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申之遗⑥|顾氏外科:在私密部位里的穿针引线
【编者按】
上海顾氏外科疗法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同时入选的还有南翔小笼馒头制作技艺、浦东宣卷、精武武术、古陶瓷修复技艺、上海杨浦绵拳、上海本帮菜肴传统烹饪技艺、顾氏外科疗法、古本易筋经十二势导引法这八项上海传统文化技艺。
“十人九痔”的说法由来已久,这种常见的病症却始终得不到重视。只因痔疮是个长在私密部位的物什,叫人难以启齿,羞于求医。
痔、肛裂、肛痈和肛瘘,为肛肠科的四大病种。人们对肛肠类病症的认识不足,不及时看医生,经常会导致轻症变重症,增加了疾病的复杂程度,病情严重的就需要躺上外科手术台了。
陆金根教授每天会检查很多病人,在检查的同时,也会跟自己的学生讲解。陆金根的工作就是解决这两瓣屁股间的疑难杂症,他不仅是一名肛肠科医生,作为顾氏外科第四代传人之一,也承担着创新医疗手段的责任。面对病人的隐秘之痛,陆金根对于“治愈”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他认为治病不能只治病,也要关注病人,不能治好了病,但丧失了器官的功能。
陆金根教授在做手术,他创立的“拖线疗法”,以线代刀,很好的治愈了复杂性肛瘘。肛瘘是屁股里的一场“地道战”。西方外科手术对肛瘘的治愈率仅三四成,伤口不仅愈合慢,病人还将冒着肛门功能丧失的风险,如此“治愈”的代价太大。依据中医传统的“腐脱新生”理论,陆金根创立了“拖线疗法”,将探针从外口深入,内口出来,将瘘管探清楚,探针上生线,埋在屁股里,线上放药,换药时转动线即可。20天左右愈合后皮肤形态佳,肛门功能不受影响。以线代刀,在去除病灶、解除痛苦时,也保全了肛门的形态和功能,大大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
顾氏外科第三代传人顾伯华(右)早年在手术台上做手术。陆金根197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中医医疗系,师从顾氏外科第三代传人顾伯华老先生。说起顾氏外科的历史,早在100多年前,在浦东杨家渡一带,一位带着祖传医术姓顾的人在那里给人治病,他就是顾氏外科的第一代顾云岩。第二代顾筱岩以治疗疔疮、乳痈等疮疡科杂症出名,被称为“疔疮大王”。在当时流传着一句话,疔疮很凶险,疔疮走黄,十个医生九个忙,可见其危害性。
在没有磺胺药、抗生素的年代,西医对此类病束手无策,中医有清热解毒的药,可以抢救挽救一部分病人的生命。
第三代顾伯华不仅是顾氏外科的最杰出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也是现代中医外科学的奠基人。第四代传人陆金根是同辈弟子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他回忆道,老师没有门户之见,对学生们倾囊相授。如今他自己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研究所所长,也是博士生导师,继续将顾氏外科发扬光大。
陆金根教授询问病人病情,之后把脉,最后开处方。中医治疗肛肠类疾病历来是优于西医的,但仍需要创新。“这个学科要深入研究的话,就是寻找手术之外的手段,彻底去除疾病。这也是我们的理念。”陆金根说:“除了治疗手段,提升内服药物的疗效也要去研究。”炎症性的肠病主要有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肛肠界的治疗难题。中医采用的方法是,用红藤败酱散、痛先药方再随症加减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一两个月后就可以修复,克罗恩病的症状和局部病灶也会明显改善。
对于西方技术,陆教授一点也不排斥,他觉得X光片能更好的帮助他来诊断病症,从而更好的治愈疾病。发展到今天,顾氏外科已经有第六代传人了。陆金根认为顾氏外科起源于顾云岩,奠基于顾筱岩,腾飞于顾伯华,弘扬拓展于后续团队。创新是一个流派的核心内容,没有创新,一个流派发展不起来。陆金根尊重西学的理论和治疗优势,忠中参西,取长补短。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