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市政厅|“造乡”②西部乡村规划思考(上):啥样的乡村规划
【编者按】
在城镇化的命题下,如何营造乡村?(可于澎湃新闻内搜索“造乡”,察看过往案例分享)
不少人将一些村庄的凋敝现状,归因于没有请专业人士进行良好的规划,导致产业、旅游等资源被滥用或荒弃。但实际上,即便在法律层面,《城市规划法》已在几年前变为《城乡规划法》,规划师真正面对乡村的复杂局面,也常感无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段德罡老师,曾参与诸多西部的乡村规划,在10月底同济大学“第十一届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论坛”上,他对自己参与过、观察过的乡村规划项目,以及西部乡村的典型现状做了一番总结,并对亲身参与的一个案例进行了深度解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经验、教训以及障碍。澎湃新闻记者对此做了记录整理,并请分享者进行了审订。
因字数较多,我们将讲稿分为上中下三篇发出。本篇中,段德罡老师主要分享了自己参与过、观察过的一些乡村规划案例。从中可见,乡村规划有诸多类型与方向,但都受到各种内外部条件的制约。
我作为一名规划教师,在西部参与规划教学及规划设计实践已20余年,当中也涉及一些有关乡村的规划,但并未系统做过梳理。
过去关注乡村规划的不多。一直以来,笔者认为,进行有关乡村的规划时,只要自己用心做就好——努力确保经手的每个项目,能充分尊重地方发展现实、注重乡村文化延续、关注百姓生活、村容村貌“一村一品”,等等。
然而,今天我们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局面:乡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其背后有着各种利益诉求,可能导致出现一些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情况,使“规划”在为城市问题“背黑锅”后,再次为乡村问题“背黑锅”。
这里,笔者从经历过的乡村规划项目、我们比较了解的身边乡村现状入手,看看当前西部乡村的实际状况和乡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提出有关乡村规划的一些个人思考。
我们编制的村庄规划
(1)云南丽江玉湖村系列规划设计
丽江玉湖村系列规划设计,是丽江市政府基于整合旅游资源、保护文化遗产的目标,为避免玉湖村粗放式旅游开发、陷入同质化竞争而编制的规划。该项目有很丰厚的规划经费,并得到了玉龙雪山管委会支持。
玉湖村位于丽江古城北15公里处、玉龙雪山风景区南部,是丽江坝子中距玉龙雪山最近的一个村落,有非常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因其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文化资源及优异的村落空间风貌,玉湖村已入选第二批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玉湖村规划总平面图该规划包含玉湖村及其周边地段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玉湖村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玉湖村修建性详细规划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
首先,在战略规划层面,明确将玉湖村纳入大玉龙旅游区,并确定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其次,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规划中,为落实保护规划,我们为每栋建筑都编制了建筑档案。最后,在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我们梳理了玉湖村的五大核心价值,并以此为基础展开空间规划设计。
玉湖村现状。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广泛发动公众参与,建立公众参与机制,进行“玉湖村实验”。我们在翻译的帮助下,与村子里所有60岁到90岁的老人聊天,倾听他们的玉湖村故事,尝试在规划中保留和恢复他们的记忆。最后结果是:在规划中,设置了专门服务于旅游发展的新村,并与老村拉开了足够的距离;老村的产业结构、村民的生活形态,都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传统村落不只是传统的物质空间形象,更是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
(2)青海贵德松巴村的“生态旅游示范村”规划
青海贵德松巴的“生态旅游示范村”规划,由于地方无法筹措到经费,最终未能完成规划编制。但为给当地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最终我们还是把阶段性成果提供给了地方。
松巴村位于青海省贵德县境内,临黄河而建,具有传统藏族乡村聚落的典型特征,并与周边旅游资源形成良好的区位互动关系。因此,当地政府以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为契机,试图组织此次规划的编制。
