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猛虎表演马戏团,为什么喜欢去小县城?

2021-05-31 07: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猛虎表演马戏团,为什么喜欢去小县城?

来源:南方传媒书院

作者:陈安庆(南方传媒书院创始人)

河南南阳小县城笼中虎伤人,谁之过?虎表演马戏团,为什么喜欢去小县城?

铁笼里关着猴子、老虎和熊等动物,这些活生生的猛兽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不时有人驻足观望。

养虎为患的原罪和不赚钱的惨淡生意:草根马戏团的江湖悲歌

马戏市场监管趋严、娱乐形式多元化冲击、动物保护组织的呼吁禁演、动物商演手续繁琐难办、马戏团自身流动分散缺乏创新、马戏人才流失等因素叠加,让“马戏之乡”正遭遇一场寒冬。如何寻求突围,马戏团还有没有必要搞下去,成为摆在中国“马戏之乡”面前的一道难题。

实际上,现在马戏团也不能轻易把老虎带出去,现在要想把动物拉出去表演,没有提前一个半月的时间,去办理各项审批手续,是不敢承接演出活动的。

近年来,随着民间动物保护组织的监督举报,以及2010年7月国家林业局发出通知,停止野生动物与观众零距离接触、虐待性表演和2013年7月住建部出台《全国动物园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杜绝各类动物表演等条文的严格规定,让原来扎根在各大动物园内的马戏团失去了久居的场所,也让那些习惯于随时随地安营扎寨开展演出的全国上百家马戏团颇不自在。

一旦被查到没有手续或者手续不全而勒令停演,不但需要赔偿对方违约金,还将面临行政机关的高额罚款和动物被扣留没收的后果,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引来牢狱之灾。

那又为什么要铤而走险?答案很简单,为了生存,为了吃饭。

有着“马戏之乡”之称的安徽省宿州市,有很多草根马戏团,他们的主要目标客户是中国的广大欠发达小县城。

如果你从京沪高铁的宿州东站下车,花10块钱叫上一个车,就能到达宿州市埇桥区蒿沟乡,那里是马戏人聚集最多的地方。相传曾有这样一句话形容这里,马戏表演“宁走三江口,不过蒿桃柳”,蒿、桃、柳说的就是宿州市埇桥区的蒿沟乡、桃沟乡和柳沟村,因为这里是培养马戏人最多的地方,因此被同行视为马戏巡演不过之地。久而久之,这句话也成了“马戏之乡”宿州市马戏人的“金字招牌”。

马戏表演已经成为当地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埇桥区大大小小的马戏团加在一起估计有近300家,相关从业人员2万余人。毫不夸张地说,全国至少有一半的马戏演出由这里的马戏团承担,而遍布各地的马戏团中,有至少90%的马戏团中有宿州马戏艺人的身影。

埇桥马戏艺术起源于明末清初,成形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恢复于20世纪50年代,发展壮大于改革开放时期,经历了一个由马背上的武艺、马背上的杂耍到动物展演、动物驯化再到马戏表演、马戏艺术的发展过程。

笼子里的大老虎,每只都有三四百斤重。当地的小孩看到了老虎却丝毫没有害怕,有时候还逗逗它们,可能在他们的眼中老虎与普通的家畜差别也不大。

在当地马戏人的眼中,马戏都是去外地演给外地人看的,当地人早已习惯了这些猛兽。

马戏团大多是“小、散、弱”,道具落后、节目简单、演出粗放、经营“靠天收”,实际上他们也不是赚大钱的

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一家正规的马戏团的运营首先需要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野生动物生产经营许可证。如果马戏团是异地演出,需要去演出地的林业部门备案,备案内容包括马戏团营业执照、演出证、驯养证等,然后等待林业部门审批许可。

涉及老虎之类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需要国家林业局的批准;狮子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需要省一级林业部门的批准

动物异地演出的行政许可一度被马戏团团长称之为最难办的证件。2017年,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取消了运输野生动物必须办理运输证的规定,但马戏团去异地表演需要获得行政许可。该行政许可申请人自己在网上操作,提供相关动物驯养证明,然后等待林业部门的审批。

在获得林业部门许可后,再去当地公安、城管、消防、工商、文化等部门办理备案手续。马戏团需要向当地公安部门提供马戏团演员信息和其他工作人员身份信息,还要向工商部门提供营业执照、税务执照等;还要向演出所在地县级文化部门提出演出申请,县级文化部门在受理申请之日起3日内做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如果演出需要临时搭建演出场地的,还需要向当地城管部门备案和申请许可,向消防部门备案,并达到消防安全的标准。

