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货殖列传|王磊:从导游到阿斯利康中国掌门人

澎湃新闻记者 李潇潇
2021-06-21 13:11
来源:澎湃新闻
10%公司 >
字号
阿斯利康王磊:从导游到跨国药企中国掌门人 澎湃新闻记者 冯元晴(02:56)
【编者按】

《史记·货殖列传》是最早专门记叙从事“货殖”(商业)活动的杰出人物的史书著作,司马迁阐释的经世济民的经济思想和商业智慧,被誉为“历史思想及于经济,是书盖为创举”。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世界经济结构、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在这场大变局中,所有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企业家、创业者、打工人的故事,都值得被铭记。即日起,我们推出《澎湃财经人物周刊·货殖列传》,讲述全球化时代大潮中的商界人物故事。

他们为时代立传,我们为他们立传。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

“大家忽略的是我2001年到2014年,一级也没升过,很多人关心都是你成功的时候,不是关心你低谷的时候。”

五月初夏,上海阿斯利康中国总部五层的办公室,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坐在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的镜头面前,一边调整坐姿,一边笑着跟记者说起自己“连升四级”的经历与感受。

王磊在医药圈不算低调,单是四月下旬,他就接连亮相于博鳌亚洲论坛和无锡2021太湖湾生命健康未来大会两场大型公开活动上,他乐于分享对行业的所思所想,但关于自己的经历近几年鲜少提及。

王磊在医药圈颇有传奇色彩:大学刚毕业做过三年导游,“一年上十几次黄山”“一年可能要见几千个不同的人”,后来在全无医药专业背景的情况下,转行医药并取得如此成绩,尤其是2013年进入阿斯利康中国“四年连升四级”,成为极少数进入跨国药企全球管理层的本土人才,也刷新了本土人才在跨国药企的最高职位。

从1996年以总经理助理的身份入职知名跨国药企罗氏制药开始算,王磊在医药行业已经有25年的时间,而2021年是他在阿斯利康工作的第八个年头。

过去的八年,于中国医药行业,从药监部门架构多次调整,到集采、医保谈判等政策落地并常态化,可谓风起云涌;于阿斯利康中国,过去的八年发展迅速。2020年财报显示,阿斯利康中国收入53.75亿美元,占其全球收入的20.2%,接近美国市场。当越来越多跨国药企表示看重中国市场,阿斯利康中国的销售收入和全球贡献占比已经居于首位。

于王磊,投身医药行业20多年,见证并参与了当中的起伏发展,过去的八年更是凭借扎实的业绩在医药界扬名立万。接下来,这位传奇的本土医药人才又将带领阿斯利康中国走向何方?这是王磊近期常被问到的一个问题。

在这次专访中,王磊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希望能够改变别人对医药界的一个刻板印象,不再认为“我们医药界是卖药的,就为了把药卖给患者,不管这个患者到底结果怎么样”,希望让整个行业变得以患者为中心,这是他和阿斯利康都想做的事情。

“门票” 

医药专业性强,门槛高,虽然跨界的案例并不少见,但故事的版本通常是有医学专业背景的人弃医从商,王磊的特别之处在于他曾经是一名导游,一份与医药没有任何关联的工作。

1972年,王磊在上海出生,21岁从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后,外语专业的他获得的第一份工作是导游,主要工作内容是带领外宾游历国内风景名胜,足迹遍布全国,看上去游山玩水,实际上“起早贪黑,天蒙蒙亮就得出去帮客人管行李”,“爬黄山身上背七八个包,做了三年导游,一年上十几次黄山。”

如今再说起三年的导游经历,王磊辛苦之外更觉收获,还曾建议刚工作的毕业生不妨先做一两年导游试试:一年可能要见几千个不同的人,不仅可以跟外宾交流,提高外语水平和讲解水平,还能锻炼跟人打交道的能力。

1996年,正在考虑换工作的王磊向罗氏制药中国投了三次简历,“死活得进这个行业”。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一个王磊虽然是文科生,但是对化学感兴趣,另一个是家里还没有做医药的人,从事这行既可以帮自己,也可以帮家里人。

当时的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刚刚成立两年,但从全球来看,罗氏制药已经是全球知名的百年药企。因为专业背景的问题,王磊前两次的简历都石沉大海,“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第三次的总经理助理属于行政岗位,外语专业以及导游身上自带的亲和力,最终让他抓住“最后的机会”。