我们尝试通过规划的手段,构建村落良好的生长格局,不破坏、不干预村落自组织的规律,同时消除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针对村庄自身的生产特点和旅游的需求,以村落所处的自然山水环境为切入点,制定规划,并提出了实现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四个步骤:①治山理水:治理改善当地自然山水环境;②梳脉成络:梳理生态廊道,形成交通网络;③划区设点:设置相应功能片区和重要自然文化节点;④造屋塑景:尊重当地传统营造智慧塑造有地域特色的景观环境。
左:贵德松巴村现状Google截图;右:松巴村总平面图(3)青海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新型农村社区规划
青海格尔木郭勒木德镇(下称郭镇),位于格尔木市市区西侧5.8公里处,是镇政府所在地。受当地规划设计院朋友邀请,我们帮忙做了一些后期效果、文字梳理工作,并未参与规划主体内容的编制。
规划通过对村域土地的整理和村庄居民点环境整治等,试图使郭镇利用其良好的区位优势实现与城区的互动,成为城乡统筹的示范镇。
郭勒木德镇新型农村社区规划总平面图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与城市的关系紧密,此“新型农村社区”已没有什么农村的味道了,其正在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在参与过程中,我们感受最深的,是上级部门提出了严格甚至僵化的编制规范,规划工作的重点转变为对各种指标、技术要点的迎合,而针对规划对象的研究基本无力展开。
(4)灾后重建村庄系列规划——八个异地安置点规划和四个重点村
①八个异地安置点规划
2013年,甘肃的岷县、漳县等地发生了地震,由此进行了若干灾后安置点的规划设计。由于受到地震灾害影响,经相关部门专家评估,许多村庄原居民点已不再适合居住,需重新选址进行规划设计。
本次规划重点在于建设高效、配套齐全、成本较低的居民安置点。由于该异地安置点规划获得国家财政支持,且规划目标较为明确,因此该规划得到了较好的落实,目前已展开全面建设。
②四个重点村重建规划
凭借灾后重建的契机,当地政府提出对若干重灾村进行整体的重点村庄整治规划,重在引导当地产业发展和改善村容村貌,但本次规划缺乏国家财政支持,规划实施情况不乐观。
(5)蔡家坡经济技术开发区(蔡家坡镇)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
蔡家坡经济技术开发区(蔡家坡镇),是宝鸡市的工业新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原有城镇布局不能与快速的城镇化相适应,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对其进行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编制。本次规划强调,落实“以城带乡”的产业布局,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资源合理配置。
蔡家坡规划结构图但此类以城市作为主体的规划,其目的是为城市发展服务。村庄的利益很难得到保证,村庄的完整性和社会生活结构也往往被破坏,对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也考虑不足。
我们未涉及的乡村规划
近些年,我们还目睹了诸多类型的乡村规划,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介入相关规划编制。
(1)新农村建设规划
2006年,我国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口号。随后,中部某城市,率先在全市提出“千村规划、百村创优、十村示范”的新农村规划编制目标,并重点强调村庄居民点整理、风貌整治、户型设计等内容。相应的村子,按要求进行地形测绘和规划编制,单个村子的规划经费为7000元钱,不含测绘费。那段时间笔者因在同济做访问学者,正好避开了这件事。
这次新农村建设规划,采取了类似“政治运动”的组织方式,自上而下分配给该市规划设计单位及专业院校完成。因此,可预计该规划的结果不会太理想。
由于盲目草率的规划组织方式,造就了一个畸形的“村庄规划产业链”,即由很多“草台班子”来承包各单位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催生了一批“新农村规划承包商”。为节省成本,这些“草台班子”在没有任何前期研究和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地形图,臆想规划平面图和空间效果图。“草台班子”能从单个村庄的规划经费中获得2000-3000块钱的利润。如果能承包100个村子,利润就是20、30万,相对“草台班子”的有限投入来说,这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最终,在这种方式下,1146个村庄规划完成,并且通过评审、公示和新农村成果展,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但在轰轰烈烈的“规划运动”之后,可想而知,其结果是规划实施难以推进。
(2)美丽乡村建设规划