办理这些证照需要很多打点,需要搞定很多部门和关卡,这些也只有在偏远小县城可以搞定,大城市都有野生动物园,管理上也特别严格,基本上闹市区也不允许草台班子马戏团进行猛兽表演,所以为什么他们选择去小县城,就不难理解了。另外一点是,县城没有野生动物园,只有小县城才有好奇的大量票友,这也是商机决定的。

 

其实现在的马戏团是惨淡经营,不出去讨营生,只能转行,成本除了孝敬打点相关官方衙门,猛兽马戏团的动物饲养成本也是高昂的

马戏团办得红火的时候,一只老虎或狮子每天要吃掉80元的肉食,假设一个有10头狮子、10头老虎的中型马戏团,一年至少要58万元的饲养费用,还不算请工人、驯兽师、新建笼舍、疫病防治的成本。

“养不起”就不再敢让老虎继续繁殖。作为“马戏之乡”,将目前的动物生育情况,叫做“计划期内繁殖”,即在需要的情况下进行繁殖,“寒冬”下要给老虎节育。

马戏团一般有十来个人,包括车辆、人员、动物食物等各种费用,每天的支出费用在3000元左右。无论是否有演出,一天的开销是一分不会少的。每天团里的艺人的工资是必须按照正常演出发放的,圈子就这么大,你要破了规矩,以后就没人愿意来给你演出了。

杂七杂八的算起来,其实干马戏团是一个危险赚辛苦钱的行业。到一个小县城表演,需要提前一个星期过去办手续了,但是什么时候能够办下来仍是个未知数。实在不行,就只能窝着继续等着了,但是等着还是要长生成本,一群人不需要开支吗,还是需要的,要吃饭的。

马戏表演的大包价格包括搭建演出棚、安装观众座椅、配备灯光和音响等。而对方对表演也有一定的要求,如老虎或狮子肯定少不了,黑熊跳舞、倒立,猴子骑车、山羊过独木桥等,每天至少演两场,一次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

尽管去外地演出需要各种审批手续繁琐,而面对常有地产开发商抛出几十万元包场的利益诱惑,不少马戏团为了营生即使是手续没办全也愿意铤而走险。10米长的大卡车拉道具,配有团员乘坐的客车,一个团就像一个车队。

一天不演出就一天没有收入,除了人,一个团还有十来只老虎狮子需要养呢

这些马戏团的从业者忽然发现,自己自幼进入的这个行业,已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流动演出的合同总是签得时间紧迫,来不及搞定审批手续的马戏团一旦“铤而走险”,就容易出问题。

小县城里面,动物保护组织成了这些马戏团最大的障碍。即使是各种手续、证照齐全,而且到了演出当地,但是动物保护者一来,就演不下去了,举办方往往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取消活动。

对于马戏团的动物表演,动物保护组织看来,虽然马戏团营造出了一种人与动物非常和谐的氛围;动物也可以被人类驯服,人类也可以去接近它们,但是让这些动物去做一些拟人化、违背天性的表演,是对它们的伤害。

很多动物保护者认为,马戏团即使通过了行业的规范或者制定更严格的标准,也没有办法抹灭动物表演背后对动物的伤害。中国大概是世界上动物权利法最宽松的国家,活动人士一直在呼吁对巡回马戏团的动物处置采取更严格的规定。

黑熊跪在地上向驯兽员乞求食物,大象患了脚病后皮肤溃烂,老虎咬伤了驯兽员……尊重动物的天性,真的就这么难吗?

即使是在马戏之乡,愿意学马戏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选择去大城市打工的多了,辛苦又危险的马戏早已不再是年轻人的首选。因此,马戏行业显现出一个重要问题:缺人!也赚不到多少钱!

