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民国有把“中正剑”
在近日上映的《太平轮(上)》一片中,由黄晓明饰演的国民党将军雷义方,在军营中曾拿出过一把短剑,剑身上刻着“成功成仁”,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中正剑”。那么“中正剑”具体形制是什么样的,又是何时步上历史舞台,哪些人可以拥有“中正剑”呢?
“中正剑”是民国时期蒋介石赠给其黄埔学生中得力部将及有功人员的随身短剑,因其剑柄上刻有“校长蒋中正赠(授)”字样,因此得名“中正剑”。又因剑身上刻有“成功成仁”字样,也有人称之为“成仁剑”,杀身才能成仁,因此,也被人戏称之为“自杀剑”。其中,授予黄埔学生的,又称“黄埔剑”或者“天子门生剑”。而有些剑柄上刻有“军人魂”字样的,则被称为“军人魂”。这柄短剑的名称很多,其相同点是都跟蒋介石有关。
黄埔是陆军军官学校,除了陆军,空军也有“中正剑”。浩洋的《空军中正剑记录》(《轻兵器》,2012年第2期)为我们做了介绍。空军中正剑,指的是中央航空学校毕业典礼时所颁授的短剑。其剑柄上有一只铜雕的鸟,据推测是鹰。鹰作为空军象征是较为自然的,而且民国空军的军徽正是一对鹰翅的造型。如下图:
所以,我们大致可以认为,先有了庐山剑,然后演化成了黄埔剑,最后定格为大家所熟知的“中正剑”。主要获得者有何应钦、顾祝同、张灵甫、宋希濂、关麟征、黄维等人。
在1936年第77期《立法院公报》上,载有国民政府1936年公布的《陆军服制条例》,该条例对军人所配的短剑做出了统一的样式规定:
全长三十九公分,剑柄长十一公分二公厘,护手厚三公厘,鞘长二十七公分五公厘,剑柄宽三公分,鞘口宽三公分,尾宽二公分二公厘,剑柄用玳瑁制,柄之两面中央及顶上均包铜镀金,平镌梅花花纹,玳瑁部分箍以斜形金线,护手亦铜制镀金不镌花纹,鞘身为白色镀镍,但鞘口及鞘尾均包铜镀金平镌花纹,鞘口包铜长三公分二公厘,鞘尾包铜长六公分,剑刃长二十六公分,分剑柄与剑鞘相接处置弹簧开关一。
梅花是中华民国的国花。该条例并提供了图示,见下图:
一、本分各校(以下简称各校)及其他各专校或各种部队代本校员生毕业时授剑,悉依本办法办理之。
二、各校员生毕业时得一律授剑,授剑时由校长、教育长或代表(主任)主持之。
三、各校对毕业员生之授剑得先按照人数自行制备,所须费用亦自行支报。
四、已由学校制备之剑柄一侧,一律镌“成功成仁”,另一侧镌“校长蒋中正授”,第○○期毕业学生,第○○班,第○○名毕业学员。
五、举行员生毕业典礼时其仪式内,应于颁发证书及奖品前列入授剑一项。
六、授剑员生应注意事项
甲、授剑员生(由各毕业生位中预行指定代表一人)在司仪室授剑,应立正答“有”,应答后即离队,步至授剑前六步,立正行举手礼,礼毕恭候授剑。
乙、授剑官将剑授与受剑员生时,受剑者应双手捧剑(横竖于手中,用两大拇指夹住)恭受授剑官致敬,以示祝受剑者“成功成仁”。
丙、授剑官致敬后,受剑者即退后六步,向授剑官敬礼,闻“好”礼毕归队。
丁、授剑时须奏军乐,由受仪官指挥之。
戊、本办法如有未尽事宜,须提出由本校校务会议修正之。
己、本办法由本校校务会议通过施行,并呈报军政训部备案。
(黄哲嗣:《黄埔佩剑“赠”“授”二字之解》,《黄埔》第6期,2010年)
随着“中正剑”的流行,国民党军官开始普遍配有短剑,有些地方军阀也制造带有自己名字的短剑赠送给下级军官们。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军队改革服制,废除了短剑,“中正剑”也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内地的“中正剑”持有者怕惹上麻烦,藏匿或者销毁了“中正剑”,随后又有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大量的中正剑成了炼钢的原材料。例如,2012年5月,方军在浙江江山采访了92岁的抗战老兵姜开国。姜开国生于1920年8月19日,黄埔军校十六期通讯科毕业。1949年,姜开国将他在黄埔军校的毕业文凭、证件、派遣证、中正剑等包好,一并埋人地里。这一埋就是35年。1984年挖出来时,除了中正剑,其他物品已全部腐烂。姜开国老人说:“中正剑的剑套原来是金光闪闪的。剑套外皮是铜皮,木头心。谁知,经过35年后,挖出来,剑套已经被腐蚀化作泥土了。只有中正剑的剑身还在,剑柄两面的字还清晰可见,剑身上刻的名字:‘姜开国’三个字还在。”(方军:《最后的军统老兵》,辽宁人民出版社,2013年)
现在民间收藏家们也有意搜集着“中正剑”。2004年6月16日,是黄埔军校八十周年校庆。在黄埔军校的故乡——广州,适有一大批黄埔军校将士的佩剑,在经历了数十年风雨与数十年沉寂之后,以“集团”面目露出真容。持剑者是广州市的李姓夫妇,他们耗费了十余年功夫从全国各地收集不同类型的“军人魂”宝剑(俗称“中正剑”),共藏180余柄,为研究上个世纪民国时期的社会、人文、美学、军事、历史,提供了极具历史意义的物证。(http://news.sina.com.cn/s/2004-06-12/03323403097.shtml)
阅读链接:
张林:《民国军官短剑考释》,《绥化学院学报》第31卷第5期,2011年10月。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