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申康党委系统医务专家口述历史① | 上海申康:公立医院改革创新的先行者
开
栏
的
话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为回顾党的百年历程中上海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和文汇报联合开设“申康党委系统医务专家口述历史”专栏,进一步挖掘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展现一代代医务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赓续光荣传统,践行医者使命,锐意进取、砥砺前行的精神风貌,绘就一幅幅党旗在市级医院一线高高飘扬的动人画卷。
口述人:陈建平(原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任)
“申康”,两个字很好诠释了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申”是上海的简称,“康”表明这项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老百姓的健康福祉。
从2002年申康投资有限公司组建,到2005年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成立,“申康”见证了上海在全国公立医院改革进程中奋楫者先的辛路历程。
诞生于世纪之交、引领医改潮头的申康本身,已成为上海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历程里一个绝对绕不开的缩影。
诞生于“老百姓的迫切之需”
要说“申康”是如何诞生,得回溯到十多年前,处在世纪之交的上海,在经历了“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后,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而与此同时,上海市级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百姓的抱怨屡见不鲜。老百姓说:“说起来这些都是大城市的大医院,走进去却房子破、设施旧,看病像到了‘小菜场’……”
我当时任卫生局副局长,分管基建。根据市领导批示要求,我组织有关单位做了一个专题调研,调研下来情况确实糟糕。
市级医院的面貌确实到了迫切需要花大力气改变的地步了。
根据初步测算,完成第一轮改造需要60个亿。改造费用巨大,钱从哪来?
市领导给卫生系统出了一个题目: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城市建设领域的许多重点工程,包括黄浦江大桥、城市快速路网等,都是通过在投融资方面改革创新、大胆突破,有效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医疗卫生领域能否借鉴这些经验?
2002年3月,上海申康投资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申康投资公司在管理模式上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首任理事长由市政府分管卫生工作的副秘书长王荣华担任,常务副理事长由市卫生局委派,副理事长由市国资办委派,理事则由市计委、市财政局、市医保局,以及市国资公司、市卫资公司这两家出资公司委派。理事会任命我兼任申康投资公司总经理。
申康投资公司成立之际,市财政先给出12个亿的投入,外加1个亿的贴息贷款,第一轮改造任务就此启动。
2002年以来,申康共建设了86个市级医院基本建设项目,新建建筑面积418万平方米,完成总投资313亿元。
“市级医院基本建设旧貌换新颜”入选改革开放30周年健康上海十大成果。上海卫生事业投融资改革的探索,市级医院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为老百姓改善了就医的环境和条件,为医院夯实了跨越式发展的坚实基础,其成效远远超出了预期的目标。
引领卫生改革全国先河
如今的“申康”包含着“两块牌子”——申康投资有限公司和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如此设计,绕不开“管、办分离”这件事。
2003年,“非典”突如其来,疫情得到控制后,学界对公共卫生体系与医疗服务公平性等问题的热议与思考没有结束。
有学者认为,医改过多借鉴照搬了国资国企改革的经验,以市场化为导向,使公立医院变成了逐利者。
而从深层次看,同具体措施和方法相比,医疗卫生系统长期实行“管办合一”模式引发的弊端更不容忽视。
卫生行政部门如果既“办医院”又“管医院”,不仅会导致责任主体模糊、“管办不分”,还会削弱其公共管理职能,带来监管缺位、执法不严等一系列问题,难以为医改持续深入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SARS后的第二年,也就是2004年,上海决定更进一步——探索“管办分离”,为全国医改探路。
2005年4月,市政府正式印发《关于推进本市市级医疗机构管办分离的改革方案》。
同年9月9日,申康医院发展中心正式成立;原来的申康投资公司继续保留,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就这样,作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省级层面公立医院“管办分离”在上海率先落地,在全国首开先河。
此后,申康首创的“院长绩效考核”“医院精细化管理”“医联工程”等实践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而这一整套改革制度其实有一条主线。
就在申康中心成立之初,我们与交通大学的专家一起开展课题研究,梳理了老百姓看病就医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改善服务、提高质量、控制费用、便民利民”的“十六字方针”,先后推出急诊绿色通道、便民服务中心、一站式付费、日间手术和日间化疗、多学科整合门诊、预约就诊等一系列便民举措。
这“十六字方针”已成为申康中心和市级医院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各项便民举措持续丰富和优化——医院流程布局更合理了,看病检查拿药减少排队了;看病预约途径多了,等待时间短了。
市级医院发展和服务迈上新台阶
截至2018年,申康中心投资建设管理运营28家市级医院,另合作建设10家三级医院,包括6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沪委管医院、3家海军军医大学(原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和中福会国际和平妇婴保健院。
从统计数据上看,上海市级医院成为上海医疗卫生系统当仁不让的主力军。
说到“主力军”,还不得不提我们的一位重量级新成员——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
2015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申康中心、锦江集团、上海电气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的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正式开业试运行,这是申康集团最年轻的成员。
上海“十年磨一剑”,成功引进质子重离子系统设备,建成了全球第一家质子重离子医院,让中国患者能享受国际尖端治癌技术。
纵向比较,从医疗费用指标看,2005年以来,市级医院的门急诊均次费、出院均次费年均增幅不到4%,与上海同期CPI增幅接近、远低于经济增速,凸显上海市级医院的公益性。
从内涵发展指标看,从2005年到2017年,市级医院获得的国家级项目和纵向科研经费年均增长15.6%和17.0%;与2013年相比,2017年市级医院高难度病例数量增加了79%,三四级手术数量增加了95%,市级医院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如果我们把上海市级医院的指标,同全国2060家三级医院的情况作横向对比,上海市级医院的效率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正因如此,在综合考虑医疗质量、价格等方面因素后,全国各地的患者更愿意到上海市级医院来就医,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上海医疗服务的品牌效应。
本文来源:文汇报
原标题:《申康党委系统医务专家口述历史① | 上海申康:公立医院改革创新的先行者》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