农忙之余小县城盼望这场热闹的狂欢:欢快、神秘、甜蜜,一直难以散去

流浪的马戏团一年里总要光顾小县城一次。小县城和十八线小镇来了马戏团。就像节气歌一样,下着雨刮着风般说来就来了。

马戏团到来的小道消息完全是靠一群娘们像灰麻雀一样灰头土脸地到处喳喳咕咕走漏风声,紧跟着是县城里人际传播在发挥重要作用,回家趴在耳朵上低声私语。

小县城古槐树上的两只大喇叭,就像两只庞然大物的耳朵奓煞开,一遍又一遍广播这令人沸腾的消息。

一两天内小县城里的人们,大家除了马戏什么都不谈了。马戏团走街串巷的表演遵循着一个规律,等着庄稼人一忙活完秋收。

准会有一群穿着花花绿绿看似奇形怪状不务正业的男男女女,流浪到小县城、小乡镇——像是特意为辛苦劳作的庄户人家庆丰收一样,或者另有向农民献媚之意,以夺取劳动人民口袋里仅有的一点钞票。

也许城里人不理解,马戏团是乡村的一道风景,令人亢奋的马戏团会把农忙提前带入佳境。

乡村孩子,满脑子想象着异乡人的马戏团。

女演员在灯光下拿着一面镜子反复照,对着镜子里的自己挤眉瞪眼充满了自我欣赏。

尽管麦客们都在忙碌着,可是他们阴腔怪调的言语中,充满了放浪和淫荡的笑,传遍犄角旮旯。

马戏团帐篷周围的暗影里是非洲大象的怪叫声,还有两只母猴子调情不成厮打尖叫着……

马戏团带来了乡村没有的味道——扑鼻的胭脂味、腥臊恶臭的野生动物味,还有人吸食进口香烟的烟草味

在马戏团帐篷内外转悠了好几个时辰,听着乐队的演奏。让朴实的农户们流连忘返。

乡村里的少年们难以入眠,一心里想象着马戏团的魔术表演,马儿们会疯狂地蹦起来吗,猴子们会上天摘星星下井捞月亮吗,狮子和狗会跳舞吗,真的敢揪着老虎的尾巴当驴骑吗,更想象着那条大蟒蛇会不会腾云驾雾口喷大雨,一群人像八仙过海各怀神通,不知道他们的节目到底能是怎样的精彩纷呈。

大帆布搭起的帐篷里传出来焦躁不安的音乐,驯虎师正在让老虎钻火圈,观众都在一口一个好,好,好地热烈鼓掌。

乡里人就在老虎眼皮底下,看着它跳火圈,什么三只腿金刚,两个犄角的象。还有猴子模仿着人吃香蕉吃撑着了突然放了一个响屁,猴屁股通红瓦亮像电灯泡。简直太神奇了,大火竟然没有烧着老虎的毛尾巴。还有,你看那个戴着拨浪鼓一样帽子的小丑,脸上画着一道红,一道白,一张嘴一团火球喷出来,一闭嘴火球就咽到肚子里,他竟然烧不死。

再看看那个大壮丁一样的胖子,一根宽腰带勒着肚皮,举起一根大铁锤砸躺在玻璃上的那个卷毛女人。砸了十大锤,也没砸死。卷毛女人比那个胖子还厉害,身上有特异功能。

忽然有鸽哨在头顶上方鸣响,抬头看着天空中一群乳白色的飞鸽有节奏地忽闪着翅膀飞翔。

那是魔术师从袖口里变戏法一样扑棱扑棱地钻出来飞上了小镇的天空。

演出结束了,但乡村世界孩子们心头的欢快、神秘、甜蜜,一直没有散去。

动物表演该不该被禁?

马戏团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马戏”意为“马背上的特技表演”,它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前,并且通常给跑马特技表演搭配上杂技表演。

动物表演是中国一项古老的艺术,马戏也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人还是希望它可以保留下来,但是现实的冲突和矛盾也很大,特别是遭遇各种老虎伤人事件后,在一片喊打声之后,草根马戏团们成为众矢之的,存在被叫停的危险。

过去几年中国有人发表了多段明显是虐待动物的视频,例如一家马戏团捆住一只东北虎以供观众骑在老虎身上拍照,此举引发了众怒。中国民众正在越来越多地呼吁改善对圈养动物的保护。

利用野生动物进行马戏表演的做法在全世界受到日益强烈的指责,有的国家已禁止了这种做法,但是对于这家中国马戏团来说,这些野兽被认为是主要卖点。

实际上,近年来人与动物之间关系的讨论变得频繁。从养宠物该不该拴绳到动物表演该不该被禁止,甚至到动物有没有独立的权利,都引发了观点对立的社会舆论。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与人的关系更加紧密,既有相互陪伴,又有野蛮猎捕,二者的冲突呈现出明显多发的特点。