2013年起,国家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因这项要求,某地展开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这项规划的重点,是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村人居环境、归并整合自然村落、落实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需求、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这项规划有相应经费,但由于时间短、任务重,在规划推进过程中,当地领导也相对更加盲目和短视。
我们在调查时发现,上级政府领导对“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情况频繁检查,每逢检查,当地的领导班子全部出动陪同,市乡镇政府的日常工作也被迫停滞。
上图是一个由当地政府统建、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移民搬迁新村,含民宅200多套,每套建筑面积约80多平米。建设过程中,当地政府根据每户的不同情况,分别补贴5-7万。这里目前仅有50多户村民入住,说明该规划落实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由于赶工期和资金问题,造成新建建筑质量较差。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更多落实在村容村貌改善方面,沿省道县道等交通要道两侧,出现“沿街一层皮”现象,统一刷白路边建筑、加筑坡屋顶、统一立面形象。为此,一些地域传统建筑风貌和传统文化景观遭到破坏,如当地的一种“石箍窑”,也被迫刷白墙面,加上坡屋顶。
(3)袁家村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无论在“文革”期间还是改革开放后,无论在农业生产时期、村集体工业产业发展时期,还是迎合旅游需求的消费时代,由于“能人”原村书记郭裕禄及其家族的带领,袁家村一直行走在关中地区农村的最前列。
随着人们对休闲旅游需求的增长,袁家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业态类型及发展规模上已不能满足游客需求,亟待优化升级,因而,村委会提出编制袁家村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本次规划以袁家村村委会为开发主体,立足本村自身发展阶段,组织编制了这新一版的袁家村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在建设当中,由村委会组建公司,对整个袁家村的开发建设进行管理、监督。
从专业视角看,该规划或许存在若干问题,但该规划能从村庄实际需求出发,确定明确而务实的规划目标和可操作的规划落实管理机制。我相信,有能人郭裕禄及其家族主导袁家村的发展,这个看似难看的规划,应该能对袁家村的下一步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4)其他村庄规划类型
除上述外,还有其他村庄规划类型,如迁村并点规划、生态移民规划以及由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的移民搬迁规划等。
迁村并点规划,在提高乡村基础设施覆盖程度、有效整合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无疑能发挥巨大作用,但由于缺乏实际推动力,且缺乏经费支持,许多规划成果无法实施;
同时,迁村并点也带来了农民失业、生活空间与生产空间分离等问题,需针对该政策做进一步思考。
生态移民规划以及由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导致的移民搬迁规划等,由于政府强制干预及补贴到位等原因,得以确保实施,但移民的持续生计、人际关系等方面也面临不小的挑战。
小结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将当前我们面对的乡村规划分为以下类型:
(1)政策导向下的乡村规划编制。如美丽乡村规划、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等;
(2)“城乡一体化”导向下的资源重新配置。即“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
(3)依托资源优势进行空间优化。例如依托自身资源禀赋的丽江玉湖村系列规划和凭借外部资源条件的袁家村发展规划等;
(4)最后,还有灾后重建的规划、生态移民规划和移民搬迁规划等。
乡村规划类型汇总表此外,当前面临迫切的规划编制的村庄类型,还包括各级历史文化名村和进入了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传统村落。根据国家已完成的三批传统村落的评选工作,已有两千五百多个传统村落入选。今年,针对前两批传统村落,国家财政投入10亿元,挑选出300个传统村落做试点,进行规划和保护,每个村子有300多万的规划和保护经费。
这即将成为一盘唐僧肉,在规划设计市场逐步萎缩的今天,各规划设计机构闻风而动。据说,针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规划,某地已成立了国家级的乡村规划研究院。这种闻风而动的局面,其实是一件十分值得担忧的事情。
除以上谈及的村庄类型外,还有更多的村庄没有得到关注。这些村庄,是一些没什么特点,没什么区位、交通、资源优势的普通村庄。规划界该以什么态度来面对这些村庄?规划编制机构到底该以什么方式介入这些村庄,能为其做些什么,该怎么做?值得我们深思。
(作者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