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正常的情绪变化vs病态的情绪波动,我们该如何区分?

2021-05-26 16:1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编著 / 甘照宇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精神(心理)科

//Emile推荐语//

在纪录片拍摄过程中,我们很荣幸采访到了中山三院的甘照宇主任,公众号后台和评论区经常有在甘主任那里就诊的双相亲历者表示好评~对此,甘主任也作出了回应:“感谢所有我曾诊治过的双相障碍患者,你们不仅坦诚相待,还以性命相托,寄予我无限的信任。”

无论是患者还是非患者,许多人在初步了解双相障碍的常见症状之后,都会有同样的困惑:病与非病的界限到底在哪里?人有喜怒哀乐,我们到底该如何区分正常的情绪变化和病态的情绪波动?

在甘照宇主任的编著《双面人生——双相障碍解读》一书中,他对上述问题作出了清晰详实的解答。我们获得了广东科技出版社与甘主任的授权许可,节选了其中8篇科普文章,将陆续放送分享给大家。全书分为基础篇、诊断篇、治疗篇、护理篇、以及康复篇等五个章节,共计53篇文章,解读临床中常常被患者与家属问及的双相科普知识点。

《双面人生——双相障碍解读》

甘照宇 编著

欢迎长按识别二维码

或点击“阅读原文”购书支持我们

*以下内容经广东科技出版社授权、摘录自甘照宇编著《双面人生——双相障碍解读》,以供试读。更多科普资讯请点击上方小程序,购买正版图书,支持我们的双相公益。

病态情绪的判别原则

看了有关双相障碍的常见症状之后,许多人会不由自主地联系到自己,发觉其中的许多症状似乎曾经在自己人生的某一个阶段经历过,以至于惊呼“难道我也有双相障碍”,或者怒斥“按如此逻辑,岂不是人人都有病”。与之相反,也许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此不以为然,称“喜怒哀乐,乃人之常情。如果没有悲喜,哪还叫人生”。

对于持前一种观点的人,有可能会给自己或别人“乱贴标签”。而对于持后一种观点的人,则有可能“讳疾忌医”,把病态的情绪看作是普通的心情不好,从而拒绝就医。为了避免这两种错误,有必要教大家如何区分正常的情绪变化和病态的情绪波动——情绪症状。

首先,区分正常的情绪变化和情绪症状,要遵循异常精神活动的判别原则。精神障碍是由异常的精神活动组成的,而异常的精神活动可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语、表情、姿势、神态、动作及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由于人的精神活动具有主观性、隐秘性等特点,要判断一个人的精神活动是否正常有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专业上,判断一个个体的精神活动是否正常,一般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则:

个性稳定性原则

01

如果一个个体在没有经历重大的生活变故的情况下其行为一反常态,远远超出了其一贯的行为模式,则视之为精神异常,如一向活泼、开朗、健谈的个体,无故变得沉默寡言、郁郁寡欢、孤僻离群;或者一向乖巧、温顺、谦恭的个体,突然变得暴躁、骄横、任性。

客观现实性原则

02

心理活动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因此任何精神活动都具有客观现实性。如果个体的情绪活动与现实完全脱节,无法用其成长经历、现实处境及生活背景去解释,如毫无缘由地变得很不开心、沮丧、悲伤,即使遇到该高兴的事情也无法让自己开心起来;或者无明显诱因变得欣喜若狂、眉飞色舞,即使遭遇挫折或困境也满不在乎,盲目乐观。

社会性原则

03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的精神活动具有社会属性。如果个体表达情绪的方式严重偏离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当地的社会风俗、习惯、文化或者社会的期许等不符,并给其社会功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则要高度怀疑其是否存在病态的情绪,如一个初中生在课堂上用言语顶撞老师、与同学一言不合就打起来、对家长也经常出言不逊,继而不去上学、整天闭门不出,这样的情绪就明显地违背了上述社会性原则,应归结为病态的情绪。

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04

一个健康的个体,其精神活动在知、情、意、行为等各方面是协调统一的;相反,如果个体精神活动中的某一成分与其他成分不协调,则可能存在异常,例如一个个体,心情很沮丧,却高谈阔论、疯狂购物;或者一个心情愉悦的个体,却静如止水,甚至呆若木鸡,一动不动,说明其情绪体验与意志行为明显的不一致,故属于病态情绪的范畴。

