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世界最小“巨食管”患儿在上海成功救治:仅11个月大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2014-12-10 21:50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手术现场照片。

        12月10日,上海医生成功救治了一名仅11个月大的“巨食管”患儿。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获悉,这名患儿是来自山东的女婴。她被确诊患有“贲门失弛缓症”,俗称“巨食管”,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此前,被救治的国外最小病例出现在日本,年仅3岁;国内最小病例出现在西安,23个月大。

        “宝宝出生时在纯母乳喂养阶段一切正常。到了5个多月大时,开始添加辅食,发现宝宝容易出现呕吐现象。”女婴的父亲王先生回忆说,宝宝吃蛋黄或面条等固体食物时,进食后即吐,有时候喝奶等流质食物也会呕吐,最多的时候一天呕吐达十多次,由于频繁呕吐和呛咳,宝宝的体重明显下降。

        王先生表示,因为呕吐,食物反流误吸进气管,宝宝出现发热、咳喘等症状,在山东当地医院被诊断为肺炎。经辗转几家医院、多次住院治疗,宝宝始终不能治愈。宝宝因饮食不佳,营养及发育都落后于同龄宝宝,目前11个月体重才7公斤,而同龄宝宝体重在10公斤左右。

        12月2日,王先生一家带宝宝前往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消化科(简称“儿科医院”),经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等检查,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

        “贲门失弛缓症在小儿较为少见,一旦发病将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外科主任郑珊教授介绍说,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先天性的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性疾病,儿童发病率仅为0.11-0.2/100000。其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进食后呕吐、营养不良和反复吸入性呼吸道感染。

        经全面术前检查和各项功能评估后,儿科医院决定于12月10日下午,为女婴实施微创的经口内镜下贲门环形肌切开手术。

        “既往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开腹或腹腔镜下切开贲门部肌层,但对于一个婴幼儿,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采用经口内镜下贲门环形肌切开术,体表没有手术疤痕,可以减少对婴儿的创伤,降低手术风险,术后恢复更快。”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消化科主任黄瑛表示。

        手术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周平红教授主刀,他是目前世界上成功完成该类手术最多的医生。

        12月10日17时27分,女婴手术顺利,医生预计三天后即可正常进食。

        据医生介绍,全球报道的实施该类手术的最小年龄患儿为23个月,而本例患儿年龄不足11月龄,开创了经口内镜下贲门环形肌切开手术的先例,为世界首例。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