助理虽算不得药企的核心,但却成为王磊进入医药行业的门票,而获得这张门票时还有一段有关电脑的插曲。

当时,面试官问王磊“是否会使用电脑,是否知道windows office”,这个问题一度让他很绝望:“大学毕业以后是做了三年导游,电脑还没见过,那个时候学校的电脑好像都锁在学校一个很神秘的房间里,大家去不了,而且知道的是 DOS系统,也不是 windows的系统。”

“我这个人绝望归绝望,还是能在绝望中保持乐观。”在确认当时办公室没有电脑的情况下,王磊给面试官的回答是“我会”,下一个问题接踵而来:第二天就要入职,他需要立刻学会这项技能。

“当时公司在徐家汇,过马路的时候正好看到东海计算机厂,就到门市部买了一台386的机器,然后马上通知自己的学计算机专业的朋友连夜住到家里,帮我把怎么开机、关机、操作windows和office都学了。”

当时一台386报价13000元,王磊庆幸道:“幸亏做导游还赚了点钱的。” 

目标 

“从1996年进入行业第一天起,我就以做跨国药企中国区总裁为目标。” 王磊从没有隐藏自己在事业上的雄心,最终人们看到的是他超额完成这个职业目标。

王磊在罗氏制药工作了16年,直到2013年离开。在此期间。他从总经理助理,辗转人力、研发、市场等多部门工作,离职前,他几乎参与了所有罗氏产品的市场部门。

罗氏时期的王磊在医药行业崭露头角,2013年接下阿斯利康中国的橄榄枝后,王磊从呼吸、消化和麻醉业务部副总裁连续四次升职到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全面负责中国、亚洲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拉丁美洲、巴西、俄罗斯、欧亚大陆、中东及非洲市场的整体业务。

王磊之前,跨国药企的中国职业经理人大都是配角,业内惊诧于,这位没有海归背景的中国人,不是医学专业,没有博士学位,甚至不是从一线医药代表做起来的中国人,为什么能在跨国药企中脱颖而出,而且只用了四年的时间。

这样的反差升迁,让王磊在医药圈成为名人,背后则是实打实的业绩。

呼吸产品一直是阿斯利康的重磅产品,发展势头很好。王磊担任呼吸、消化和麻醉业务部副总裁以后,着手在全国医院铺设雾化中心,包括优质医疗资源匮乏的基层市场。目前,阿斯利康支持建设的智能雾化中心在中国已经落地4700多家。这一模式也被全球复制,目前阿斯利康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支持建设超过1800家儿童雾化室。

说起来,雾化中心与王磊的自身经历有些关联。

小时候,王磊是一名哮喘患者,“当时也不知道是哮喘,以为是肺坏掉了,天一冷就发作,通常还是节假日发作,蛮奇怪的,然后爸爸妈妈抱着去医院,一路奔跑。”

除了呼吸产品,王磊的另一个不得不说的成绩是带领团队推动阿斯利康非小细胞肺癌重磅产品泰瑞沙在中国顺利上市。

彼时,一款新药在中国上市往往需要两三年,但泰瑞沙在中国从2016年9月3日递交临床申请,此后进入优先审评通道,于2017年3月获准上市,之后仅间隔三周左右的时间就正式上市,刷新了中国速度。2018年,该药被纳入国家医保,2020年医保谈判续约成功,降幅逾60%。

根据阿斯利康财报,2020年泰瑞沙销售额达43.28亿美元,增长36%,而据IQVIA 5月7日公布“2020年中国医院用药市场回顾”报告,泰瑞沙进入 2020年医院用药十大主要产品名单,全年增长率达到69.2%。

时隔四年,再谈起瞩目的连续升迁,王磊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自己当时并没有外界想象的欣喜若狂,只觉得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

“大家忽略的是我2001年到2014年,一级也没升过,很多人关心都是你成功的时候,不是关心你低谷的时候。”

20多年的从业经验让王磊明白了一个道理:职业生涯总会有低谷和高光时刻,低谷期不能气馁放弃,也不是随便跳槽可以解决,需要有耐心等待机会,但是等待中一定要不停地学习,这样当机遇过来的时候你才可能抓住。

机遇

“反正不知怎么搞的,就一路上都是碰到是中国或者全世界有名的好的师傅。”武侠片里的大侠都有一个好师傅,王磊觉得自己运气也蛮好,一路走来也遇到很多师傅,阿斯利康全球CEO苏博科(Pascal Soriot)就是其中一个。

