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这部院线黑马,我要泼盆冷水
原创 柴柴可夫斯基 第十放映室
最近有一部新电影上映了。
没有任何熟脸,纯正粤语对白,全中国都找不到国语配音版本。
目前豆瓣评分8.1分,不少观众直呼惊喜,甚至给出了“古典电影之光”的评价。最近它的热度也有上升趋势。
它就是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
《白蛇传·情》
未上映前,预告片就曾惊艳众人。
水墨画般的色调,古韵悠长的布景,颇为用心的CG特效,都让不少观众对这部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充满期待。
然而质疑声也此起彼伏。
如何将古老的戏曲艺术与电影结合,使之焕发新生,并不是加入CG特效就能解决的问题。
船新版本,效果如何呢?
看完《白蛇传·情》,我只能说——
值得鼓励,但遗憾颇多。
客观地讲,这次尝试的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作为普通观众的我,并未因此对粤剧燃起更大的热情。从某种角度看,本次尝试距主创想达到的目标——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粤剧——还有一定的距离。
01.景
本片的优缺点都非常明显。
作为首次融合了戏曲、影视化镜头和CG特效的尝试,全片最大的优点,并不是CG特效的介入,而是始终在线的中式古典审美。
光是影片的主海报,就可以吊打一堆粗制滥造的所谓奇幻大片。
而预告片中的“水漫金山”,的确是全片的精华所在——
画面、音乐、情感的铺陈,都将影片推向了最高潮。
这一段的前情提要是,许仙被法海用阵法锁住,白素贞和小青硬闯佛门失败,于是退至海岛礁石之上,被逼作法。
海浪的特效令人惊艳,层次分明、清晰,激起的浪花形态各异,浪潮裹挟万剑逼向镜头的画面也让人颇有身临其境之感。
而背景音乐融合了管弦乐和传统戏曲的鼓声,既保存了戏曲音乐的击节之感,传递出愤怒的情绪,又通过观众更为熟悉的管弦乐,传达出悲戚之感。
“水漫金山”一节全程没有台词,是完完全全的影视化表达。
这一幕的出现,绝对是粤剧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就这短短几分钟,已经可以让现在很多古装剧的一毛钱特效自惭形秽了。
除此之外,影片整体布景还是偏舞台化,注重实景的搭设,且很多场景化繁为简。
比如断桥相遇一段,只有三个人和一座桥,周围全都被缭绕的雾气笼罩;
新婚之夜,镜头前景被庭院的拱门切割,两人的身影被拢进如满月般的拱门里;
除此之外,三折屏风也常被被当做增加空间层次感和朦胧感的重要工具。
虚虚实实之间,留白的美感溢满屏幕。
当然,一些带点塑料感的场景也时有出现,比如白素贞变身时满天的粉色花瓣雨。
但构图和布景整体瑕不掩瑜,很是讲究。
比起网友吐槽的“影楼古风”,什么盘什么坊的,之间至少隔着十部《晴雅集》。
02.情
只可惜,能夸的,也就那么多了。
良好的审美却没有具有艺术价值的故事内核相配,对这部《白蛇传·情》来说,是最大的遗憾。
其实《白蛇传》作为一出流传千年的民间传说,其故事内核和情感冲突十分丰富,可以说是常看常新。
想要让一部古典作品再次吸引现代人的注意,最需要做的是与现代观念相呼应。
我们之所以认为一个古老的故事常看常新,当然不是因为故事本身发生了变化,而是观看故事的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许仙与白娘子的爱情,天理与私欲的冲突,这些都可以延展出极为开阔的讨论空间,从更为现代的角度看,法海的钓鱼执法和白蛇青蛇的姐妹情谊,亦是可待挖掘的宝藏。
古代文人看青蛇,只会当她是男女主人公的助攻,一个敢于反抗强权的非人,一个代表了观众心声的出气筒。
但在现代人眼里,青蛇完全可以是白蛇另一个自我的体现,甚至带有女性自我意识萌芽的意味。
片中的青蛇是唯一可爱的人物
徐克的《青蛇》就彻底解构了传颂千年的白许之恋。人们陡然发现,当白蛇为爱情舍身忘己的同时,作为丈夫的许仙其实从未有过主动捍卫爱情的行为,甚至因为懦弱次次将白蛇置于险境。
一出爱情赞歌,变成了对人性虚伪的一声诘问。
当然,从正面赞颂的角度重写白许的爱情也是完全可以的。
很明显,这次的《白蛇传·情》不遗余力地刻画了一出被外力摧残的爱情悲剧,这悲剧来自天道难容的不可抗力。
将两人的爱情处理得纯粹简单并没有削弱情感力度,因为白蛇、青蛇和许仙在这场对强权的反抗中表现得足够刚强,而斗争过程也因特效的加入而显得足够激烈。
但是,就算将反抗戏份拍得再激烈,那也只是画皮。
《白蛇传》这个神话故事的“骨”,在一个“情”字上。
如何理解“情”,决定了整个电影是否会陷入陈词滥调的窠臼。
电影《青蛇》的成功,在于它以质疑的眼光看待人间之“情”。
电视剧《白娘子传奇》的成功,在于它加入了大量相知相遇以及婚姻生活的日常细节,来巩固这段凡间的爱情。
但是这次《白蛇传·情》的文本内核非常陈旧,几乎与现代爱情观完全脱节。
电影在最不该删减的地方痛痛快快大刀阔斧地删了个精光。
送伞还伞,是两人断桥相遇时广为人知的桥段。拍小儿女的心思不仅为了好看,更是在吸引观众进入男女主角的内心世界,从而更好地与之共情。
结果呢,什么都没了。
两人在桥上一路走一路唱,特效不停变换场景,美是美,但是居然唱着唱着就洞房花烛了。
不仅暧昧期的你来我往没了,婚姻生活的乐趣也没了。
影片展现的婚姻场景,无非是两人赏茶观月,一副相敬如宾的模样。
白素贞为许仙奉茶,许仙小嘴抹了蜜似的还是大夸白素贞是贤妻,洗衣做饭任劳任怨。
当然,也不是说妻子不应该贤惠。只是,从现代爱情观来看,一对恩爱夫妻应相互照应,相互付出。
那么,许仙在这部电影里干啥了呢?