双相障碍的操作性诊断标准

个体出现了情绪症状,未必意味着该个体存在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诊断是否成立,还取决于精神症状的数量及其组合、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其持续时间等,也就是说,精神症状必须符合一定的诊断标准,才可以构成相应的精神障碍的诊断。

例如,一个在焦急中等待恋人电话的个体,可能会出现凭空听到其电话的来电铃声,但如果这种凭空的“听觉”仅限于迫切期待的情景之下,则不考虑该个体存在精神障碍。又如一个素有“洁癖”的个体,凡碰到自认为脏的东西,就要去洗一两次手,如果其反复洗手行为并没有影响到其社会功能,也没有给其精神上带来痛苦或内心造成困扰,则不认为该个体存在精神障碍。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最大的进步,在于建立了精神障碍的操作性诊断标准,又称工作用诊断标准。

与传统的描述性定义不同,精神障碍的操作性诊断标准不是对疾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一般性描述,而是对诊断所必需的条件做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

精神障碍的操作性诊断标准的主要内容有:

1. 症状标准

规定诊断该种疾病患者应有的精神症状(最基本的指标),在某些疾病中,还具体规定了必备症状和伴随症状,并具体要求所列症状的条目数或比例。

2. 病程标准

规定该种疾病患者所需的最短持续时间,或者某些发作性疾病在某一时程中最少发作的次数。

3. 严重程度标准

规定因该种疾病所造成的社会功能(工作、学习、自我照料、家庭职能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或心理功能缺损(与现实的关系,对主观、客观界限的把握,对症状的情绪体验及现实批判能力等),或需要医疗及其他特殊照顾的程度。

4. 排除标准

规定诊断该种疾病所必须排除的各类情况,包括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或精神活性物质导致的精神障碍以及某些特定社会心理因素引起的精神障碍如沮丧反应等,有些疾病还列出了需排除的精神症状。

以下是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关于抑郁发作和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

何谓躁狂发作?

Mania

(轻)躁狂发作

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

在一个显著的时期内,表现为异常而且持续的心境高涨或者易激惹,且同时表现为下列症状中的3项或3项以上(如果仅是心境激惹,则需4项)。

1. 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2. 睡眠需要减少(例如,仅睡眠3小时就感到休息够了)。

3. 比平时话多,或者有一种需要不停地讲话的紧迫感。

4. 意念飘忽,或者主观体验到思想在奔跑。

5. 注意力随境转移(即注意力很容易被不重要和不相关的外界刺激所吸引),可以是主观感觉,也可以是别人观察到的。

6. 有目的的活动增多(不论社交、工作或学习,或者性活动都是如此),或精神运动性激越(即无目的、无目标的活动)。

7.过分地参与一些很有可能造成痛苦后果的活动(例如,无节制地大量购物、轻率的性行为或冲动的商业投资)。

严重程度标准:

此心境障碍已严重到了导致社交和职业功能的显著损害,或者必须住院以防止患者伤害到自己或他人,或者具有精神病性症状。

病程标准:

达到上述症状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持续至少1周(轻躁狂发作只需4天),并且表现在每天及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里(如果已达到必须住院的程度,更短时间也可以)。

如果要诊断双相障碍,就需要患者在既往的人生经历中,先后或者同时达到上述抑郁发作和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

何谓抑郁发作?

depression

抑郁发作

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

出现下列5种表现以上,其中至少1项是情绪低落或兴趣减退。

1. 每天大多时间心境抑郁。

2. 明显的丧失兴趣和乐趣。

3. 显著的体重下降或增加

4. 失眠或嗜睡。

5. 精神躁动或迟滞。

6. 虚弱或精力不足。

7. 感觉没有价值感或过度自责。

8. 思考能力减弱。

9. 反复想到死亡。

严重程度标准:

上述症状产生了临床上明显的痛苦烦恼,或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损。

病程标准:

达到上述症状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持续2周或2周以上。

排除标准:

这些症状并非由于某种物质或由于一般躯体性疾病所导致(直接)生理效应,不能归于分裂情感性障碍、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样障碍、妄想性精神障碍,或其他注明的或未注明的精神障碍以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双面人生——双相障碍解读》

甘照宇 编著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