王磊与苏博科相识于罗氏制药任职期间,当时王磊被调到瑞士工作,而苏博科已经是罗氏制药部门的CEO,两个人坐一辆公共汽车,“别人看到他都躲掉,前半部车就空着,所以每次都是我上前去跟他说话,可能因为我做过导游会与人相处,他也蛮有兴趣了解一个中国人到罗氏总部怎么工作的”。

苏博科2012年加入阿斯利康,担任全球CEO,第二年王磊入职阿斯利康,王磊说这是一个巧合。

巧合的还有另外一件事情,王磊的祖籍是无锡,后来他的父亲迁居上海。到阿斯利康之后,王磊才知道这家公司的前身在中国最早也是在无锡起步。

在4月的太湖会议期间,王磊谈到这件事情时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刚来的时候,阿斯利康税收在当地是十个亿,今天已经三十几亿,为家乡做贡献感觉很自豪,在家乡不是外来投资者,家乡人民叫你乡贤,听起来也是比较亲切,感觉是很好。人都有退休或者是不做那一天,今后回忆起为家乡做出贡献,也对得起这一片故土。”

机遇得益于个人努力,得益于贵人,也少不了时代大环境的加持。

以2015年为例,一场大刀阔斧的药政改革正式开始,此后国内新药审批得以加快,泰瑞沙能够在2017年快速在国内上市,也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

王磊也认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医药消费市场,他们这一批的70后或者80后的职业经理人,迈出了第一步:“中国的业绩做得好,水涨船高了,中国经济发展好,当国家政策也是好的,这个时机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如果中国的职业经理人能做到全球CEO,那么也是证明中国能够真正做到海纳百川了。”王磊希望今后能看到越来越多的本土职业经理人能够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本土化

虽然已经进入跨国药企管理层,但王磊本人依然很中国,公开场合穿得最多的是中山装。采访当天,王磊中山装里面的衬衣也能看到刺绣纹样,脚上则是一双千层底的布鞋。

作为一家跨国药企,阿斯利康在中国常常被视为一个非典型案例,因为这家跨国药企太本土化,显得不够洋气。

王磊对类似的评价并不在意,回顾自己过去八年在阿斯利康的经历,王磊最看重的成绩就是把阿斯利康真正做到了在本土扎根。在王磊看来,“到了中国的话,你就应该本土化,而且就应该相信中国的市场,相信中国的科学,相信中国患者的需求,而且中国医疗的现状和问题跟别的国家也不一样”。

所谓“高处不胜寒”,这个高之于王磊,是作为职业经理人职位的高,也是目前中国市场的业绩如何进一步增长,甚至何时可以超越美国。

王磊觉得这个问题没有什么意义,“因为美国价格是我们的十倍,你超他的时候其实你的数量是他的十倍。”

对于未来他将带着阿斯利康中国走向何方,王磊说,希望更加的本土化,把原来的研发和决策更加贴近中国一线,同时研发的本土产品更加国际化,还要帮助更多的中国的产品和企业走向国际。

目前外界能看到的是,王磊正在推动建设阿斯利康中国的朋友圈,这些朋友来自制药、器械、诊断、数字化、资本等多个领域。在接受我们专访的前一天,王磊还跟一家针对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做功能性食品的公司接触过。

阿斯利康的触角不断往外延伸,背后的逻辑还是他这两年一直在强调的“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王磊解释:我们从来不相信药物治疗,只要用阿斯利康的药就能解决所有的事,我们需要一个庞大的朋友圈来做好以患者为中心。

无论是过去八年,还是放眼未来,王磊的压力来自方方面面。

其中一个是来自总部,他们“不理解为什么西方的决定就是不对的,内部肯定要打架,大家要做大量说服工作”;另一个是来自国内本土企业的崛起,“国内企业决策速度非常快,研发都在中国的,而且资本市场的撬动能力非常强,我们都在不停的学习,这种经营上的压力是非常大的。”

“本土企业越来越强,我觉得任何行业不要去回避这个事实了。我们希望成为本土行业企业,而不是成为一个被打败的这样的一个企业。”王磊强调。

王磊办公室的置物架上有一个装饰的盘子画,上面写的是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中国医药行业的变革之风未曾停止,考验着所有从业者。对于王磊而言,压力归压力,更重要的是如何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

王磊说:“总归中国越来越好,世界也越来越好,这些方向没变的话,作为一个医药行业的从业者,这应该是最好的时代。”

    责任编辑:是冬冬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