关于动物表演与动物保护的深层次问题,说到底是动物环境与人相处的关系问题。

这些年,人与环境的矛盾凸显,公众的环保意识增强,从“人定胜天”到尊重顺应自然,这条路漫长却稳健。大自然不是无限索取的,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住客而非主宰者,企图利用自然修改自然的做法蛮横,也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野生动物同样是地球的居民,强迫野生动物表演可能违背其本性,背后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即便不是人为虐待表演动物,但为了让动物按照人的意愿表演,必然会采用一些强迫手段。虐待不限于肉体上直接的殴打,精神上的压迫伤害也属于虐待的范畴。

动物表演在训练和演出过程中,不得已会采用一些违背动物意愿的方法,动物的基本生存状况与野外自然状况下的相比,差异很大。

大地伦理使人类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变为其中的普通的成员和公民。

观点推演下去,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值得尊重保护的,自然有其内在的固有价值。

人是主体,自然是客体,但人类又负有义务,是为了保护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但是,未来要保护动物,要禁止动物表演不能成为现在合法的动物表演被禁止的理由,对于行为人来说,其可预期性必须被保障,只要行为手续合法、操作恰当,就不应被刑法处罚。

动物园猛兽攻击游客及饲养员的悲剧频现

不同于乡村和十八线小县城,大城市的人接触动物还是在野生动物园。

那么对于城市人来说,哪些情况下动物容易对人有攻击行为?我们观赏时都要注意什么?

避免猛兽伤人,你该知道这些,游客在投喂时,动物的嘴和人的手之间是没有任何障碍的,很有可能导致游客手部被咬伤或发生二次伤害。此外,习惯被投喂的动物对人类有心理预期。如果它没有从游客手中得到食物,就会主动跟随,去扒车、翻包甚至作出攻击行为。

通常,大家会有常识方面的偏差,实际上,人和猛兽之间的接触没有什么情况下是安全的。只要人类在猛兽面前出现,攻击人类是很自然的行为,这是野兽野性的表现。

动物园猛兽攻击人类有几种情况:

一是玩耍。比如体型较大的狮子、老虎等,它们玩耍的具体体现形式就是模仿捕猎,会用爪子去抓,会用嘴去咬,但当它体型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人类造成伤害。血的味道会刺激猛兽野性,从而发生将人类吃掉的行为。还有一类是草食动物,比如体型比较大的马或鹿,见到饲养员会表现出撒欢的举动,随便踢一下就可能造成人类骨折。

二是把人类视为威胁。比如动物园工作人员在救护动物时,处理伤口产生疼痛时,动物可能会进行攻击。再比如像猴子这一类动物,饲养员进入其活动空间的一些举动会被误解,也许饲养员只是在扫地,但在动物看来以为要打它。另外,在哺乳期的动物,会认为人类威胁到它的幼崽安全,便会进行攻击。

三是动物将人类当成食物,这方面主要针对大型猛兽。猛兽在其区域内活动时,突然间出现一个人,尤其是体型小的人类或是小孩,在因为恐惧无法站立时,会让猛兽释放天性,从而进行猎捕。

不投食、不触摸,遵守规则是安全的最大保障。国内很多动物园为了盈利售卖饲料,这很难禁止投食行为。同时,游客在投喂时,动物的嘴和人的手之间是没有任何障碍的,很有可能导致游客手部被咬伤或发生二次伤害。

所有只有护栏的参观方式,家长切记不要抱着孩子参观。因为人的重心一般在1.4 米以下,不会翻下去,但抱小孩的重心可能在1.5至1.6 米,一不小心可能会摔到动物活动区域。

即使动物园设置了这种参观互动方式,尽量也不要去触摸。从安全角度看,有一些在动物身上携带的病原体,通过触摸行为会传到人身上,有可能就会导致某种疾病。

危险的不仅仅是野生动物,中国野生动物园普遍面临管理、理念问题。

国内很多野生动物园的防护设施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地方新建的野生动物园非常差。有爆料人称,见过最差的一家,游客在里面可以随意投喂,动物来源、饲养方式有问题,还有很多安全漏洞——一个老大爷去打扫熊圈,拿着一把扫帚就进去了。

动物园应认清自身定位和职能,在做好野生动物保护的同时,发挥好保护教育的作用,引导公众正确看待和对待野生动物。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保护动物、保障工作人员和游客安全。

(传媒智库——南方传媒书院创始人陈安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