭伯牛
2015-01-04 09:16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7月26日,睡至十一时起。这趟旅行,总而言之,作息较在家时正常得多,至迟一点睡,经常七点起,身心俱觉愉快。然而也有两次晏起,这是第一次,原因是昨夜与练习曲饮酒消夜,谈话太开心,到了三点多才睡。荒唐的是,临睡洗漱,因地板太滑,还在卫生间实实在在摔了一跤。起床即觉左额隐隐作痛,言笑牵动肌肉即有痛感,而左肩左臂亦觉酸疼无力。不过,根据踢过足球经常摔撞的经验,知道这都是小伤,不太碍事。果然,三四日后就没有不适了。不过,出门在外,发生这种事,本质还是很危险的,谁知道当时一摔,头会磕在哪儿呢。还是要尽量避免为好。

        出门吃过中饭,与练习曲告别,他回武汉,我去黄梅。其时有两条可选路线,或渡江入江西,经瑞昌至九江,抵湖口,要不就从武穴去黄梅,再游宿松、太湖,至于安庆。考虑到计划中距长江最远的地方是罗田的天堂,位于江北,拟在归程探访,那么沿江东下,还是先走南岸更好。因此,决定去黄梅。

        按,渡江与否,似有说法,其实,在当时不过一念之间就做了决定。今日世界,交通太便利,不论金钱与时间,都很便利,既能说走就走,一旦发现不对,还可以掉头再走,一言蔽之曰,可以瞎窜。这一点,古人真没法比,他们“试错”的成本太高了。于是,今人选择路线就随意的多,甚至不细心体察,已很难明白古人为什么要选那条路去走。此外,这趟旅行究非彻底考察战争,不必亦步亦趋跟随湘军与太平军的进兵线路,只要经过一些战地,就算完成了任务。

        黄梅是太平军与清军攻防拉锯了很多次的地方。咸丰四年三月,翼王石达开遣兵攻打黄梅,“声言抗降即屠城”,旋即克之。十一月,湘军塔奇布复之。十二月,太平军“复踞”之。六年冬,胡林翼遣兵攻黄梅,为执行固鄂图皖之计而扫清障碍,至七年初秋,再复黄梅,并宣告“湖北肃清”。及至十一年六月下旬,辅王杨辅清合捻军,共十余万人,再攻黄梅,“贼皆裸体,被掳者悉黥之,最为惨酷”(光绪《黄梅县志》)。按,前篇《“有裸体贼无数过县城”》,我读的是同治《广济县志》,猜测“裸体贼”是忠王的溃兵;今读《黄梅县志》,才知更有可能是辅王的骄兵。

        在黄梅发生的战争,最具规模亦最精彩,当属意生寺之战。咸丰七年七月初一日,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率四万人,湘军鲍超率四千人,在意生寺地方大战一场。此战胜负,关系重大。太平军胜,则湘军不能继续围攻九江,武昌亦岌岌可危,而克复南京的远景将渺不可见。若湘军胜利,则将继续执行保鄂援皖之策,立定脚跟,步步进逼,天国的前途便不再乐观了。

        当日,太平军筑起数座高垒以困霆营,最巨者五。胡林翼曾说:“狗贼之善围官军,是其长技”(与曾国藩书);按,“狗贼”是对陈玉成的蔑称,因玉成脸上有烧伤痕迹,无聊人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四眼狗”,名闻乎敌军,湘军诸帅往来书中遂常以“狗贼”、“狗逆”称之。所谓“善围官军”,则是太平军常用的“包营为营”战术。据湘军情报机关“行营采编所”的科研报告,谓“我营与贼营对立,相抗日久,设大股匪继至,则必突然包营。一二日间,环我营皆贼垒,独留一路,诱我兵由此径冲出,前以伏兵要之”。

        
“包营围营”战术示意图

        运用这套战术,有两个要点。一是工程进度要快,太平军每出必裹挟民众,因此获得大量近乎免费的劳力,只须派兵弹压,民工修挖墙濠的速度必然不慢。一是围缺设伏。快速包围敌军,并非立即展开强攻,一举围歼之,而是以此震慑对手,瓦解军心,并预留缺口,让他们仓皇出逃,随以伏军截击,让敌军的心理与战力完全崩溃,而己方却能不经苦战即可获得全胜。

        不过,鲍超有自己的玩法。他将全军分作五队,自领一队,先请其他四位队长“各自指攻一垒”,己则“指当中一最大坚垒”,开始冲锋。所谓“垒”,就是碉堡,中容数十至数百人不等,或二层或三层,高自二丈至四丈不等,垒壁开设枪洞炮穴,墙头则向外抛掷火包、灰罐、石块、喷筒等物。战斗打响后,其他四队“十荡十决,骤不得手”,而“伤亡渐众,几不能支”。

        攻垒至于“几不能支”是个什么景况?即谓黄继光不出,则将全军尽墨也。霆军无黄继光,惟有一余大胜,自请“由贼墙炮穴梯肩而入”。要完成这套战术动作,十分艰难。大胜须闪躲炮火,扒近垒壁,然后踩着战友肩膀攀援至炮眼附近,迅捷钻滚扑入,起身即与敌兵展开肉搏,忙中偷闲,还得向外扔出绳索,供战友攀援。大胜不愧为大胜,“鼓勇先登”,一击得手。鲍超当即“率十馀壮士继之”,攻入垒内,斩敌数十名。许是这些人如天兵天将一般的气势震慑了守军,“馀贼不敢格斗,悉奔聚垒心,拥护贼酋”。

        登垒人员越来越多,鲍超却让他们不着急围攻垒心,而将数十杆军旗—沿着垒边“环而树之”。其时,“垒心贼尚数百人,皆瞠视不敢也”。树旗毕,霆军这才掉转头来逼近垒心,守军魂飞丧胆,始四散而逃。其他四队苦战欲竭之际,陡然望见大垒之上黑旗飘动,便知主将业已克敌,“一时愧愤所激”,信心大增,“各殊死战”,亦将各队负责之垒先后攻破。五座大垒被破,太平军防线大乱,于是,小奔引发大奔,一溃激成全溃。陈玉成在指挥所里亲见四万围军被不足四千之敌军冲溃,不禁黯然神伤,“只身逃去”。

        可惜,这个场面不能再经实地验证。意生寺早已不存,仅余遗址,在县城西边不远的地方,虽有今人新修的同名庙宇,亦只如武穴的吴王庙,名存实亡。然而,此地亦如吴王庙,残留了一处古物。有一座石井围栏,五面各刻四字,曰:“五祖生身。意生寺僧,良谷中岩,至正元年,化城山记。”殆为元代僧人对禅宗五祖的纪念。

        
意生寺井围。图片来自明天更好网友的博客。

        数年前尝作文述此役,引用史料,常见时人将此寺写作“億生寺”。今来其地,则又有称“映山寺”者。都是意生寺三字的讹音别字。意生二字,或不易解,若听了下面这个故事,则觉得这个命名真是太朴素了。据光绪县志:

        寺在县西十五里,相传周氏之孕五祖,父母逐之,居废斋中,即寺碑之所称化城山也。周意欲于此生子,不果,乃生于黄连埠,后仍栖止废考,祖长,乃买其地建寺。

        原来是“佛母”周氏“意(欲于此)生(子)”,遂以名寺。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