享受老婆的劳动,夸老婆贤惠,撺掇怀孕的老婆喝酒(导致老婆现原形),被老婆拼了小命救回来,结果转头就跟法海跑了。
跟《青蛇》里的懦夫许仙半斤八两。
可《青蛇》本就对许仙的形象抱有反讽态度。
但本片可是真真切切把两人的爱情当做传世经典来塑造。
说实在的,就这么个人,实在不明白白素贞为什么要爱他。
当然,影片给出了明确的理由——报恩。
前世,许仙曾经救过白蛇的命,于是今生白素贞以身相许。
但这个理由显然是自知叙事动力不足,随便编出来救场的。
打个比方,即便林黛玉是绛珠仙草转世,今生来报神瑛侍者的恩。但如果林黛玉的性格见识和薛宝钗相似,看重功名利禄,看重世俗人情,那么贾宝玉与她之间的爱情也不会如此动人。
宝黛爱情真正动人的地方与前世无关,而是他们现世的耳鬓厮磨、吵架拌嘴,以及心意相通。
所以无论是报恩、贤妻,还是相敬如宾,都很难说服现代观众。
没有更具体的细节来支撑两人琴瑟和鸣的婚后生活,白素贞后来如此以命相博,就显得悲情有余而感动不足。
观众也许会被白素贞的勇敢打动,但很难为两人的爱情打动。
鉴于这部电影选择在5月20号那天上映,却把白许爱情戏拍成了走过场,我要默默给它扣掉一星。
03.叙事
叙事向来不是传统戏曲的长项,因此,以抒情的唱词弥补叙事上的乏力,是很多戏曲折子的短板。
而一部戏曲被改编成电影时,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重新调整叙事逻辑,填补情节空白,让故事看起来更符合现代人的观影感受。
但在这方面,《白蛇传·情》做得还不够。
电影化的好处在于,可以将戏曲唱词中写意的部分,利用灵活的场景调度和镜头语言转化为写实的戏份。
纵然,电影特效让“水漫金山”这样的武斗场景呈现出了全新的视角效果,可以称得上是一大突破。
但在文戏方面,不断更换背景,让两个演员咿咿呀呀地唱上半天,镜头语言大多数是简单粗暴的正反打,这根本就不是影视化表达,无非是高级点的PPT罢了。
更何况,文言唱词本身就在挑战普通观众的接受度。唱段得太长,而唱词又无甚精彩之处,只会让普通观众感到食之无味。
整部电影没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唱词
但这的确也是戏曲改编电影的矛盾之处。
戏曲中,很多人物的前传、性格都是通过自报家门的方式来表达的。比如,许仙在遇到白素贞前,是个无父无母的孤儿,从小孤苦伶仃,受尽冷眼。
不难想象,一个大美女从天而降,为他建立了一个家庭,无怨无悔地操持家务。这对许仙来说是多大的恩赐,他的内心一定经历过很大的触动。
戏曲完全依靠演员的演唱来达到心理塑造的目的。
但如果是一部电影,主人公动不动就抓着别人的倾诉衷肠:
我以前怎样苦怎样倒霉怎样不如意,感谢上天让我们相遇,自从有了你生命变得好美丽……八成是要被观众啐一口烂片的。
电影里大部分情感,都是通过情景设置以及演员的动作传递给观众。这才是将戏曲的写意转化为写实的影视化做法,也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电影观众的观影逻辑。
可戏曲毕竟不是小说。
小说中的心理描写可以外化为具体的场景和动作,只要保证整体神韵不变,都算是合理改编。
但戏曲中的演唱形式与演唱内容是合二为一、难以分割的。
戏曲的精华就是唱段,唱段的精华就是抒情。
舍去了大段抒情,粤剧原汁原味的魅力也就很难传递给观众了。
二者要如何平衡,大概是横亘在戏曲影视化路上的最大难题。
戏曲想要影视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特效尚且可以花钱砸,但想要让古老的戏曲为现代人接受,绝不仅仅只有经费的问题。
至少从《白蛇传·情》来看,创作者没有找到古老故事与现代观众之间的情感联结,即便有令人惊艳的画面也难掩空洞。
但是,想到《白蛇传》的故事有众多珠玉在前,此次改编,就变得更加遗憾了。
原标题:《这部院线黑马,我要泼盆冷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